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謀初
【摘要】? 當前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當今世界是一個緊密聯系的世界,頻頻發(fā)生的時政熱點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初中是學生在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也是初中生形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些時政熱點會對他們的成長造成影響。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育,讓他們認識、分析、正確對待時政熱點,則成為了當前初中思政課改革的一個必然發(fā)展趨勢。在知識經濟時代下,通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育可以拓寬學生在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視野,與時俱進,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他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來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本文闡述了目前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提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 教學現狀 時政教育 引入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33-016-01
引言
時政教育是指學校和教師結合當前國內外發(fā)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引導學生分析、正確對待時事,并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政教育是綜合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國情教育和政治素質教育。把時政教育與道德法治教育融合起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國家和集體,樹立一種正確的生活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發(fā)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一、新時代背景下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現狀
1.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初中階段,隨著學生學習課程的增加 ,學習壓力也不斷加重,從而導致了部分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不比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這些學科重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部分學生甚至出現了講小話、做其他科作業(yè)以及打瞌睡等現象。學習興趣不高。
2.教師的教學表面化
一直以來,大部分思政課教師對這門課程的研究與探索不夠深入,每每上課照本宣科,把教材內容填鴨式地教給學生,并沒有把這門課程結合時政熱點,讓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探討??菰飭握{的思政課教學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逐漸流失。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時政的策略
1.突出時政教育的價值,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時政教育,它是道德與法治的延伸。學生在初中階段,逐步形成了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把時政教育引入到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政治、經濟和國內外的發(fā)展趨勢,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yǎng)他們在事件表象中尋找本質并形成觀點的素質。教師想要做好道德與法治教學,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中的時政內容相結合,以時政熱點為切入點,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比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以九年級上冊第三課內容“追求民主價值”為例。以兩會熱點為話題,引出人大代表有話說的事例。如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董事長李光宇帶來的議案建議,取消中考,將普通高中和職業(yè)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同時推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例子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興趣,引發(fā)課堂討論。此時教師向學生提問:什么是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的作用是什么?人大代表的建議會不會被采納?如此便會加深學生對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解,這比教師抽象解讀強多了。
其次是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師不應只滿足于應試教學,不應讓學生一味地在課堂上做觀眾群體,應當引導學生做主演嘉賓。例如,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模擬新聞聯播的情景,分組進行讀播比賽,從而帶領學生了解當下時事新聞。另外,教師也可以設立時政演講活動,鼓勵學生就某一道德觀點,分正反雙方進行辯論。在多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關注國內外的政治新聞,以及社會上發(fā)生的各種道德事件,從而提高中學生的思考能力、溝通組織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更好地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教學。
2.加強時政分析解讀,優(yōu)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領航者。因此,教師自身的素質決定著整個教學質量。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注意提升自身的素質修養(yǎng)。例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通過上網瀏覽、電視節(jié)目、時事雜志、熱門新聞聯播等方式,獲取時下的熱點新聞,把收集到的時政內容進行歸納整理,認真準備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講建法治中國一課時,教師可以引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一個片段。劇中趙東來在執(zhí)行抓捕的行動時,對方不配合,最后連人帶車一起抓走了。這個片段充分說明了嚴格執(zhí)法是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之一。另外,教師還應該努力學習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政治和法律事件,新聞報告片段等,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一直充滿熱情地學習。
3.融合時政特點,優(yōu)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時政新聞也就是時事,是指報道關于國家政治生活中最新的或正在發(fā)生的事件,其特點是具有及時性、真實性。因此,在時政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時事舉例,把知識點與時事結合起來進行討論與分析。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對時事感興趣的良好習慣,從而讓道德與法治學科和時政教育更好地融合起來。例如,教師可以舉例當前最值得討論的時事——新型冠狀病毒事件。新型冠狀病毒造成全球大恐慌,對人們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世界經濟處于蕭條狀態(tài),部分國外激進分子認為中國要承擔相關責任。
結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時政,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時下社會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愛集體、愛家的情懷,還能提升學生在德智美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結合時事政治教育勢在必行。
[ 參? 考? 文? 獻 ]
[1]包詩梅.淺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時政教學及應對策略.吉林教育.2020(07).
[2]狄晨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的策略研究.2020年“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會議.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