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坤
摘要:在現代社會,要求人才成為全面發(fā)展之人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因此,對于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情況來說,在充分關注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努力構建有效的思政課程,并促使思政課程與專業(yè)學科的教學融合,讓“思政”教育充分貫穿并融合到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之中是當前高等院校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本文立足于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對體育課程思政思政建設的路徑和實踐進行研究,并針對當前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中的具體問題提出了構建完善的學校課程體系、提高教師的思想意識、促使學生形成思想認同的重要舉措,希望能夠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備良好德行操守,具有高超技能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
關鍵詞:體育課程 思政建設 研究與實踐
引言
思政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著我國的高等教育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還關系著我國的高等教育將來發(fā)展的方向,因此,在高等教育中進行思政教育是當前國家教育發(fā)展的主要路徑。但是從整體情況來看,許多高等院校并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仍然堅持以知識和技能的提高為綱,沒有對修德和品質的提高給予高度重視,這就導致了一部分大學生雖然在學校中能夠成為佼佼者,但是進入社會以后,卻不能夠完全融入社會,甚至還因為某些其它不良因素的影響而走上不歸之路。鑒于這種情況,在高等院校中融入思政建設,將課程與思政進行融合便成為了當前各院校、各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經之路,為此,本文在充分結合高校體育專業(yè)課程的具體情況下,對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的路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究。
一、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
從實踐的情況來看,課程思政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還能夠讓當前的高校教育進一步地符合教改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具體而言,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主要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性:
(一)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
能夠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傳統(tǒng)的高等院校課程體系中,大多數的課程精力均放在了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中,并且在潛意識中也認為,只要學生的技能和技藝精湛,便能夠在社會中廣受歡迎,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培養(yǎng)了一部分高技能、低情商的學生,他們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常常因為在德育修養(yǎng)方面欠缺而前途黯然。高等院校的教育并非僅僅是傳遞技能,尤其是在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所面臨的教育主體和思想均呈現出了多元化的情況,此時高等院校的課程育人模式更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才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出一批合格的建設人才。因此,在體育課程中進行思政建設的實踐,能夠從學生思想上進行有效地建設,進而讓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思想意識、道德水準等均得到提升,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進行全面發(fā)展,促使其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培養(yǎng)現代化高素質人才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化專業(yè)人才所具備的不僅僅是高超的技能技藝,更應該有正確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這樣才能夠在國家的基礎建設事業(yè)中盡職盡責,為祖國新時代的建設事業(yè)而竭力貢獻。因此,在現代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體系的構建能夠充分調動各科之間的資源,促進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讓課程內容緊扣時代的主題,讓所培養(yǎng)的人才完全符合現代化綜合人才的要求。當今社會,多元思潮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讓部分大學生迷失了思想信念的方向,再加之國際社會上反華反動勢力一直存在,這就要求我國的高校體育教育應該提高警惕,全面關注,尤其應該從思想上來引導和武裝學生,促使學生在成長與發(fā)展的過程中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體育人才。
(三)促進高等院校成熟發(fā)展
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過程中,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是當前學界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然而從現實問題來看,部分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并未跟上步伐,其思想陳舊、教育教學模式僵化,無論是在課程構建還是教學改革等方面均表現出了不成熟的情況,尤其是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需要積極采取措施來進行研究,鑒于此,在促進高等院校成熟發(fā)展的過程中,學校應該積極關注其專業(yè)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體育課程是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肩負著促使人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職責,因此,在新課改和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下,體育課程應該積極進行思政建設,努力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來進行提升,這樣才能夠促使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地有效有序發(fā)展,也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高等院校的成熟發(fā)展。
二、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從當前的基本形式來看,高等院校中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已然成為了新時代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促使體育課程進行思政建設的時候并非隨意為之,而是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夠讓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變得更加科學、合理。
(一)發(fā)展變化原則
教育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新時代下的體育課程思政課建設更是如此。學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教學的客觀環(huán)境在發(fā)生著變化,教師的教學引導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教師、學生仍然以一成不變的看法去進行思政建設,就難免讓所出現的情況不符合學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不符合學科教學的發(fā)展要求,也不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宗旨,鑒于這些情況,在新時代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應該充分遵循發(fā)展變化原則,即在確定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建設方法、建設形式時均應該充分考慮社會與時代的發(fā)展情況,然后再結合思政課程的具體發(fā)展情況,這樣才能夠確保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科學合理。
(二)全面評價原則
評價是教育教學、課程構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需要充分關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中的每一個組成元素。在新時代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更是要充分利用新時代的特點,從思政課的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過程中應該堅持全面評價原則,讓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均納入到評價的范圍之內,這樣才能夠更為全面地反映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結果,也才能夠促進學生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中更為全面地關注自身體育綜合能力與思政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三)理實結合原則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是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應該全面關注的基本原則。具體而言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大數據對當前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進行總結和構建,然后制定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相結合的課程內容,盡可能地促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積極關注社會實踐,并能夠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二是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內容應該與學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相互結合。從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來看,將新時代的發(fā)展特征與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有效結合需要運用其理實結合的基本原則,否則難以讓其課程思政建設具有實際意義。
(四)精準有效原則
當今時代是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大數據已然成為了時代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和當今時代的主要特點進行有效地融合,這就離不開精準有效的原則。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應該充分遵循精準有效原則,這樣才能夠促進其整體情況得到有效發(fā)展。比如,在進行建設評價的過程中,學校教師應該巧妙運用精準化的基本原則,將互聯(lián)網+的技術運用于思政課量化的過程中,讓其能夠選取更為精準的范圍進行精準的調查研究,制定出精準的統(tǒng)計策略,然后精準地反映教師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具體表現,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精準對策,以便于建設更為精準化的計劃。精準有效原則是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的關鍵,是確保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取得有效成績的主要途徑之一。
三、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所面臨的問題
在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從細節(jié)方面來看仍然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解決。
(一)學校課程體系不完善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將課程的內容與思政的內容進行融合還處在不斷的改革與探索之中,因此,這兩者在結合的過程中還存在著體系不夠完善的基本情況。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思政教育未和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評價等融為一體,也沒有更為詳細的融合策略,因此,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學校課程體系不完善成為當前的困境,需要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進行有效地改進。
(二)教師思想意識不重視
一般情況下,在多年的實踐中,高等教育主要代表的是知識、技能的較高人才培養(yǎng)地,所以,人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式,認為高校就是培養(yǎng)高知識、高技能的平臺,至于學生的德行修養(yǎng)、思想意識,這并不是教師全面去關注的問題。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其學科特色更加偏向于技能的提升,所以課程思政更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所以在一部分高校中,思政課程也就很難真正得到教師的全面重視。在這種情況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和實踐便面臨著許多困境,接下來需要想辦法對路徑進行突破,以希望能夠通過高效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來促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
(三)學生思想認同未形成
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居于主體地位,所以要促使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就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從當前的具體情況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更喜歡追求多元的、個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所以花在課程思政中的心思不多,再加之部分學生并未形成完善的三觀,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認同度不高,這就影響了體育人才的有效培養(yǎng),為此,要構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體系,讓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高等院校體育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之中便遭遇了主體思想認同未形成的情況。
四、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路徑
從以上分析的情況來看,目前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和實踐存在著學校課程體系不完善、教師的思想意識不重視、學生思想認同未形成的主要問題,鑒于這些問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出了相關建議。
(一)構建完善的學校課程體系
學校課程是高等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載體,因此,要構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體系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完善的學校課程體系:
其一,加強思政課程的構建,要求思政課程必須占據一定的學分比例。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考核,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在高等教育教學中,思想政治課程是其學習的必要科目,也是必考科目,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加入到思政課程的學習之中,只有學生對思政課程本身給予了較高的重視,對思政課程有了認真的態(tài)度,才能夠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前提。
其二,將思政課程充分貫徹于體育專業(yè)課程之中。要求體育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均應該貫穿思政教育,與此同時應該確保體育專業(yè)的課程之中都有思政教育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確保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有既定的目標,并且能夠讓師生圍繞著這一目標來進行全面而有效地研究。
其三,營造課程思政的氛圍。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氛圍尤為重要,通常情況下,良好的氛圍能夠為課程思政提供可能,因此,在構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學校、教師、學生都應該積極采取措施來促使課程思政氛圍的形成,這樣才有利于大家在氛圍的潤澤之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來主動加入到體育課程思政建設之中。比如,積極舉行各種課外活動,并在課外活動中確定思想政治目標等。實踐證明,只有讓“思政課程”逐漸與體育課程進行有效地融合,才能夠為體育的全面發(fā)展與教學提供證明。
(二)提高教師的思想意識
教師是高等教育中的引導者,因此,教師的思想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中就需要提高教師的思想意識,充分認識到在高等教育中深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這樣才能夠為課程的轉化提供前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在思想品德、人生價值觀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確保自己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將思想政治理念充分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從而實現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
(三)促使學生形成思想認同
在高等教育中,部分大學生并沒有形成穩(wěn)固的三觀,再加之一部分學生在經過了長期的學習壓抑期以后,認為此時正是思想放松的大好時機,所以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會出現一些叛逆的行為,為此,高校體育課程在加強課程思政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相應的教學引導。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全面的解讀,并根據具體的情況來促使學生感受到促使學生形成思想認同的重要性。其次,要全面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軟化,總之,在促使學生形成思想認同的前提下,我們還是需要讓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得到更為有效的研究,這樣才能夠使大學生思想認同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結語
新的時代,新的征程,在高等教育的新征程上,促使高等院校將具體的學科教育與思政課程建設進行有效地融合,這不僅是當代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是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的師生在進行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齊心協(xié)力,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實現高等院校體育專業(yè)教學效率的提升,推動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沛軒,聶羽彤.高校創(chuàng)新型“體育思政+社團思政”育人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20,41(17):162.
[2]劉驍.高校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育的探索與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22):44-45.
[3]梁榮相.“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協(xié)同育人路徑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20,41(18):136-137.
[4]袁為為.課程思政化背景下體育課堂教學路徑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20,41(18):185-188.
[5]柴龍銑.“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體育教學中的路徑研究[J].內江科技,2020,41(05):133-134.
[6]胥春華.“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課程的思考[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5(0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