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馥恂
小學生開始進入九年義務教育學習的初始且特殊的階段,能否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啟發(fā)他們的學習思維,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引導,推動他們在學習有關知識的同時,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確的人生理念和價值觀,建立健全的人格操守,語文老師需要調動專業(yè)知識及靈活運用教育教學智慧,借助恰當有趣的語文教學組織形式,推動帆船上的學生快樂有速地到達知識的彼岸。
一、以言促“動”,激發(fā)興致
教師的教學口語表達技能直接影響教師形象和教學的質量。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言語應該積極和善,有春風化雨的力量,既能結合教學要求對學生傳授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興致,還能時刻給學生以引導和啟發(fā)。
每次大小測試,大部分學生一臉的痛苦茫然。怎樣才能讓他們從心里明白測驗的好處,并樂于接受這種形式,并且讓他們感受到“成績”帶來的樂趣?我先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明白測驗只是為了檢驗他們某一階段學習的效果,如果他們知“不足”且能每次都進步,那么就是一種成功。接著,我每次測驗一般會提前一到兩周,讓孩子自己寫下計劃目標,包含自己現(xiàn)階段語文學習情況的優(yōu)點和不足,上階段的測試情況和對下次測驗的期待分數(shù),讓學生學會“知己”;再者,讓他們分析他們想要學習的目標(對象)的優(yōu)點和學習特點,學會“取經(jīng)”及“知彼”;最后,正式測試時,告訴學生,我們開始“千里馬奔跑”活動,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讓學生完成測試,現(xiàn)場改分,并教學生做錯題記錄。
由于過程中一直引導學生這是自我認知、見證自己的成長進步的有趣“比賽”,學生自然興致較高,也不斷追求進步。
二、研究內(nèi)容,創(chuàng)新形式
浮于表面或強加給學生的興趣必然不能讓學生從心接受。筆者認為最好的語文教育教學,應當是與課文內(nèi)容有機結合,關注學生的心理和興趣進行的有效引導,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并會持續(xù)關注,最終提高學習能力。
比如課文《竊讀記》,講述的是作者林海音女士求學階段,放學后急匆匆趕往書店,克服身心饑餓勞累,藏身于眾多顧客中,借雨天竊讀到很晚才依依不舍離開的讀書過程。真真切切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文學知識的渴望。我選擇在上午最后一節(jié)課上此課,讓學生自主閱讀印象深刻的片段并進行演繹,班上A學生當時也是餓和累,在表演作者如何擠進書店并沉迷讀書的片段時,深有體會地告訴同學們:“作者真的不容易,我們太幸福了,我以后再也不要只是回家就玩游戲,要多讀讀書?!?/p>
總之,一切語文的教學不忘教綱、不忘教材、不忘學生特殊情況和教學客觀條件,以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關注學生,穩(wěn)抓落實
當代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實現(xiàn)課堂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要求實現(xiàn)知識和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這種目標強調三個過程:做中學、學中做、反思。語文相對于其他課程,因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涵蓋的文學知識較多較廣,在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教學形式的組織上更有其較強的可創(chuàng)造性,每位語文教師都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運用上述提及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但切忌追求“形式”帶來的樂趣,而忘記落實學習的根本。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是需要注意的,才能真正做到以“形式”促進“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首先要有好興趣鋪墊。小學生對于新奇有趣的東西容易產(chǎn)生興趣,但又存在持續(xù)性不足、容易懈怠等問題,語文老師對于每次活動時間的安排不宜過長,不管是讓學生組織還是教師主導,每次活動前要落實每次課堂教學的各項安排,以免因個別學生不配合不提前準備造成課堂活動效果差。其次,要做到及時鞏固。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容易關注活動本身,不易覺察和記住課程的知識目標,因為語文教師要幫助小學生落實,不管是小組合作、個人競答等方式進行的教學活動后,要安排時間讓學生對活動期間的知識進行整理鞏固。最后,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是對學生成長較好的催化劑。在活動的全過程,語文教師盡量抓住機會給學生以引導和肯定。
四、結語
作為教師,當自己費盡心思,利用有效的“形式”,跟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傳動與鏈接,讓學生愛上自己的課,對教師而言,是多么幸福的事。我們要借助有趣有效的“形式”,把文化知識裝進學生的腦海里,引導他們在快樂的學海里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