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婷
【摘要】在現(xiàn)代教育中,人們更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音樂教育中,教師不單單是傳授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更應該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教師也不再是簡單地傳授式教學“你說我聽”,更多的是師生互動和教師引導的方式。新時代的進步更讓我們反思,要更關注人的本能發(fā)展。而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的感知能力是音樂教學內容的首要目標。從學生的基礎感知到較高的感知能力,需要潛移默化地進行有效的教學和訓練、引導等。本文認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感知興趣,學生對音樂感知有初步了解,大膽表現(xiàn)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xiàn)音樂感知能力等這幾方面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關鍵詞】興趣;感知能力;情感抒發(fā)
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課程目標的首要教學目標是感受與鑒賞?!睆亩梢泽w檢,音樂感知能力的重要性和首要地位。如果不能發(fā)自內心的感受,是無法理解音樂中的喜怒哀樂,更是因為我們掌握了基本的感受能力,使得我們的情感可以通過多方面有效的抒發(fā)出來。音樂中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要通過我們的感知來分辨,并通過感知能力的不斷提高和進步,提高我們的精神世界和美育不斷提高。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果把音樂感知能力貫穿于課堂教學中是我們一直都應該探討和發(fā)展的,對此,在我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總結出以下幾點,作為個人的見解。
一、從音樂的基本要素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基本要素包括:音樂的基本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各種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音樂的基本要素即音樂的基礎,如,語文中的拼音,數(shù)學中的數(shù)字,英語中的字母,既簡單易重要,缺一不可。但在音樂教學中,這些單一的音樂知識點,怎樣才能有效地讓每個學生掌握,重點在于學生對它們產(chǎn)生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曳浅UJ同這句話,所以在我的教學中,圍繞興趣做了一系列的嘗試。比如,在一年級音樂課上《感受音的高低3、5》,課程一開始,讓學生聽兩種小動物的聲音,分辨那只動物聲音高那只動物聲音低,一種是小鳥、另一種是小牛。出乎我意料的是大部份的學生回答錯誤了。學生把牛聲音叫的大聲分辨為高音,小鳥清脆的聲音分辨成小聲。后來經(jīng)過反思,一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的接觸甚少,表達能力也欠缺,那么,在更高的音樂感知能力更是難感受出來。后來我想到,一年級的學生對音樂小樂器非常感興趣,于是我?guī)Я藥讉€小樂器去,(口琴、鋁板琴、笛子)首先,孩子們看到小樂器,都是聚精會神的。接下來,我選擇一個樂器吹奏,讓學生模仿這兩個音符的聲音,顯而易見,學生感覺到位置的不一樣,我再對兩個音的位置,高低進行講解。再換下一個樂器。讓全班同學再感受音高低的位置。最后,請同學上來敲樂器。在座的同學分辨敲的是哪個音。及時抓住學生的興趣,有效的進行引導,這樣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從基礎抓起,遷移物化的貫穿在學生的腦海中。
二、以課程的內容為聯(lián)系,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感知領悟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存在差異性。教師可根據(jù)教材編排,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提供給學生多元的聽覺內容,可以是風格相同、題材相近的音樂組合,也可以是不同風格、不同類型作品的對比;可以是同一樂曲運用不同形式表現(xiàn),還可以是與教材密切相關的其他藝術形式,讓學生在聆聽比較和鑒別的過程中完成音樂的初步感知,形成初步的音樂審美能力。在執(zhí)教《青春舞曲》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歌曲濃郁的新疆風格,課一開始就讓學生聽著新疆歌舞音樂,學習簡單的新疆舞蹈,扭著歌舞進教室,學生一下子就被撲面而來的“新疆”所感染;學說新疆方言,觀賞新疆歌舞,不同藝術形式的整合,把西北地區(qū)音樂文化風格亮在了孩子們的面前,豐富了他們的聽覺感受。接著再讓學生聽《青春舞曲》,學生們身臨其境,完全融入了音樂,融入了《新疆舞曲》的意境,融入了新疆音樂文化的氛圍中。很顯然,從風格類似的音樂遷移到不同藝術形式的語言,歌舞的拓展,多元聽覺內容不僅使音樂課堂顯得豐滿充實,而且從感性入手,使學生在比較鑒別中把握住了音樂的精髓,實現(xiàn)了音樂的聽覺感知,拓寬了音樂的感受領域。
三、從課程實踐中,鼓勵學生進行感知表現(xiàn)
在音樂課程中,我們更愿意看到學生們的表現(xiàn),即使是不是很好,甚至錯誤的表現(xiàn)我們都鼓勵所有的學生進行大膽的表達。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體現(xiàn)了感知的表現(xiàn),用身體,把音樂表達出來,讓音樂與每個人相結合。表現(xiàn)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更好地把感知能力表達出來。在課時《火車轟隆隆》中,火車從遠到近開來是發(fā)出的聲音強弱是不一樣的,學生在理解強弱力度不一樣時,我讓學生用身體語言表現(xiàn)一下強弱。一位學生運用了跑步,這位學生,一開始是原地慢跑,當火車聲音越來越接近時,他就開始加快自己的腳步。我認為他對聲音的感知已經(jīng)達到了很好的表現(xiàn)效果。接下來,又請了一位學生,他模仿前面一位學生用跑步表現(xiàn)火車的強弱,不同的是,他加上了小樂器,手鈴。讓整個表演更豐富,更讓我們理解。所以我認為,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這樣不但使學生得到情感抒發(fā),還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F(xiàn)在社會心理問題也越發(fā)嚴重,根本原因還是個人的情感沒有得到正確的抒發(fā)表達方式,所以在音樂是語言的藝術方式,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表達音樂感知,是我們要堅持并要進行到底的重要任務。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把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放在第一位,而感知能力是追隨人一生的。音樂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感知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知,潛移默化體現(xiàn)美育的作用。在音樂課堂上,灌輸、貫穿、感染、表達等手段,從淺到深入,對每位學生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對于每一個教師來說也是任重而道遠的。我們會堅持這一目標,讓音樂健全我們每一個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吳惟粵.小學新課程音樂優(yōu)秀教學設計與案例[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3]蔡萍.小學音樂教學設計與案例匯編[M].農村讀物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