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公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探究中的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
關鍵詞:課堂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探究能力;思維發(fā)展
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是新課改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他們擺脫定式思維的影響,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探究新知識時能積極地思考,有效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在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的同時,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實現高效的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教學。
一、精心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激活學生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堂課是否成功,導入環(huán)節(jié)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使學生在上課伊始就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產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集中注意力,并帶著問題進行知識的探究和思考。在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下,學生的思維靈敏性大大提高,他們能快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掌握新知。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使導入環(huán)節(jié)既能和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又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促進學生思維不斷深入,讓他們進行高效學習。
二、“預習+教學”教學模式的提出
“預習+教學”的教學模式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就是讓學生提前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課程的預習,然后由教師針對性的講解一種教學方法,通過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無論是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項創(chuàng)新。我們知道學生自學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后天培養(yǎng)形成的。在小學中,嘗試使用“預習+教學”的方法。對推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都將產生新遠的影響。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預習+”教學的方法也是切實可行的。
三、預習+教學”教學模式的應用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信心。我們知道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無非有兩個,或從別人的傳授中獲得,或從自己的學習中獲得?!邦A習+教學¨法就是通過學生的預習首先獲得感性認識,后經教師的講解鞏固后得到升華升為理性認識。學生這樣獲得的知識往往會記得更牢。并且,學生通過自學獲得新知時,會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這在一般學習中是不可能體會到的。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興趣,是比較關鍵的??赏ㄟ^一些知名故事來說服學生。我介紹了曾被人稱為“低能兒”的愛迪生,他通過刻苦自學,終于成為發(fā)明大師。這些典型實例,使學生受到啟發(fā),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自學的興趣和信心。教師在實施“預習+教學”法時不可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特別是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剛開始進行預習自學,教師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消除他們的疑惑,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讓學生都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
精心選材,分層次進行教學,在進行“預習+教學”法教學時,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識都進行自學,預習。對于小學生來說,主要是一些簡明易懂的內容可讓他們預習,對此教師要精心選材,對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措施。要考慮學生的年紀特點和知識水平,要正確處理好不同內容的關系,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的關系,進行分層次教學,例如我在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時,在長方體的體積推導可與學生共同完成,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在長方體公式的基礎上得出,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預習、自學,搞清給他們的幾個思考題: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正方體的體積該怎么算?學生通過自己看書,同桌討論。很容易獲得新知。在預習、自學的同時,我還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優(yōu)等生要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后進生只要弄懂怎樣做就可以了。然后課堂教學時我就不再事無巨細的講,學生也就在預習的基礎上很容易接受。
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預習+教學”這一創(chuàng)新教學法不是快速見效的方法,而是由一個認知的過程。我們知道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說到底是一個長期培養(yǎng)學生習慣的過程。要由易到難,由扶到放,要教學生學會學習。教師的學習指導,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一開始,教師可以對自學內容設計一些預習思考題,讓學生逐漸有自己的思路學習,并從中學到以后看書自學,應該弄清哪些問題,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可以計學生在預習中襲擊找問題,弄清學習這個內容所要搞懂的是哪些方面。
師生信息的互動要及時,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預習后教師要收集資料,使學生預習、自學的信息能及時反饋互動、通過信息互動使學生或教師發(fā)現問題。學生在自學預習時對問題的了解程度和認可程度可能出現偏差,此時教師在講解時對于正確的做法和認可的內容必須加以肯定,要求學生必須堅持,欠佳的做法必須改正,通過練習和自檢就能使學生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調整自學方法,使自學能力不斷提高。而教師則可以通過課堂反饋和平時測驗發(fā)現問題,進一步指導學生調整自學的方法,并通過要求學生對章節(jié)內容進行小結,鍛煉他們對知識結構的歸納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總之,“預習+教學”法是我在新時期總結的種相對較為成熟的教學法,這一方法需要在教學中再加實踐、補充、完善、提煉、推廣,為新時期學生和老師的交流提供合理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