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潔敏
摘要:有效的教學情境作為溝通現(xiàn)實生活與教學學習之間的橋梁,為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提供了載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現(xiàn)已掌握的知識和生活實踐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之中,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教學環(huán)境;問題情境
記憶中曾經有位名家說過:學習的最佳動機是學生對知識本身內容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師應該盡力建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有必要建立一個新的課程鏈接,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也是教學的關鍵。最后,我們必須仔細選擇課堂實例和練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興趣是一個人獲取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最佳選擇,也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變?yōu)橹鲃?,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這將使您有機會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新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做為老師應該精心準備激發(fā)學生的這種興趣,培養(yǎng)孩子發(fā)自內心的求知欲望,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快樂學習提高便利和幫助。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倍增,否則,適得其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認真創(chuàng)造良好的問題情境,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一、精心創(chuàng)設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前很多老師都會根據自己所授課的內容認真準備自己的課前導入情景,努力貼近學生,以便他們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課程開始時激勵他們。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直也是在這么做的。
例:在講“整式的加減—合并同類項”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
師:同學們,我們有些家里過去在平房時,都養(yǎng)殖過雞鴨狗的小動物,都知道雞和雞圈在一起,而沒有把小雞和狗圈在一起的,為什么不把狗和小雞圈在一起呢?
師:小強是個懂事的孩子,年前爸爸媽媽給家里親戚買了一些禮物,
其中給他爺爺奶奶家買5斤排骨,2盒餅干,8斤蘋果;給姥姥家買了3斤排骨,4盒餅干,6斤蘋果;又給他的大爺家買了……。小強的爸爸讓他給算下應該花多少錢。你覺得小強應該怎么算呢?
當我說完以上內容后,同學們開始思考,同時頓時引起了學生的熱議,很多學生積極踴躍的發(fā)言,說出自己對以上問題的看法,各抒己見,對問題表現(xiàn)出很濃厚的興趣。
我設計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更為常見,它也反映出數學來自生活,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以消除學習數學的陌生感和疲倦感,并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新知的興趣,形成了知識的不斷積累和加深,促進新知的形成,它反映了數學的轉型思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認知習慣,從而學會學習和體驗成功的喜悅。
2014年9月,我參加了墾區(qū)第五屆數學創(chuàng)新杯,許多老師的課前介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建三江局第一隊的老師講“三角形的判定”的第一課。他的課前引入是這樣的:同學們,你們之間有默契嗎?(此時學生回答有),為了驗證你們之間是否有默契,把你們課前準備的三角形拿出來,把它和其他學生的放在一起看看你的三角形是否重合?(學生們拿出來,放在一起,大部分的都不能夠重合),教師接著說學習了本節(jié)課內容之后,同學們之間就有默契啦。
我認為這位老師的課前導入雖然沒有很漂亮的圖片和語言,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但是她能夠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友誼的渴望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勵學生學習的好方法。
二、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環(huán)節(jié)。
良好、自然、有親和力的引入教學情境,易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自覺主動的去探究新的知識,不斷利用現(xiàn)有知識解決新問題,形成了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做好所設計教學情景具有啟發(fā)性又要符合學生實際認知,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示范教具以及對自己操作的實際驗證來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消除了數學難學心理,從而更好地激勵學生學習數學,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精心選擇課堂例、習題。
教學中,每節(jié)課的恰當引例、例題、練習題、課時達標測試等都是鞏固所學知識新知,形成技能和技能的必要手段也是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過適當而必要的練習,才能打牢、夯實基礎。教師在設計例、習題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選擇一些難度適中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一些例、習題。同時,每節(jié)課也要注意控制例題、練習題的數量,課后作業(yè)盡量少留活者不留,讓學生在教師為他們選擇的例子,練習和作業(yè)中體驗無盡的學習樂趣。實現(xiàn)知識的逐步積累,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保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在“三角形判定”的教學中,我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八年來,我們學校的三名學生到現(xiàn)場測量魚塘兩個A和B區(qū)之間的距離。我首先得到一個點P,它可以直接測量相對平坦的陸地上A和B之間的距離。再連接 AP、 BP,然后分別延長 AP、BP至 D和 E,使 DP= AP,EP= BP,最后,DE測量的距離是AB的長度。請你說明理由。
通過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和情境,學生可以思考并轉化為數學問題解決,使學生能夠理解數學問題在我們身邊。我們需要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它,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簡而言之,作為一名教師,你應該在課前認真準備課程并仔細創(chuàng)造情境。良好的學生教學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關注,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學習積極性。這兩種情感是愉悅,相互合作,互利互惠的,以更好地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何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研學"興趣[J].少男少女,2017,001(012):35-36.
[2]曾麗.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撥動思維心弦[J].四川教育,2015(009):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