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晗
摘 要:文字簡約但內(nèi)涵豐富是古詩詞教學的顯著特征。然而,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具體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廣大的教師往往是通過對古詩詞逐字逐句的解釋將相關的知識強行的灌輸給學生們的。其實,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十分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沉淀的。因此,在面對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筆者敢于批判,并主動的踐行新課程下主動和探究的理念,以此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意境;模式探究
什么是意境?意境指的就是將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與場景融合于一體的一種藝術的境界。我國古代的詩人,就是通過相關意境的創(chuàng)設,來奠定詩歌作品的情感,進而表達自己在這樣意境中的思想感情。詩歌的意境時而壯闊,時而幽靜;時而孤獨,時而蒼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境,對學生在把握詩歌意境過程中表達出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意境教學,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古詩詞已經(jīng)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從以上分析中的得知,意境教學對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如此之多的幫助,那么它就會必然成為初中古詩詞詩歌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初中古詩詞教學更加離不開意境的輔助教學。其實,古詩詞不過就是一個中介,最根本的還是人與人之間人性和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而所處的年代不同造成了學生們對古詩詞的那難理解和難掌握。但是,只有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分別從多元的角度去把握詩歌的意境,當代學生與古代詩人之間的共鳴還是很好實現(xiàn)的。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意境教學的方法
1.運用意向,揣摩意境。
意向主要體現(xiàn)在詩歌教學中作者的主觀情感和客觀的物象兩個方面,而進入詩歌的意境首先就是從感受作者的意向開始的。作者對相應作品中意向的選擇和描述也正符合了本人的主觀情感方面的真情流露。因此,在古詩歌的學習過程中,運用意向不斷揣摩作者的意境,是進入詩歌意境的關鍵所在。
比如在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這節(jié)古詩詞中,作者這樣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如果我們細心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首古詩詞中作者運用了九個名詞,分別為:老樹、烏鴉、小橋、人家、西風、馬兒、夕陽、斷腸和天涯這九個詞語分別描述了既相互聯(lián)系又富有特征的景象,而作者也通過巧妙的藝術思維勾勒出了一副具有灰暗色彩的秋景圖。在暮色降臨前烏鴉的思歸,和諧安逸的人家,旅途勞累的馬兒,都真實的烘托出了作者思念故鄉(xiāng)的悲苦情懷。與此同時,該詩詞中的九個詞語的運用正是九個意向的集中體現(xiàn),而每一個意向的出現(xiàn)都無不牽動著作者那份羈旅的思鄉(xiāng)之情。這九個詞語有機的組成了一個意向群體,看似簡單,實則讓人出乎意料,賦予了我們后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故稱之為元曲中的絕唱。
2.通過性格,進入意境。
在《圍爐詩話》中有這樣一句名言:“詩而有情有境,則自有人在其中?!边@句話足以說明詩品與人品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詩歌愛好者告訴我們,在我國古代的所有詩歌中都非常注重“詩品出于人品”這個內(nèi)在聯(lián)系。而一個偉大的詩人他的作品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自身的人品。
比如杜甫的《登岳陽樓記》這個詩歌中,其中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句詩歌中作者想到了自己身在他鄉(xiāng)舉目無親,此時正值自己年老多病時期,只能將孤舟當作自己的家。而為何又會落到如此的境地之中呢?只因國家正處于戰(zhàn)亂未平的年代之中,困難重重。每每想到這些作者便會老淚縱橫。此首詩詞之所以能寫出如此的意境,并能情景交融于一體,是與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人品是密不可分的。
再比如在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這首詩歌中的:驛外斷橋邊,寂寞無開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表現(xiàn)了作者在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不屈不撓的堅韌品質(zhì)。同時,這也是封建社會士大夫在獨自奮斗的過程中在遭受侮辱后的哀怨與牢騷,表現(xiàn)出了脆弱也流露出了傷感。而為什么這兩首詩歌表現(xiàn)出的意境又是截然不同的呢?這與兩位詩人生活的年代、立場、心胸、性格和品質(zhì)等等的因素是息息相關的。
3.充分想象,擴展意境。
想象是人類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是人們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因素,也是學生們的在詩歌意境教學中必須要具備的一種能力,詩歌是離不開想象的。
比如在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歌中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作者這首詩的顯著特點就是想象中的奇特。本來不知人間冷暖的明月,竟然成了作者的之心朋友。這首詩詞也將作者對朋友的懷念之情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此情此景中在加上楊花、五溪、明月和清風不由自主的是已經(jīng)變得更加的清晰和明了,讓后人們回味無窮。
三、結語
古詩詞是我國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文字簡約,但內(nèi)涵豐富的特點非常值得我們哲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和學生們遨游與其中的,通過意境來展開具體的古詩詞教學,我國的古詩詞將會永遠的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的景象的。
參考文獻:
[1] 吳海燕.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意境教學[J].文學教育,2010(09).
[2] 李群山.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意境教學[J].語文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