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利
【摘要】課例研修是針對教師教研工作中的“教”與“研”脫節(jié)的現象而提出的一種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方式,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是最容易被教師接受的繼續(xù)教育方式。文章以《泊船瓜洲》一課的教學案例為研究對象,談談教師如何通過課例研修,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發(fā)展專業(yè)技能,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課例研修;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有效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素養(yǎng)主要包括對自己所教學科有深刻的認識(專業(yè)知識),這樣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訴諸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實驗室,這個實驗室一年比一年富起來(即專業(yè)實踐);教師要有扎實的心理學基礎(可以歸入專業(yè)精神方面);教師要有語言修養(yǎng)(即專業(yè)能力)。”[1]課例研修是以課例為載體,聚焦教學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注重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是一種目標指向性強、效率比較高的教師教學研討活動。課例研修最早興起于20世紀中葉的日本,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指向性,是最容易被教師接受的繼續(xù)教育方式之一,是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本文將以《泊船瓜洲》一課的教學案例為研究對象,教師將通過這一課的備課、說課、授課及課后反思等實踐活動,螺旋式地提升專業(yè)水平,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轉變理念——從“灌輸式”教學轉變?yōu)椤胺攀质健苯虒W
1.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學習任務單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思鄉(xiāng)專題的開篇詩,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名作。詩文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描寫王安石在瓜洲古渡口停泊時的所見所思。根據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詩歌的情感不能簡單、直白地理解為“思鄉(xiāng)”,還摻雜了作者期待、激動、忐忑、緊張等復雜情感,以及對個人命運未卜和國家前途的深深憂慮。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品鑒這首詩,體會詩歌的語言藝術,教師可以先明確教學目標(表1),設計學習任務單(表2),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2.多種形式,教學設計靈活多變
(1)熟讀成誦“明詩義”。古詩誦讀要經歷三個階段(如表3)。
(2)借助圖畫“明詩意”。在學生熟讀古詩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詩文畫出推想示意圖,讓學生更深刻理解古詩的含意,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教師:“①請根據詩文畫出推想示意圖。②這首詩中藏哪三個地名?請在圖中標明出來。③詩人此時站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④說一說詩人站在古渡口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學生的繪畫(如圖2):
(3)研究創(chuàng)作背景資料“悟詩情”。“明月何時照我還。”這輪明月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要想全面準確地了解作者要傳遞的情感,教師還要和學生一起研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作者思鄉(xiāng)之外的期待、激動、忐忑、緊張等復雜情感,以及對個人命運未卜和國家前途的深深憂慮。
根據作者的背景資料,瓜洲古渡作為王安石北上南下的必經之路,王安石有三次經過瓜洲古渡(如表4)。
學生通過研究創(chuàng)作背景資料和共同探討,發(fā)現、感悟了這首詩歌不拘泥于一種單純的思鄉(xiāng)情結,還蘊含了作者很多種復雜的情感,是作者當時百感交集、五味雜塵心境的真實體現。
3.拓展傳承,從“淺嘗輒止”到“深度體驗”
在平時的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在經歷了“解詩題”“知詩人”“讀詩句”“品詩意”“悟講情”等五個環(huán)節(jié)后,就算完成古詩文教學任務了,忽視了對古詩文的拓展學習和文化傳承。在《泊船瓜洲》課例研修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設計拓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對古詩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1)體會“綠”字的傳神?!按猴L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边@個“綠”字顯得非常生動、傳神。教師可以運用詩句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綠”字的傳神(如表5)。
(2)聚焦詩歌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意象決定了詩歌具有多義性,為讀者提供了從不同維度解讀詩作的可能。因此,理解詩文的意象,能更透徹地理解詩文內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①對比《泊船瓜洲》《憶昨詩》中“春天”的意象,表現王安石的家國情懷(如圖3)。
《憶昨詩》中“春天”的意象,表現王安石的少年志向,《泊船瓜洲》中“春天”的意象則是家國情懷的表達。作者站在瓜洲古渡,前面等待他的是“國”,是天下興亡。
②對比《泊船瓜洲》《與寶覺宿龍華院》中“明月”的意象,觸摸作者的詩心(如圖4)
《與寶覺宿龍華院》是十年后王安石回到家鄉(xiāng),再次回想起瓜洲古渡夜晚的明月寫下來的詩文,體會作者筆下依然不變的明月是指什么呢?
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古詩文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生對古詩文的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記憶,促進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學的傳承。
課例研修是一種在理論指導下實踐性、指向性很強的教學研討活動。課例研修不僅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讓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成教學的引領者,而且可以讓教師突破專業(yè)瓶頸,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參考文獻】
(蘇)B·A·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周蕖,王義高,劉啟嫻,等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