房克霞
(淄博市臨淄區(qū)人民醫(yī)院 山東 淄博 255400)
利用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與異機增強CT 進行融合,診斷膽胰系統(tǒng)腫瘤患者2 例,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57 歲,因“納差、乏力、小便色黃”入院檢查。體檢示皮膚及粘膜輕度黃染,小便顏色為濃茶色,無其他陽性癥狀?;颊哂屑仔透窝准疤悄土慨惓2∈罚?0年前曾行結腸手術,具體疾病及手術方式不詳。
患者血象及生化指標:血常規(guī)WBC 6.22×109/L,HGB 167g/L,PLT 194×109/L,甲胎蛋白2.18ng/ml,癌胚抗原2.55ng/ml,糖類抗原199 205.4U/m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陽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陽性,乙型肝炎病毒e 抗體陽性,總蛋白64.5g/L,白蛋白41.0g/L,總膽紅素52.74umol/L,直接膽紅素14.86umol/L,間接膽紅素8.11umol/L,谷丙轉氨酶843.1U/L,谷草轉氨酶382.2U/L,堿性磷酸酶303.2U/L,γ-谷氨?;D移酶1199.0U/L,甘油三酯0.96mmol/L,鉀4.21mmol/L,鈉143.6mmol/L,氯106.5mmol/L。
腹部彩超示“肝內(nèi)膽管及膽總管近段擴張”。腹部增強CT 檢查示“膽總管管壁結節(jié)樣增厚,管腔狹窄,腹膜后淋巴結腫大”。18F-FDG 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在GE 公司生產(chǎn)的Infinia VC Hawkeye 4 雙探頭雙探頭符合線路SPECT-CT 上采集。首先進行同機CT 融合,然后以同機的低劑量Hawkeye CT 為橋梁,通過匹配低劑量CT 及增強診斷CT 的解剖學結構,把18F-FDG 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與增強CT 圖像進行融合,保證了異機融合的精度(圖1)。18F-FDG 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與增強CT 融合圖像(圖2)顯示“總膽管區(qū)域局限性FDG 代謝增高,延遲像變化不明顯,考慮惡行病變可能大”。
圖1 圖像融合過程(病例1)圖像融合以同機的低劑量Hawkeye CT 為橋梁,通過匹配低劑量CT 及增強診斷CT 的解剖學結構,把18F-FDG 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與增強CT 圖像進行融合
圖2 18F-FDG 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及增強CT 融合圖像(病例1)融合圖像顯示總膽管區(qū)域局限性FDG 代謝增高
患者于2015-03-03 進行膽總管腫瘤切除+周圍淋巴節(jié)清掃+膽腸吻合術,術中病理結果(圖3):膽總管中-高分化腺癌,腫瘤切面積1.9×1.6cm,浸透管壁全層并侵犯神經(jīng)組織。端截斷。胰腺實質內(nèi)未見明顯異常強化影,主胰管擴張。十二指腸乳頭增大??紤]膽系擴張、胰管擴張及十二指腸乳頭增大,考慮壺腹部占位可能性大”
18F-FDG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與增強CT融合圖像(圖4)顯示“肝、雙腎示多發(fā)小囊狀低密度影,PET 未見放射性核素異常濃聚。肝內(nèi)外膽管擴張,主胰管擴張,肝胰壺腹、十二指腸乳頭部示不規(guī)則等密度影,F(xiàn)DG 代謝略增高,T/NT 最大值約1.66??紤]壺腹部腫瘤可能性大?!?/p>
患者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中探查見膽總管擴張,胰頭部2.5cm×2.5cm 包塊,病理示“胰腺頭部中分化導管腺癌”(圖5)。
圖4 18F-FDG 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及增強CT 融合圖像(病例2)融合圖像顯示壺腹部局限性FDG 代謝增高
圖3 患者HE 染色石蠟切片病理圖片(病例1)病理診斷:膽總管中-高分化腺癌
患者,男,65 歲,因“右上腹痛伴寒戰(zhàn)、高熱”入院檢查。體檢示右上腹疼痛,呈持續(xù)性脹痛,無肩背部放射痛,伴惡心,無嘔吐,無燒心、反酸,小便色黃,無陶土樣大便,無腹瀉、黑便,伴寒戰(zhàn),高熱,最高體溫達39℃。腹部觸診Murphy’s征陽性,肝區(qū)叩擊痛、可觸及增大膽囊,肝脾未觸及,其他無異常。患者無乙肝、結核等傳染病史。
腹部彩超示“肝實質內(nèi)可見一無回聲區(qū),約1.2×0.8cm,形狀呈橢圓形,邊界清楚,壁薄,內(nèi)部透聲好,后方回聲增強。膽囊體積增大,10.7×4.3cm,囊壁稍厚,毛糙,輪廓清晰,其內(nèi)透聲好,膽總管上彈內(nèi)徑1.0cm,內(nèi)未見明顯異?;芈?,余段因腹脹顯示不清,胰腺顯示不清,脾臟未見異常,右下腹未探及明顯增粗闌尾回聲,腹腔未探及異常游離液性暗區(qū)。檢查提示肝囊腫、膽囊炎”。
增強CT示“肝右葉前下段可見小囊狀無強化低密度影。肝內(nèi)外膽管擴張,膽囊增大,未見陽性結石影,膽總管下
圖5 患者HE 染色石蠟切片病理圖片(病例2)病理診斷:胰腺頭部中分化導管腺癌
膽胰系統(tǒng)腫瘤包括膽總管癌、肝門部膽管癌、膽囊癌、胰腺癌、壺腹癌等,是一類預后較差的惡性腫瘤。本文報道了兩例18F-FDG 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與異機增強CT 圖像融合診斷膽管癌和胰腺癌的病例報道。膽管癌是指原發(fā)于左右肝管匯合部至膽總管下端的肝外膽管惡性腫瘤,其組織結構多為腺癌或單純癌,在肝膽外科領域膽管癌是僅次于肝癌的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1]。經(jīng)統(tǒng)計,在膽管癌患者中,8%是肝內(nèi)膽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s,iCCAs),50%是肝門周圍膽管癌(perihilarcholangiocarcinomas,pCCAs),另外42%是遠端膽管癌(Distal cholangiocarcinomas,dCCAs)[2]。膽管癌的預后不佳,患者平均生存期僅為24 個月,只有早期腫瘤才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根治[3]。胰腺癌的5 年生存率小于1%,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90%為起源于胰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病人常由于早期診斷困難而失去外科手術根治性切除的機會,且放療、化療等治療效果亦令人失望。早期發(fā)現(xiàn)膽胰系統(tǒng)腫瘤,能為患者爭取早期手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目前核醫(yī)學領域最先進的臨床檢查影像技術,通過18F 標記的FDG 藥物進行代謝顯像,當疾病早期細胞內(nèi)發(fā)生生化及代謝改變時就能檢查出來,有利于腫瘤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診斷[4]。但是,PET 設備的購買有很多復雜的手續(xù)和限制,而且價格昂貴,PET 的檢查費用高,PET-CT 的費用更高,不能被納入醫(yī)保,沒有辦法在臨床中普及。
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Dual-head tomography with coincidence,DHTC)設備除了具有單光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tǒng)(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功能,可以完成所有常規(guī)單光子核素顯像的功能代謝診斷外,還具有偵測18F 標記物正電子核素(如18F-FDG 和18F-多巴類似物等)代謝分布的功能,能夠完成相當于PET 的功能代謝診斷[5]。因為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系統(tǒng)的造價僅為PET 的一半,可以為醫(yī)院節(jié)省了數(shù)千萬元的投資經(jīng)費,而且由于采用雙探頭符合線路,所以當病人做F18檢查的時候,可以算入醫(yī)保,收費合理,經(jīng)濟實用,因此又被稱為經(jīng)濟型PET-CT。
在進行PET-CT 或者符合線路-CT 顯像時,CT 部分采用的都是用于定位的低劑量平掃CT。在上腹部器官病灶的診斷上,CT 平掃為常規(guī)檢查方法,高密度病灶(如肝膽胰的結石、鈣化、出血等)在平掃中可以很清楚顯示。而占位性病變幾乎均為低密度,如膽管癌、肝癌、血管瘤等,在平掃CT 上難以區(qū)分,并且由于小病灶與周圍組織的密度在平掃CT 上不容易區(qū)分,也容易漏診。故在平掃發(fā)現(xiàn)病變后須根據(jù)臨床的不同要求,進一步行增強掃描。此外還可區(qū)分平掃CT 難以鑒別的血管斷面、與肝臟同等密度的結節(jié)灶、膽管及小病灶,故增強CT 掃描在肝膽胰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中必不可少,已趨向列為常規(guī)。
增強CT 是指經(jīng)靜脈給予水溶性碘造影劑(如60%~76%)泛影葡胺后再行掃描,血內(nèi)碘濃度增高后,使病變組織與鄰近正常組織間的密度差增加,讓病變顯影更為清楚,以顯示平掃上未被顯示或顯示不清的病變,通過病變有無強化、或強化類型,對病變做出定性診斷。相比于平掃CT,增強CT 具有諸多優(yōu)勢:對病灶的定性能力高,對小病灶的檢出率高,對血管結構看得極其清楚。已確定為惡性腫瘤的,增強CT 可提高腫瘤分期的準確性,或判斷腫瘤手術切除的可能性。增強CT 尤其適合顱腦、胸部和腹部,對于肝癌、總膽管病變、肝血管瘤、膽道、胰腺等肝膽胰病變具有診斷優(yōu)勢。尤其是直徑小于2cm 的小膽總管癌,平掃CT 有時診斷困難,往往需動脈期和門脈期雙期的增強掃描,必要時需延遲掃描[7]。PET-CT 檢查科室大多沒有配備能做增強CT 的高壓注射器,所以患者的增強CT 還是需要在放射科完成,放射科在高壓注射增強造影劑前,還會常規(guī)再采集一次診斷平掃CT,導致患者短期內(nèi)進行了多次X 射線的曝光,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的檢查花費。通過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與增強CT 融合進行臨床診斷,可以避免PET-CT 顯像中重復CT 采集對患者的影響,并且提高對于病灶的臨床診斷。在圖像融合精確度上,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系統(tǒng)通過其自身的低劑量CT 為橋梁,通過匹配低劑量CT 及診斷CT 的解剖學結構,把18F-FDG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與診斷CT 圖像進行融合,融合精度更高。借助于增強CT 的精確解剖學定位,實現(xiàn)與雙探頭符合線路功能圖像的融合,達到功能影像與解剖影像的優(yōu)勢互補,明顯提高對病灶的定位能力[6]。
對于無法購買PET-CT 的醫(yī)院而言,這種雙探頭符合線路顯像與增強CT 圖像的異機融合在不具備PET-CT 的前提下,對于滿足適應證要求的病人,是一項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檢查方法。當前分子影像方興未艾,PET-CT是分子影像臨床應用的必備設備。但是專用PET-CT 高昂的檢查費用限制了其在中國的推廣、普及。經(jīng)濟型PETCT 的推廣應用,必將帶動更多基層醫(yī)院盡早邁向分子影像時代,從而使更多平民百姓盡早享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