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 ?要:在最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最為重要的教學理念便是以人為本,需要做到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基礎,根據學生需求優(yōu)化教學結構。在這一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也要積極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該文將從關注學情起點,確定課時運動強度;堅持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體需求;豐富課堂溝通,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3個角度來分析高中體育教師如何才能落實以人為本理念。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體育 ?以人為本 ?落實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2(a)-0110-03
Abstract: In the latest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concept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 this context,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also actively implement the people-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learning, determine the intensity of class exercise; adhere to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o mee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students; enrich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and optimiz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to analyze how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eople-oriente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一直以來,高中體育教學活動都存在明顯的應試教育特點,其中最為普遍的一個表現便是教師所設計的課時活動通常是根據應試項目所確定的,且課堂活動以提升學生的運動成績?yōu)橹饕繕?,由此設計了大量的課堂訓練任務。在這種狀態(tài)下,我們很難確保高中生能夠真正通過體育鍛煉實現個人發(fā)展。而且,令人深思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都并不喜歡體育運動,基本表現便是當他們離開了學校之后,很少自覺地參加運動鍛煉活動。對此,新課改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運動、健康第一等理念為主,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要求,希望高中體育教師能夠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讓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綜合分析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特點,主動調整體育教學策略,既要讓學生積累成功、愉悅的運動經驗,也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1 ?關注學情起點,確定課時運動強度
在過去,高中體育教師在設計課時活動時會按照教案進行,很少會客觀分析高中生的身體發(fā)育狀況,經常會出現運動強度與學生身體素質不符的現實問題。然而,如若運動任務的強度過大,那么則會損傷學生的身體健康,使其受到運動傷害;如果運動強度過小,則無法全面開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無形中浪費了教育資源,而這兩種情況都無法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對此,高中體育教師便要堅持與學生平等溝通,關注學情需要,讓學生自主闡述個人運動需求,綜合判斷學情起點,由此確定課時運動強度,使其通過課堂鍛煉優(yōu)化身體素質。
以“行進間運球”一課教學為例,為了了解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教師就可提前設計一份學生調查問卷,由體育委員發(fā)放、學生自主填寫、然后再由體育委員統(tǒng)一收集。通過問卷調查,教師則可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籃球運動經驗、運動態(tài)度,重點分析學生對于行進間運球技術的了解情況,由此可發(fā)現高中生的籃球運動能力并不一致,有的學生經常會在課余活動期間打籃球,比較熟悉行進間運球的動作要點,形成了一定的籃球運動能力。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并不了解行進間運球的動作技巧,只是簡單觀察過他人在籃球比賽中的運球行為,嚴重缺乏運動經驗。對此,教師便可確定學情起點,由此設計兩個層次的課時任務:觀察、模仿行進間運球的動作技巧,能夠做出規(guī)范動作;能夠在籃球場中使用行進間運球技術運球,積極展現自己的籃球運動能力。如此,學生便可結合自己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展開積極探索,且第一個課時任務難度較低,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完成這一運動任務,而這就可使其產生良好的運動情感,可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運動心態(tài),使其產生運動動機。另外,為了讓學生實現共同進步,教師還應組織“優(yōu)帶差”活動,即鼓勵已經掌握了行進間運球技術的學生幫助同伴突破運動瓶頸,由此豐富生生互動,希望生生之間可以形成和諧友好的關系。
2 ?堅持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體需求
即便到現在,“一刀切”問題也十分普遍,因為高中體育教師必須要兼顧大多數學生的共性需求,在有限的課堂活動中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然而,從生本理念來說,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教師也應該滿足每一個學習主體的發(fā)展需求,使其能夠及時找到自己的成長方向與人生價值,使其真正把握生命的本質與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高中體育教師便要切實落實因材施教思想,根據學生個體需求來設計相應的體育教學計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累有效的運動經驗,且能通過體育鍛煉發(fā)展自己的心智。由此,則可進一步優(yōu)化體育學科的教學環(huán)境,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體育、愛上運動,有利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以“5 min的持速跑”一課教學為例,教師便需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跑能力,使其能夠合理分配個人體力,懂得科學跑步,逐步優(yōu)化學生的田徑運動能力。因此,教師需認真觀察學生的耐久跑運動能力,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比如,有的學生耐力很差、體力不足,很難完成“5 min的持速跑”的運動任務。對此,教師便需面對學生個體進行體育輔導。比如,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好強,意志力強大,所以教師就應該讓學生以慢跑形式完成5 min持速跑任務,要求學生跑完全程。有的學生則天生體弱,而且心理素質不好,有可能會產生退縮心理。對此,教師就應該及時調整5 min持速跑這一運動任務,即允許學生在5 min持速跑過程中停止跑步,有3次休息機會,學生可以自主把握休息時間。如此,則可降低5 min持速跑的運動難度。當然,面對一些耐力較好、運動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就應該重點引導這部分學生學習5 min持速跑的體力分配要點,重新引導學生復習跑的動作技術,讓學生合理把握跑步時間,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跑步速度。如此,則可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運動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突破自己的身體極限,享受極致運動所帶來的快感。
3 ?豐富課堂溝通,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
在過去,高中體育教師在課堂上會以單向講解的方式與學生“對話”,目的是讓學生快速掌握各個運動知識與運動技能。在這種單向對話活動中,高中生是很難產生主體意識的,也不會主動表達個人運動需求,實則是“師本教育”的體現。在新課改下,教師必須要樹立新型的師生互動意識,全面展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積累有效的學習經驗。由此,高中體育教師也要豐富師生對話,鼓勵學生多說、多動、多反思。在此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師也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客觀分析學生的心理、情感、價值取向等方面的變化過程,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便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理念。
在體育課上,教師會經常與學生溝通,一方面是為了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運動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全面觀察學生的心理素質,及時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比如,如果學生在運動時心不在焉,行為機械,那么教師就應該介入心理輔導,讓其他學生繼續(xù)練習各類體育項目的動作要點,將這個學生叫到一旁,耐心詢問學生是否遇到了心事,主動表達自己渴望幫助學生的意愿。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學生很有可能會主動袒露個人心事。對此,教師就應該及時引導學生、安撫學生,讓學生以樂觀堅強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路上的各個挑戰(zhàn)。但是,如果學生閉口不言,那么教師也不應該強迫學生,而是要適當告訴學生自己會一直陪伴學生,隨時都可為學生做犧牲,讓學生信任自己。當然,長期的陪伴也至關重要。因此,高中體育教師一定要堅持愛生如子的育人理念,懂得保護每一個學生,切實優(yōu)化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育情況,使其形成良好的成長信念。
總而言之,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可以讓體育學科的教學結構變得越來越完善,也是優(yōu)化學科教學效益的必經之路。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先進理念,由此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綜合發(fā)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心理素質,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基礎。
參考文獻
[1] 梁顯濤.“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探索[J].體育師友,2016,39(5):52-54.
[2] 葛曉紅.以生為本——探尋高中體育本真教學[J].名師在線,2017(12):20-21.
[3] 侯宗慶.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chuàng)新[J].學周刊,2019(24):169.
[4] 肖前鑫.新課改背景下綿陽市主城區(qū)高中體育校本課程建設狀況與發(fā)展路徑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6.
[5] 游娜.成都市直屬普通高中體育新課改中選修模塊的實施現狀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6.
[6] 程柏松.新課改視域下高中體育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4):80,82.
[7] 邵鷹.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的革新途徑[J].甘肅教育,2020(2):95.
[8] 李建新.試論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及其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20(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