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陽,張 霞
(1.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休閑與旅游學院,北京 100084;2.北京體育大學 戶外運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3.國家體育總局 運動醫(yī)學研究所,北京 100063)
營地教育是在我國青少年體質(zhì)持續(xù)下降[1]、探索素質(zhì)教育有效途徑的社會背景下[2],備受我國教育管理部門、體育管理部門、學校和青少年家長關注的新型社會教育形式。營地教育的本質(zhì)是一種體驗式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效補充,主要利用在大自然環(huán)境里建設的營地,以素質(zhì)拓展、攀巖、登山、徒步穿越、皮劃艇等戶外運動為主要內(nèi)容,對青少年群體開展的教育活動。青少年參加精心設計的營地教育課程活動,進行“有目的地玩”和“自我深度探索”,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zhì),更能通過感知活動任務、與營員導師交往,塑造個性和培養(yǎng)社會適應力。尤其是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人際關系,對于后者的培養(yǎng)鍛煉效果更加顯著。在營地教育中,營地導師是最重要的因素。導師的領導力反映了其本人的整體能力,是營地導師完成營地教育工作任務的能力保證。針對青少年參加營地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以全方位價值契約理論為視角,提出營地領導力提升策略,有助于營地導師更好地開展營地教育工作。
全方位價值契約是在由多人組成的團隊里,為實現(xiàn)團隊共同目標和團隊中每個個體的預期目標,充分考慮人員因素、時間因素、能力因素,在團隊全體成員自愿和彼此尊重的前提下,經(jīng)過全體成員商討,制定的一系列為全體成員所接受和遵守的約定、行動方針和規(guī)則規(guī)范。全方位價值契約由個人的需求邊界和團隊的共同目標兩部分組成。前者是團隊其他成員必須尊重和理解的個體空間,后者是全體成員都接受并愿意努力實現(xiàn)的愿景或理想。全方位價值契約是營地教育的重要核心價值理念,也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價值,在營地教育過程中能夠保證全體成員的身心安全和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在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由其參與制定的體現(xiàn)尊重個體、尊重多元的契約框架下,團隊的每一名成員都能感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舒適及合作、支持、激勵的團隊氛圍。同時,它也是一種管理工具,融合了團隊成員的共性因素,摒除了成員間可能存在的沖突、矛盾或負面信息,可以用來提醒全體成員在尊重自己的基礎上,尊重其他成員以及團隊做出的決定和做出決定的過程,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激勵個人或團隊成員提升能力,實現(xiàn)目標。
營地教育是在戶外環(huán)境下,以營員集體參與為表現(xiàn)形式,以戶外運動為主要課程內(nèi)容的教育形式。來自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青少年營員,由于彼此之間的陌生,容易發(fā)生爭執(zhí)和沖突。此外,陌生、新奇、刺激而又多姿多彩的戶外環(huán)境,對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青少年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常常忘記戶外環(huán)境的風險,做出一些超出個體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水平的冒險行為,危及人身安全。營地教育的這些特性決定了其可以利用全方位價值契約理論來進行有效管理。全方位價值契約由團隊全體成員共同確立,對所有成員具有約束力和規(guī)范作用。在營地教育過程中制定全方位價值契約,需要營地導師積極引導并遵循以下理念:①由全體營員和營地導師共同討論制定,而不是在營地導師的要求和命令下制定。②契約不是一種制定出來后束之高閣的形式,而是所有成員都了解具體內(nèi)容,并在營地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遵守和執(zhí)行。③在制定契約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可以自由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態(tài)度。④不論在言語上還是行為上,團隊中每一個人都要確保自己和團隊其他成員心理和身體上的安全。⑤所制定的契約,關于個人的內(nèi)容是全體營員都必須尊重的,關于團隊的內(nèi)容是全體營員都必須接受的。
領導力的研究起源于西方,在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并引發(fā)了我國學者的關注、思考與探索。進入21世紀后,領導力概念得到快速發(fā)展,細分出多個領域,在學術界和領導實踐方面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研究的深入,至今已有上百種不同的定義和概念,并建立了多種領導力理論模型[4]。美國領導力專家吉姆·庫澤斯認為,領導力體現(xiàn)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帶領大家迎接挑戰(zhàn)、走向卓越的能力[5]。Bennis認為愿景和目標意識、表達愿景的能力、執(zhí)著實現(xiàn)愿景的決心是領導力的核心價值[6]。我國學者翟鴻燊認為,領導力是領導者與追隨者相互作用為實現(xiàn)共同目標而迸發(fā)的一種思想與行動上的能力[7]。盡管不同學者對領導力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領導力研究的對象是人,領導力發(fā)揮作用的源泉是人具有的能力體系,領導者的能力和能力結(jié)構(gòu)以及發(fā)揮能力的情景,是領導力研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營地領導力的研究對象是營地導師的能力和能力體系,是領導力體系的分支之一。營地教育是針對青少年成長、學習知識和技能的社會教育形式,近幾年來在我國發(fā)展迅速。作為構(gòu)成營地教育的重要因素,營地導師肩負著多種性質(zhì)的營地工作,他不僅是帶領營員完成營地課程活動的計劃者、組織者、領導者、管理者和監(jiān)控者,對于營員來說,更是陪伴者、引導者、支持者,此外還是營地機構(gòu)、營員、營員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承載著實現(xiàn)營地教育目標的任務。營地導師的領導力是解決營地教育各種問題的重要能力,是營地導師的核心競爭力。綜合前述學者對領導力的定義,結(jié)合營地教育的特點和營地導師的工作性質(zhì),本文將營地領導力定義為營地導師在開展營地教育的過程中,為實現(xiàn)營地教育功能和解決營員的各類問題所應具備的能力體系。營地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營地領導力的特殊內(nèi)涵,即營地導師要具備戶外運動技術和與營地教育相關的知識體系、方法技巧,以及引導、組織、溝通、執(zhí)行、管理等能力,此外還要有風險預測、防范、化解能力。
有學者稱青少年時期為“暴風驟雨期”“叛逆期”,由于自身心理的不成熟,情緒波動大成為青少年的主要特征之一[8]。青少年在生活和工作中,情緒變化快、反應直接而強烈。青少年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各種事物比較敏感,在自我意識作用下,心理行為控制能力較弱。尤其在面臨突發(fā)事件時,容易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緒特征,加上對事物的看法比較片面,容易產(chǎn)生偏激心理,致使情感情緒失控。
青少年參加營地教育,集體生活是主要生活形式,團隊合作完成課程活動是主要學習方式。青少年參加營地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生活的最大不同,體現(xiàn)在青少年營員之間彼此不熟悉,營地導師也是陌生的,在這種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中,盡快與他人建立信任、開展合作,共同完成活動任務,對青少年營員的認知、情感都是巨大挑戰(zhàn),從而增加了青少年營員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沖突矛盾的可能性。特別是,營地教育課程以集體性的戶外運動項目為主,營員們在執(zhí)行和完成課程活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同組其他營員、不同組營員之間發(fā)生身體接觸甚至沖撞,加以青少年好勝心強、團隊競爭激烈,也容易使營員之間的沖突矛盾升級。這不僅不利于營員的人身安全,更會對其心理產(chǎn)生負面影響;既大大降低了營地生活的體驗感,也容易使營員產(chǎn)生抵觸情緒,全面否定營地教育,使一次充滿期待的營地生活,成為一場失敗的、令人沮喪的經(jīng)歷。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發(fā)生巨變和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的時期,是一個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的時期[9]。這個階段,青少年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心智已經(jīng)成熟,能夠獨立思考判斷,認為自己的見解具有獨特性、創(chuàng)造性,優(yōu)于他人。所以,這一時期的最大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被他人關注的對象,把思想集中在自己身上,夸大自己的情緒感受,認為自己的體驗是獨一無二的等等。此外,由于青少年知識經(jīng)驗有限、成長經(jīng)歷單一,看待問題往往片面,進一步加劇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程度,導致自以為是,聽不得他人意見,觀點一旦受到質(zhì)疑和挑戰(zhàn),便會產(chǎn)生不滿和抵觸情緒。青少年的這一心理特點反映在營地生活和學習中,表現(xiàn)為在團隊面對問題、探索問題根源、尋找解決辦法、討論解決方案時,各執(zhí)己見,難以統(tǒng)一,進而引發(fā)爭執(zhí)和爭吵。這不僅不利于營員之間的團結(jié)合作和高凝聚力團隊的打造,也不利于營地教育活動的開展和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營地教育一般在遠離城市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活動內(nèi)容以戶外運動為主,包含攀巖、溯溪、山林穿越,以及動植物識別、自然探索等課程。加上營地教育往往設置了諸如突破自己、挑戰(zhàn)自我等教育目標,使課程活動具有一定的冒險性、刺激性和挑戰(zhàn)性,營員如果不盡全力或缺乏團隊合作,將難以完成任務。大自然環(huán)境、戶外運動、具有一定難度和強度的項目等特點,決定了營地教育課程活動的風險性。對于這些風險如果沒有足夠的認識、重視和有效的防范控制,將可能帶來墜落、運動損傷、曬傷、中暑或失溫、動植物傷害等安全事故,對青少年營員的身心帶來負面影響。
溝通對于營地導師開展營地教育工作、完成營地任務至關重要,因此被認為是營地領導力的核心能力之一[10]。溝通可以讓營地導師了解每一位營員的參與初衷、心理狀態(tài)、生活態(tài)度,詳知每一位營員的個性特點、價值觀念、原則底線,既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也有利于分析研判營員之間發(fā)生沖突矛盾的可能,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降低沖突發(fā)生幾率。溝通還可以讓營地導師與營員之間建立和諧融洽、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人際關系,讓營員感受到導師的關懷、理解和尊重,從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幫助營地導師樹立個人威信和影響力,在面對營員問題時,能夠快速有效解決。
更重要的是,溝通是營地導師引導營員建立價值契約的前提。營地導師要善于尋找或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以高超的溝通技巧增進營員間的彼此了解,這樣大家才能在自愿和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共同討論制定全方位價值契約,使契約能夠滿足個人的需要邊界和團隊的共同期待,且更具操作性和可執(zhí)行性,被所有營員認可并自覺遵守,共同完成任務。
如果說溝通是建立契約的準備,是防患于未然,那么在處理營員間的沖突矛盾時,營地導師的溝通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面對沖突矛盾,營地導師應堅決貫徹全方位價值契約框架,果斷采取處置措施:①迅速準確界定沖突的性質(zhì)和原因——是觀念認識上的沖突,還是肢體沖撞所導致的沖突,快速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②安撫各方情緒,防止矛盾激化;③建立公平公正、具有安全感的協(xié)調(diào)環(huán)境,使沖突各方能夠坦誠面對,提高解決效率;④不失時機地向沖突各方重申全方位價值契約;⑤引導沖突各方通過回憶、思考與判斷,達成諒解,增進理解。所有這些措施的有效實施,都離不開充分而有效的溝通。
個體差異是指人在情感、認知、意志、行為方式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又不同于其他人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特點。造成個體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每一個人的經(jīng)歷、知識、智力、性格、認知方式等存在差異,導致每一個人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認為,每一個人都在以各自獨特的方式思考問題。青少年營員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一名青少年營員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于是對待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在營地里,營員們會經(jīng)常因為觀點不同而發(fā)生爭執(zhí),不僅影響了營地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也影響了營員的營地體驗。
引導營員接受個體差異性,避免或減少營員之間因為觀點不同而產(chǎn)生的爭執(zhí),是營地導師營地教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在營地導師引導下建立的全方位價值契約,在尊重個體、尊重集體、尊重差異的框架下,體現(xiàn)著多元性、包容性和真實性,使營員在認識問題、處理問題時能夠開放包容、求同存異。在契約中,要明確每一名營員都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quán)利,即使對團隊決定存在異議,營員個體也能自由充分地表達觀點,而不必擔心被其他營員嘲笑、譏諷,更不會擔心遭受團隊冷落。另外,營地導師也應使營員明白,在營地教育中,營員們面對的每一件事情或每一項活動任務,不存在事先預定的解決方案,沒有固定的解決模式和標準答案。營地課程活動僅是提供給營員的一個發(fā)現(xiàn)自我、激發(fā)潛能、增強團隊合作的機會,目的是促進營員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所以在分析和處理問題時,營地導師要適時提醒大家對全方位價值契約的遵守,要學會完全尊重自己和接納他人,理解并認可個體的差異性和多元性。同時,營地導師也要不斷提高引導技能,掌握多種引導技巧,選擇適合的引導風格,提升領導力水平,為營員提供一個有價值、有體驗感的營地教育。
保證營員的安全是任何一個營地機構(gòu)開展營地教育的前提,沒有安全保證,就沒有成功、快樂、健康的營地活動[11]。營地導師要不斷提高營地風險防控能力,增強識別營地環(huán)境和課程活動中風險因素的能力,充分預估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以采取相應的防范處置措施。營地教育中的風險,包含顯性風險和隱性風險兩大類。顯性風險是指比較明顯、容易被識別并認同的風險,如營地高空項目器材的穩(wěn)固性、營地護欄的牢固度、水上項目的水域深度等。隱性風險是指不易被察覺和發(fā)現(xiàn),需要經(jīng)驗判斷、綜合分析或仔細觀察才能被識別的風險,如營員之間的人際關系、導師與營員間的信任等。營地導師應明確告知營員在參加營地教育中存在的風險,使營員了解風險的客觀性和不確定性,熟知風險的種類和表現(xiàn),乃至了解發(fā)生原理、處置措施,提高營員風險防控意識。具體而言,營地教育中的風險主要來自基礎設施、營地生活、課程活動3個方面?;A設施風險主要集中在場地、宿舍、餐廳、活動項目設施、防護設施等方面。營地生活風險主要指營員在休息時間里活動安排中的風險。營地教育是一種以集體參與、集體生活為主要形式的教育模式,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性別的營員一起吃住在營地,參加集體活動、體驗集體生活,容易產(chǎn)生想家、逃避、相處困難等問題,進而帶來安全隱患。課程活動風險主要是營員在參加營地教育課程活動過程中,因為自身好動、逞強、好勝等身心特點,貿(mào)然嘗試危險動作或冒險行為,發(fā)生意外傷害。
營地導師應牢固樹立風險意識,不論是前期活動方案的策劃設計,中期營地活動的開展執(zhí)行,還是后期活動的歸納總結(jié),都要將風險防范貫穿其中。營地導師與營員要共同討論分析營地中的各類風險,并通過制定行為規(guī)范的形式,將風險防范內(nèi)容納入全方位價值契約中。讓營員清楚知曉哪些事情或行為是具有危險性的,哪些行為必須由導師帶領、引導或經(jīng)導師同意,使營員時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識。在開展營地教育實踐中,對于一些營員不服從營地導師管理,做出冒險動作或行為時,營地導師可以依照契約,對營員進行教育和懲罰。這既是有效控制風險、保證營員安全的手段,也是維護契約尊嚴和保證營地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如何解決營員在參加營地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是營地導師重要的工作任務,也是衡量其領導力水平的指標。營地導師可借助全方位價值契約的確立提高自身領導力,從而游刃有余地解決各種營地問題。不僅給營員提供安全的環(huán)境和有力的保障,也能夠提高營地教育質(zhì)量,提升營員體驗,使青少年在營地生活與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和全面成長,實現(xiàn)營地的教育功能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