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
摘要:質疑為探索推開了大門,而探索為成功奠定了基礎。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探索精神,這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努力探索積極進取的學習精神,為他們在未來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具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能力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古訓告訴學習者只有善于思考與發(fā)問,才能夠得以創(chuàng)新性地發(fā)展。就從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看,學生極少提問,原因是多樣的,如不敢提問、不愿提問、不會提問等。小學語文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該授予尋問之境、之機與之法,讓學生想問、善問與會問,進行學、思、疑、問、悟相結合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
一、創(chuàng)設提問氛圍,激發(fā)提問興趣
(一)營造環(huán)境,利用好奇心激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出于好奇心重、容易受到環(huán)境和氛圍感染的年齡段,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提問環(huán)節(jié),營造環(huán)境和氛圍,引起學生的探究心理,讓學生在氣氛的感染下引發(fā)好奇心,提出問題。
(二)游戲助力,通過活動激趣
游戲是最容易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的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提問環(huán)節(jié)游戲化,利用教學道具,通過抽簽游戲、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掌握學習內容。
(三)引入機制,借助評價激趣
小學生比較在乎榮譽和來自教師的正面評價,這些是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提問的動力。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室內舉辦與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相關的評比活動和比賽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當然在進行評比的過程中,要從正面出發(fā)對學生的提問進行相關的評價和糾正,通過鼓勵和肯定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給學生提問行為的持續(xù)進行提供動力。
二、抓住問題焦點,引導提問方向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之時,除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提問意識之外,還需要讓學生抓住“問”的最佳焦點,這樣才能對激活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引導學生題目處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而大部分學生的問題也出自閱讀中,要想幫助學生學會提問,首先可以從閱讀開始。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讀懂題目才能讀懂這篇文章的主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根據自己的思維和判斷方式圍繞題目來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且在學習過程中試著去解答疑問,以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二)引導學生中心處提問
這里所指的中心處,即課文的中心句或中心段落,以此來引導學生提問,能使學生更為快速、深刻、準確地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比如,在學習《落花生》課文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圍繞“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來提出問題,如“什么是有用?怎樣來判斷是否有用?如何才能實現有用?作者與花生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等問題。學生通過自主提問與有方向的閱讀,能順利理清課文脈絡,掌握課文的精髓。
(三)從文本空白處提問
在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留白供師生發(fā)揮,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文本的空白處針對文章的段落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并找尋答案。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地理解文章內容,更能夠訓練學生的拓展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學習。
(四)從標點符號處提問
標點是文章的符號,不同的標點可以讓一句話擁有很多不同的含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標點進行關注,發(fā)現標點的特殊意義,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敏度,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形成提問技巧,提升提問能力
(一)制訂提問規(guī)則,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小學生更多的是從一個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可以制訂相關的提問規(guī)則。首先,規(guī)定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參與提問,并且不能從同一角度提出相同的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其次,在提問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將問題陳述完整,不能打斷學生的思維;其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進行如實的記錄。這些規(guī)則不僅是針對學生的,也是針對老師的。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夠讓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發(fā)現不一樣的思考方式,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方式。
(二)教授科學方法,指引提問路徑
(1)圖像觀察法
對于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的小學生來說,形象思維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文中插圖以及提供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給學生進行觀察的方法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解決問題,通過圖像來領略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
(2)比較聯系法
比較也是鍛煉學生提問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結構類似的課文對比來幫助學生發(fā)現文章中的差異,從而引發(fā)學生對作者寫作手法的好奇,提出相關的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
結語: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對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有著深厚的啟發(fā)借鑒意義,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問題自身的有效性最為關鍵,它不僅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著重要影響。對此,教師需要在目的性、適度性、互動性三原則的基礎上做好課堂提問的設計工作,提升教學效能。
參考文獻:
[1]蘇昌進.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J].新課程(上),2017 (2).
[2]梁興隆.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策略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7 (1):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