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戎
摘? 要:保存本書庫是組成大型公共圖書館的一個部分。保存本書庫的存在,不僅可以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功能,還可以為讀者提供閱覽服務。如何更好地利用保存本書庫,為讀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是中國公共圖書館要繼續(xù)探尋的道路。本文將圍繞保存本書庫如何在信息時代下的發(fā)展給出一些見解和提示。
關鍵詞:保存本書庫;公共圖書館;信息時代
一、 保存本書庫的情況
1.保存本的定義
保存本,顧名思義,指的是長期保存下來的文獻,通常情況下以紙質(zhì)文獻居多。保存本書庫的存在,一是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藏書功能的必然要求;二是保證圖書館購買的每種圖書都能在館供讀者閱讀。[1]保存本圖書由兩個部分組成,他們分別是上架保存本和庫存保存本。上架保存本指的是那些上架在閱覽室的圖書,可以供讀者自行取閱;而庫存保存本指的是保存在閉架書庫里的保存本圖書,他們是由讀者提出索書需求之后,由工作人員提取,再送到讀者手中以供閱讀。本文將圍繞庫存保存本展開討論與研究,下文中保存本具體指庫存保存本。
2.保存本書庫的意義
保存本書庫存在的意義非常重大,最突出的一點是他可以系統(tǒng)性地保存有價值的圖書與文獻。大多經(jīng)典的文獻可以流傳下來,避免他們在動蕩的時局中消失遺落,這都得益于保存本書庫的存在。對于讀者來說,保存本書庫可以系統(tǒng)性地展示出整個書目,讓讀者非常直觀地選取他們所需要的圖書。保存本書庫所收藏的圖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能夠滿足各類讀者全方位的閱讀需求,這正是保存本書庫存在的意義。
3.上海圖書館保存本書庫的現(xiàn)狀
上海圖書館在淮海中路本館設有基藏書庫,以及在外圍書庫設有保存本書庫。上海圖書館收錄中外文圖書 、文獻、期刊及報紙約5600余萬冊(件)。由讀者在統(tǒng)一索書平臺提出索書要求,工作人員進庫提取書目,再由出納臺工作人員交予讀者進行閱讀。整個耗時不超過20分鐘。外圍保存本書庫由于地理上的原因,每周與總館保持三次文獻調(diào)閱的頻率。讀者可先在網(wǎng)上索書平臺進行預約,再由工作人員提取圖書、運回本館,待工作人員通知讀者后,便可以前往本館進行閱讀了。上海圖書館以中文求全、外文求精的宗旨采編、收錄著各類圖書、期刊、報紙。上海圖書館的保存本書庫在圖書收錄數(shù)量上可以說是走在行業(yè)前端的。但是,保存本書庫在發(fā)展中也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弊端與不足的。
二、保存本書庫所面臨的弊端與不足
1.保存本書庫借閱率相對較低
關于保存本的借閱方式,公共圖書館采用的基本上是讀者提出索書要求,工作人員取書,再交由讀者進行閱讀。這種模式滿足了讀者的借閱需求,但是由于保存本的數(shù)量過于龐大,閉架可能導致許多有價值的書刊不能被完全認識,同樣也導致了書本的流通率相對開架閱覽室比較低,借閱率相對較低的結(jié)果。讀者能夠在索書平臺上找到他原本想找的書,但是許多具有閱讀意義的書本沒辦法被更多的讀者所認識閱讀,變成了閉架書庫中的“死書”,除非有讀者進行索書,否則將一直沉睡于書庫。
2.保存本書庫所需空間不斷提高
在信息不斷發(fā)展的當下,許多圖書館也把目光投向數(shù)字資源,在購買紙質(zhì)出版物的同時,也購買一定數(shù)量的數(shù)字資源,不僅滿足了更多讀者全方位的需求,也提高了圖書館空間上的利用率。但是,紙質(zhì)書的保存依然是圖書館作為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和傳播文獻的機構的重要使命。因此,對于紙質(zhì)書的保存,空間上的需求是不斷遞增的。這也是上海圖書館在外圍建立保存本書庫的原因之一。
三、保存本書庫的變革
1.實現(xiàn)實體資源數(shù)字化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老舊的操作流程已經(jīng)沒辦法滿足讀者龐大的閱讀需求了。上海圖書館作為公共圖書館一直在致力于為讀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閱讀體驗。利用先進的網(wǎng)絡技術實現(xiàn)實體資源數(shù)字化是一種解決方案,同時也是未來的一種趨勢。數(shù)字化處理指的是用高新技術把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數(shù)字化轉(zhuǎn)換,通過對其的加工,使其以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方便讀者進行瀏覽和訪問。
2.建設高效的信息訪問平臺
每一個公共圖書館都有自己的一套索書管理系統(tǒng),他是圖書館能夠有序為讀者提供服務的一套準則與規(guī)范。以前,圖書館通常使用傳統(tǒng)的借書卡模式,工作人員需要依靠手工操作完成大量的文獻檢索工作,讀者與工作人員通過一張手寫的借書卡進行聯(lián)系,既繁瑣又低效,也無法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的信息時代。網(wǎng)絡的普及改善了這一現(xiàn)象。我們通過建設高效的信息訪問平臺,使得讀者能夠在家里就可以對我們上海圖書館館藏的書目進行檢索、瀏覽及預約。公共圖書館通過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和管理體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讀者閱讀,便于館員之間和館員與讀者之間的溝通學習,以及提升工作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能力,使公共圖書館充分發(fā)揮其文化傳播職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2]
3.定期開展保存本圖書推薦展,讓保存本圖書“活起來”
保存本書庫的特點之一就是圖書館藏量非常龐大,如何做到讓“書找讀者”,定期開展保存本圖書推薦展是一個方式。為了更好地發(fā)揮保存文獻的作用,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需求,圖書館可以對保存本的文獻種類、文獻收藏情況及其閱覽方式等多加宣傳,使需要的讀者更好的理解保存本文獻。[3]
四、結(jié)語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專門收集、整理、保存、傳播文獻并提供利用的科學、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保存好文獻,是我們圖書館開展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礎。保存本書庫的建設和管理,在這中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背景下,保存本書庫的管理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來跟上時代的步伐。雖然目前保存本書庫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是我們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xiàn)實體資源數(shù)字化和建設高效的訪問平臺等方式,來逐步改善這些不足。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我們?nèi)鐣年P注,圖書館的思想和觀念需要不斷更新完善。
參考文獻:
[1]溫泉.略論保存本圖書的利用[J].公共圖書館,2020,20(2):69-72
[2]劉佳.信息時代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及閉架保存本書庫管理的研究[J] .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2):22-24
[3]王云蘭.圖書館樣本書庫存在的弊端及改進措施[J].新疆教育學院學,2007,23(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