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
發(fā)展到今天,人們從認為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已經(jīng)發(fā)展認知到語言與思維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語言既是思想的反映也是對思維的促進,思想通過語言表達,也反過來造成語言的變化?;谝陨系恼J知變化,語言教學從重視語言技能訓練向在培養(yǎng)語言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方向發(fā)展。單純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已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和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是中國教育核心目標之一,英語教學應(yīng)重視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已在英語教育界達成基本共識。
共識達成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成為我們思考的重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反思日志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它既能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發(fā)展也有益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進程,和學習中的困惑等。
本文將首先闡述反思和思辨的定義及其關(guān)系,然后以筆者在教授高一課本劇中對反思日志的使用為案例探討如何通過讓學生撰寫反思日志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以及教師如何利用反思日志這一工具指導學生,改進教學,最后總結(jié)出反思日志在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主要作用。
杜威(Dewey,1916)指出反思可以引導批判性思維,它可以對某一個狀況進行深度和細致的評估與分析,最后得出結(jié)論。Alfaro-Lefevre(1995)認為反思本身就是批判性思維的過程。Kennison and Misselwitz’s把“反思”定義為對于由最近的體驗所引發(fā)的思想、情感和所發(fā)生的一切進行有目的的思考。在這一思考過程中,人們會對自己最初的想法和情感進行審視、分析、評估,并可能進行修正,進而使自己的體驗對學習產(chǎn)生意義。
基于上述觀點,我們可以把“反思”理解為一種回想,一種對過去的體驗的審視、分析和評估。反思既是一種思想狀態(tài)也是一種思想過程,它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對體驗的更深理解,屬于高級的思辨能力。
首先,教育理論家杜威提出要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有意義的學習中需要一個有益的學習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應(yīng)該能使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對目標內(nèi)容進行學習,而體驗式學習可以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能產(chǎn)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他所提倡的是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習教育體驗,但是僅僅是體驗不能使人學到東西,體驗后的反思才能通往學習的橋梁。例如塔夫通過對針對成年學習者的學習項目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能使成年人進行獨立學習、自我選擇、自我主導的學習項目是能為成年人提供反思機會并促進學習的項目。
再者,考爾博提出體驗式學習的四個階段:體驗——反思——抽象提煉——應(yīng)用,可見反思是得到新知識的必經(jīng)階段。根據(jù)考爾博的體驗四階段論,學生在撰寫反思日志時會從描述他們的體驗開始,進而把體驗做出反思,對他們在體驗中產(chǎn)生的思考或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解決問題的答案,提煉出體驗的意義,最后達到從體驗中學習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使用反思日志具有廣泛的理論基礎(chǔ),從理論上講,反思對學習者來說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高一英語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單元課文內(nèi)容是有關(guān)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課本劇的學習,通過對課本劇的學習和表演全方位地了解劇中故事情節(jié)、人物特點與作者意圖,體驗戲劇的沖突和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聽力和口語能力。筆者將寫“反思”方法利用在課本劇表演課中,讓學生在自己表演和觀看表演后寫一篇關(guān)于該次表演課的反思日志,本人會在反思日志上寫出反饋意見后返還給學生。
本文試圖探討以下兩個問題:
1)學生對課本劇表演課的哪些方面關(guān)注思考較多?
2)學生進行的反思有利于培養(yǎng)哪方面的思辨能力?
3.研究方法
為了回答上述研究問題,筆者從自己所教兩個班級的82名高一級學生中隨機選取了50名學生的反思日志,共50篇進行分析。每一篇進行兩輪分析:第一輪按照表演課的三個方面(表演中的體會,表演后的收獲和尋求合作的方法)分析反思中學生對上述三個方面的關(guān)注度;第二輪根據(jù)Bloom-Anderson(2011)的認知能力模型,從思辨能力認知層面的六個方面(記憶、理解、應(yīng)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對學生的反思內(nèi)容進行分析,探討這些反思有助于發(fā)展哪方面的思辨能力。
在第一輪分析中,將每一篇日志中對表演課三個方面所含各項的評論次數(shù)記錄下來。之后,用每一項的評論總數(shù)除以50,得到表演課方面各項在50篇日志中的比例。通過上述計算,可以得到表演課方面各項在50篇日志中得到評論的相對頻率,從而了解到學生對表演課方面各項關(guān)注度的總體情況。表1給出了對表演課方面各項進行評論的學生人數(shù),以便讀者更好地解讀數(shù)據(jù)。
通過比較,兩個班級的學生對每個方面的前四項內(nèi)容關(guān)注度基本一致;同學的表演、臺詞的記憶和交流的重要性受到了學生們最高的關(guān)注度。學生對這三項內(nèi)容關(guān)注與思考較多,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接受課本劇表演這種形式的教學,愿意通過表演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并對與人合作有著強烈的想法。
表1 高一課本劇表演課各方面得到學生的關(guān)注
1)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根據(jù)Bloom-Anderson的認知能力模型(圖1),記憶、理解、應(yīng)用、分析、評價、
創(chuàng)造是構(gòu)成思辨能力的六種主要的認知能力。反思日志在課本劇表演課中的應(yīng)用為這六種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平臺。
圖1 Bloom-Anderson 認知能力模型
①記憶(Remembering)是指學生能夠記住相關(guān)信息并有效地表達出來。臺詞記憶(memorizing the lines)是課本劇表演一個非常必要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學生都描述了花時間記好臺詞,配以適當?shù)纳眢w語言和語音語調(diào),能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促進對人物角色的理解,影響表演的成功。
例如學生反思日志中提到:
S1:“Before playing,we were ready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We must remember the words in the dialogue,which is the reason why we worked so hard.”
S2:“I learnt a lot after acting in the drama.For example,I had a better command of spoken English.”
S3:“After acting in the drama which is one part of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I realized that if you want to act out the character well,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lines clearly and put yourself in it.”
②分析(Analyzing)指的是學生能否通過比較、鑒別、判斷等方法將事物區(qū)分開來;評價(Evaluating)指的是學生能否通過評估、說理、判斷等方式為自己的立場找到合適的證據(jù)。課本劇表演的過程,學生既是表演者,也是觀眾,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描述到通過比較同學之間的表演或同學與自己的表演,鑒別出好的表演或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通過一兩句話闡明自己做出這樣判斷的理由。
例如學生反思日志中提到:
S4:“Some classmates read lines fluently because they had enough preparation.”
S5:“What impressed me most is that Mai Xu Yu acted as a mirror.To my surprise,she didn’t move all the time.I think she is a qualified actor.”
③創(chuàng)造(Creating)指的是學生能否通過類推、構(gòu)造、設(shè)計等創(chuàng)造出新事物或新視角。在英語學科來說,創(chuàng)造能力主要指創(chuàng)造新視角,發(fā)現(xiàn)新問題和方法,或在事物之間找到新的聯(lián)系和意義。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表演課本劇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團隊工作,難免遇到一些困難和各種視角相互碰撞。部分學生在反思日志寫到經(jīng)歷了不同觀點的碰撞,從各自小組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性地吸收彼此意見,同時學生對自己固有的想法不斷反思、更新,最終找出克服困難的解決辦法。這意味著思維空間的擴展,既能促進學生不斷的學習,也能促進他們思辨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學生反思日志中提到:
S6:“After acting with my classmates,I learn that only one person couldn’t play a drama well.We should learn to work together.”
S7:“However,I had difficulty in working with my classmates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everyone has different opinions.We solved some problems after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S8:“I had trouble in making myself understood in the same team,I think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us more time to decide a widely accepted opinion.”
S8實際上通過日志提出了一個建議,希望得到教師的反饋,這樣教師與學生形成“對話”,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教師給予充分的時間和進一步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小組的分歧。
2)品質(zhì)態(tài)度的發(fā)展
思辨能力不僅體現(xiàn)在認知層面,而且還體現(xiàn)在品質(zhì)與態(tài)度層面。正如西格爾所言,思辨是一種態(tài)度,擅長思辨的人大都具有獨立思考的勇氣和客觀、理性的處世態(tài)度。在表演課本劇的語境下,學生的品質(zhì)和態(tài)度決定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效果。要想讓思辨能力為學生終身受用,品質(zhì)和態(tài)度方面的引導與培養(yǎng)必不可少。
例如學生反思日志中提到:
S9:“The drama is over,but the attitude to take everything seriously will never go away.Working hard can make us have a good reward.”
S10:“When we were up to the stage.I was so nervous to miss my lines.My teammates didn’t accuse me of my mistake.It taught me to face things calmly.”
可見,對課本劇表演課進行反思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責任感,使得學生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行為。這種態(tài)度和思維品質(zhì)在潛意識中形成,這看似微小的變化,都是學生對自己學習和進步的明確認識,從而影響他們今后的發(fā)展。
本文通過分析了高一課本劇表演課中學生所寫的反思日志,了解到學生的反省思維活動和學習過程,并從中得到對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幾點啟示:首先,反思日志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對各方面學習內(nèi)容及課前、課中、課后各階段的回顧,從量和質(zhì)兩個維度進行審視、評估和分析,并在某些方面產(chǎn)生“新的理解”,以指導下階段新的實踐。上述思維過程就是具有批判性思維的反思過程,從而達到了鍛煉思辨能力的目的;其次,寫反思日志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學生在寫反思日志的過程中必須采用合乎規(guī)則的語法和適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語言輸出的訓練;最后,反思日志能夠促進教學。它是一扇窗,通過它教師可以觀察到學生的思想,了解到他們的學習過程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思想與情感。它也是一座橋,通過它可以實現(xiàn)學生和教師的溝通,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需求并及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或方式,學生也可以通過它向教師提出自己的困惑,得到教師的及時反饋。總之,反思日志是一個幫助學生學習,幫助教師教學的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