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英 徐冰
[摘? ? ? ? ? ?要]? 多年的護理專業(yè)班主任工作經驗結合醫(yī)院護理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認為現在的護士有著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但有些護士在與病人及家屬溝通方面不能讓病人及家屬滿意。有研究表明,性格外向的人溝通能力好于性格內向的人,在高校學習期間采取一些措施對護生性格進行外向性干預,為健康江蘇、健康中國建設培養(yǎng)更多的溝通能力強的護士,這是研究的初衷。
[關? ? 鍵? ?詞]? 護生;性格;外向性干預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26-0086-02
《落實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的實施方案》總體要求中提出,到2022年,全民健康素養(yǎng)水平顯著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程度顯著提升,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全民醫(yī)保制度顯著完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yǎng)水平全面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全面控制,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全面下降,人人享有高質量的健康服務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
一、護生性格外向性干預的必要性
(一)某衛(wèi)職院新生的性格情況
使用艾森克人格問卷(成人)在問卷星上對某衛(wèi)職院2019級護理專業(yè)新生進行測試,回收有效問卷835份,經過計算艾森克人格問卷在各維度上的T分數分布情況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典型外向型占總人數的8.9%,趨向外向型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3.3%,中間型的占總人數的42.9%,內傾型的人數只占總人數的10.1%,典型內向型的占總人數的14.6%。其他量表的分數占比情況表明情緒不穩(wěn),有焦慮、緊張、易怒、睡眠不好、軀體不適等癥狀的占總人數的15.8%,情緒穩(wěn)定的占總人數的68.7%,中間狀態(tài)的占總人數的15.5%;精神質非常明顯的占總人數的13.2%,傾向精神質的占總人數的7.9%,正常范圍的占總人數的78.8%。
(二)對護生性格的外向性干預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總體看來2019級學生性格成正態(tài)分布,有少數學生情緒不穩(wěn),有焦慮、緊張、易怒等情況,可能與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到全新的環(huán)境求學,面臨與之前不同的人際關系、飲食習慣、學習適應等因素有關。在內外傾維度上典型外向型的占比最少,中間型的人數占比最多,而占比最多的中間型有轉化為外向型的可能。
對護生性格的外向性干預進行研究具有理論意義。瑞士心理學家C·G榮格根據人的心理活動傾向于外還是內,把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兩大類:外向型的個體,心理活動傾向于外部,特點是活潑開朗,喜歡交際;內向型的個體,心理活動傾向于內部,特點是謹慎小心、交際狹窄。我國心理學工作者的研究表明,人的早期經歷對性格形成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其最終形成要到青年期乃至成人期,而且是從量變到質變、從不穩(wěn)定逐步發(fā)展到穩(wěn)定。[2]性格一旦形成,雖然相當穩(wěn)定,但也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會因為境遇或身體狀況的重大改變而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具有可塑性,教育是塑造、完善人格的重要渠道。通過有意識、有目的的培養(yǎng)訓練,可使個體逐步具備完善健康的人格。
對護生性格的外向性干預進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護士職業(yè)基本素質要求是愛崗敬業(yè)、慎獨、誠實、自尊、自重、自律、自強;具有健康的心理,樂觀、開朗、穩(wěn)定的情緒,寬容豁達的胸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較強的適應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善于應變、靈活敏捷;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同事間團結協(xié)作,相互尊重[3]。隨著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開展和醫(yī)患糾紛的緊張,如何培養(yǎng)出具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術、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應變能力、主動熱情的護士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性格外向、溝通能力強、處理問題方式靈活的護士最受各方面的好評。
二、護生性格外向性干預的措施
本研究已經對實驗組的班級采取以下的干預措施,看采取干預措施后的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差異顯著的話就說明這些干預的措施是有效果的,是可以被借鑒的。
(一)理想信念教育
通過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護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二)人文教育
抓住新生入學教育契機,通過新生入學教育了解所學專業(yè)的背景、現狀及發(fā)展趨勢;通過學習本專業(yè)優(yōu)秀校友在本職工作崗位上服務病人的典型事跡案例,穩(wěn)固新生的專業(yè)意識和樹立服務病人、服務社會的意識;形式多樣的培育護理人文精神的學生活動貫穿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讓護生在活動中感受護理人文精神,比如,護生在校學習期間通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賽、護士授帽儀式、大合唱比賽、護理情景劇大賽、護士禮儀大賽、護理鋪床大賽、校園心理劇大賽、戶外素質拓展活動等,讓護生在活動中體會護理人文精神,進一步進行人文知識的內化,變成主體的意識、思想、情感和善行。護生到醫(yī)學實習期間,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醫(yī)院組織的各種學習、比賽、志愿服務,盡快融入醫(yī)院的工作環(huán)境中,感受醫(yī)護人員對病人的人文關懷。
感恩教育貫穿人文教育的全過程,護生的感恩意識直接關系到今后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tài)度,經常對護生進行感恩教育對于和諧校園乃至和諧社會的建設都有重要意義。在校期間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經常開展多種主題的感恩教育,感恩國家、感恩自然、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校園、感恩同學等。一個心存感恩的護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就給予自己以及自己身邊的人、自己的病人更多的人文關懷。
(三)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大學生新生入學適應教育、大學生學習心理教育、大學生自我意識養(yǎng)成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等系列講座,讓學生盡快適應大學校園的生活,適應大學校園的學習,適應大學校園的人際關系,保持人格的和諧健康發(fā)展。還要注意提升護生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說家庭是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每一個學生的家庭支持系統(tǒng)都各不相同,有的學生的原生家庭情況非常好,有小部分學生的原生家庭情況很差,通過點面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讓那些原生家庭支持系統(tǒng)很差的學生找到自我發(fā)展的力量和需求更多社會支持的途徑。通過班級心理委員和主要班級學生干部,及時發(fā)現那些社會支持系統(tǒng)脆弱的學生,班主任輔導員和心理中心的老師及時給予重點的關注和輔導,必要時幫助他們尋求來自外界的幫助。
(四)能力教育
主要通過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提升護生的綜合能力,在活動中提升人際溝通的能力,增強護生性格的外傾性。經常開展與專業(yè)相關的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為加強護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提供了思路和平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職業(yè)自覺、專業(yè)自信,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護生走進養(yǎng)老院,為老人測量血壓,為老人按摩,為老人修剪指甲,與老人聊天,為老人進行文娛表演等。護生走進小學,檢查學生的牙齒情況,檢測視力,講解一些生活衛(wèi)生的基本知識,講解一些傷口包扎等急救技能。護生在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中感受正能量,培養(yǎng)責任心、愛心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本研究通過各種富含專業(yè)特色的活動增強護生性格的外向性。外向性的性格、良好的溝通能力讓護理專業(yè)畢業(yè)生在各大醫(yī)院的面試中脫穎而出,在就業(yè)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助力學生成功就業(yè);內向性的學生一般很少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很多學生只是需要生活費或是有困難需要父母幫助時才與父母聯(lián)系。如果通過有效的干預能夠讓學生的性格趨于外向一點,對于每個家庭親子關系和諧是有幫助的;培養(yǎng)更多符合社會需要的護理人才,是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體現,也是學校服務社會功能的切實體現;在護士緊缺的情況下,新入職的護士經過學校的教育和引導,具有較為外向性的性格、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縮短醫(yī)院對護士的培養(yǎng)過程。高素質的護理工作人員是健康江蘇、健康中國建設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瑞士]榮格.榮格性格哲學[M].李德榮,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95-196.
[2]葉奕乾,孔克勤.個性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180-181.
[3]喻堅.護理學基礎[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0-22.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