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男 陸柯葉 徐呈健
摘 要: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出現(xiàn)了如下現(xiàn)象:閱讀時間和數量的減少,非經典化閱讀和碎片化閱讀。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大學生經不住誘惑、滿足于淺閱讀和被功利左右,為此我們提出引導策略,應加強閱讀引導,端正閱讀認識,加強監(jiān)督制度與自我管理,開展閱讀活動,提高閱讀效果。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大學生閱讀 引導策略
閱讀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可以影響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青少年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閱讀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影響著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精神世界。在新媒體時代中,新媒體使得大學生的閱讀方式不受時間、空間、載體的限制,為大學生的閱讀開創(chuàng)了無限的空間,但與此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生的閱讀。我們研究大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揭示并分析了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所折射出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引導策略,希望能夠引導大學生端正閱讀認識,加強自我管理,養(yǎng)成閱讀習慣,開展閱讀活動,以提高大學生閱讀的效果。
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閱讀特征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手機和計算機在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當然就會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在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的閱讀呈現(xiàn)三個特征。
(一)閱讀時間與數量的減少 在新媒體不斷刷新的時代,大學生文本閱讀的投入時間相對較少,文本閱讀數量更是慘不忍睹。與其相反,大學生讀圖和視頻時間增多了,一方面是移動設備的普及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是現(xiàn)在的大學生過分地追求感官享受。在新媒體時代下,相比于枯燥的文字,大家更愿意花費時間去閱讀圖片和視頻來滿足視覺享受。很多研究者的統(tǒng)計數據都顯示這種情況的普遍存在。大學生們每周閱讀時間在4小時以上的占少數,4小時以下的占多數;年閱讀量在5本以下的占大多數,5本以上的占少數。a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是圖像與影像,對文字的閱讀興趣正在下降。
(二)閱讀的非經典化 在新媒體的背景下,網絡文學的興起讓眾多大學生的閱讀向以娛樂性情節(jié)取勝的作品傾斜,而對于經典,卻少有耐心去仔細閱讀。有調查顯示:48%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后, 不想讀經典書籍;33%的學生想讀但卻沒有讀過;只有11%的學生讀過1—3本。b可見當下的大學生對經典書籍興趣不大,閱讀的人很少。我們曾就大學生對我國四大名著《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的閱讀狀況做過調查,結果表明,75%的大學生只是接觸過,看過電視劇或者電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并且80%的大學生更愿意去閱讀通俗作品而非經典作品。
(三)碎片化閱讀 碎片化閱讀即是閱讀模式不完整、斷斷續(xù)續(xù)的一種模式,它是一種非系統(tǒng)性閱讀,即通過各種網站、微信、微博等進行了解和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這種閱讀文字大都是比較短小和零碎的,通常是一些心情文字、新聞概要、生活雜談等。
現(xiàn)在的高等教育倡導多課少時,自習的時間明顯減少,大學生很難找到大塊的時間去閱讀,而且浮躁的心境也難以沉潛,因此碎片化閱讀便成了一種習慣。我們時??吹皆诼飞?、在食堂、在課堂上翻手機的人,各種信息一掠而過,很難留下印象深刻的東西。
二、大學生閱讀現(xiàn)象折射的問題
大學生閱讀時間和數量的減少、閱讀非經典化和碎片化閱讀等現(xiàn)象雖然有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但也與大學生自身缺乏自制力,滿足于淺閱讀,被功利所左右等因素有關。
(一)經不住誘惑 大學生閱讀的非經典化與閱讀時間的減少與他們經不住娛樂的誘惑有直接關系。網絡小說閱讀的便捷性和娛樂性,刺激著大學生閱讀內容發(fā)生著轉變。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小說大都是言情、科幻和武俠,這類小說的內容大多是故事性強的,它主要注重的是情節(jié)的構思與描繪,讓讀者產生閱讀的快感。大學生喜歡閱讀這類書,看過就算看過了,享受著無須思考的放松狀態(tài)。
游戲是當代大學生所熱愛的。行走在校園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抱著手機玩游戲的比比皆是,課余時間大多數同學更愿意宅在寢室玩游戲,而不愿意將時間花在閱讀書籍上。適當的玩游戲可以緩解生活學習的壓力,如過分就會使大學生產生懶惰心理,貪圖游戲中的視覺沖擊感,從而放棄閱讀。
隨著抖音等短視頻軟件的興起,大學生的注意力又被它吸引。因為它時間短且內容豐富,隨時隨地都可以看,這樣既讓大學生覺得短時間內可以獲得大量信息,又獲得了許多娛樂觀感。這種短視頻能滿足大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獲得內心的滿足。
(二)滿足于淺閱讀 讀圖時代,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取向轉向了追求感官刺激的圖像和消遣娛樂性的書籍,快餐式閱讀開始引領閱讀潮流。大學生的閱讀逐漸遠離深度、經典的范疇,而是滿足于淺閱讀,將閱讀當作是一種打發(fā)無聊時光的娛樂方式。
浮躁是我們對這個社會的標貼,也正是因為浮躁,大學生在閱讀時往往沉不下心,讀不進東西。作為大學生,主要的壓力除了課業(yè)學習,還有未來的競爭,而淺閱讀是他們逃避壓力的一種方法。多數大學生喜歡閱讀一些心情文字和小故事,導致的結果就是懶于思考,從而使自己的思維習慣趨于平面化。
(三)被功利所左右 現(xiàn)在,多數大學生的閱讀不是為了完善自身素質,而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所以局限在考證范圍內的閱讀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由于未來的就業(yè)面臨著競爭的壓力,目前有些大學生的閱讀局限在考證一類的工具書上。他們的閱讀目的是為了考證就業(yè),為了能夠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因此閱讀范圍狹窄,功利性閱讀的特征十分明顯。有學者犀利地指出:“這個時代的特征是閱讀和實用相聯(lián)系。”大學生在閱讀上對那些能提升人生智慧,提升鑒賞能力的精品名著往往避而遠之,這實際上會對大學生個人素養(yǎng)的建構有較大的消極影響,勢必會影響大學生心智的成長。
三、大學生閱讀引導策略
面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中的一些問題,應該從不同的方面尋找解決辦法。引導大學生正確地閱讀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們應當重視并付諸實踐活動。
(一)加強閱讀引導,端正閱讀認識 學校需加強對學生的閱讀引導,提高學生閱讀的意識,端正學生的閱讀認識。當今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作為大學生不僅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豐富的知識、與人交往協(xié)調、抗壓能力外,還需要有獲取知識的能力。而如何獲取有效的知識就需要從閱讀中汲取,對書本的深刻理解是不可或缺的。閱讀不僅僅是讓我們可以有好的工作、好的收入,更關鍵的是它可以提高我們的能力、凈化我們的心靈。
學校作為大學生大部分時間接受教育的所在地,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讓大學生在閱讀中受益,改變對閱讀的認識。新媒體時代誘惑很多,如游戲、小視頻、網絡小說,等等。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合理地安排時間,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可以提升自己素養(yǎng)的閱讀行為中,抵制住誘惑,鍛煉自己的意志力。在閱讀時要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和見解,如果只注重功利性的閱讀,那閱讀的天平就會失衡,會對我們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阻礙作用。閱讀應該是一件享受生活的事,不該摻雜太多其他成分。
(二)加強監(jiān)督制度與自我管理 學校不僅應該引導學生端正閱讀認識,還應該加強閱讀的監(jiān)督制度,比如給每個年級的學生設定每學期必讀書目,開設課程或社團活動,學期末進行課堂交流互動以及閱讀感想的作業(yè)提交。隨著大學生在學習中習慣性的閱讀,自然就能形成由被動到主動的自我管理。
大學生的自我管理是要克制內心的玩樂欲望,有計劃地讀書,養(yǎng)成閱讀習慣。要為自己設定閱讀任務,每月、每周或者每天都有自己的計劃,合理計劃自己的閱讀時間和數量,制定階段性目標,時不時地檢查自己。雖然過程是不易的,但只要堅持下去,把閱讀融入生活的一部分,就會有不一樣的提高。
(三)開展閱讀活動,提高閱讀效果 人往往在壓力之下會有超常的發(fā)揮,從閱讀的角度看,如果定期開展閱讀活動,也會促進有效閱讀。相關課程可以開展與閱讀相關的大賽,不同部門也可以開展不同專題的閱讀活動,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效果。
學??梢砸孕@文化藝術節(jié)為依托,開展形式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如書評比賽,讀書分享會,等等,也可以定期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與閱讀相關的系列講座;學校網站公眾號也可以開辟閱讀專欄,設立閱讀書目推薦等活動,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交流與分享的場所和機會,營造閱讀的氛圍,吸引大家積極參與閱讀。通過大學生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使閱讀滲透到生活中,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就會逐漸形成良性循環(huán),并進而改變目前的閱讀現(xiàn)狀。
時代在前進,生活在變化。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盡管可以很便捷地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資源,但人的成長不僅需要娛樂,更需要精神的深度與高度,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在新媒體的環(huán)境下,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閱讀觀,面對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可以多些思考少些旁觀,面對功利性閱讀可以適當地加以拓展。因此我們應該把目光聚焦在經典之中,積極思考,深度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深刻意義,才能讓閱讀成為完善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指導老師:周興華 趙紅 )
a 陳伊、王思維、苗守艷:《當代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調查研究——以臨沂大學為例》, 《現(xiàn)代交際》2018年第8期,第57—58頁。
b 高會穎、崔新敏、王琦:《互聯(lián)網背景下大學生經典名著閱讀量的調查研究——以河北省某重點大學為例》,《學周刊》2019年第24期,第8—9頁。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9年校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引導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201910876048)
作 者: 王若男,陸柯葉,徐呈健,浙江萬里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2017級學生。
編 輯: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