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欣
【摘 要】本文分析新職業(yè)背景下的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xiàn)狀,論述中職教師需要拓寬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要學會搜索并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簡易的自媒體軟件助力課堂教學,利用信息技術下的思維導圖打造詳細的教學過程,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教師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拓寬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0-0080-03
在傳統(tǒng)觀念里,中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教師群體劃分,有專業(yè)與非專業(yè)兩大類型,非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主要是指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辦公軟件三劍客(Word,Excel,PowerPoint)應用的能力,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則是指在此基礎上的其他專業(yè)軟件,比如 PhotoShop 和 AutoCAD 的應用能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些傳統(tǒng)意義下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已經(jīng)無法適應教學需求,無法滿足教師個人能力提升的需要。中職教師要根據(jù)新形勢的發(fā)展,從廣度上改變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
一、新職業(yè)背景下的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xiàn)狀
2019 年 4 月,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統(tǒng)計局正式向社會發(fā)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lián)網(wǎng)工程技術人員、大數(shù)據(jù)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shù)字化管理師、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等 13 個新職業(yè)信息。這 13 個新興職業(yè)中,竟有 12 個與信息技術有關??梢妵覍π畔⒓夹g應用能力的重視程度非同尋常,社會對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加大。反觀中職學校,作為向國家輸送勞動力大軍的主陣營,尤其是專門負責培養(yǎng)人才的教師群體,自身掌握的信息技術相對比較落后,能力也不強。
(一)教師的信息技術觀念滯后
大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觀念仍停留在會用計算機,簡單掌握 Word,Excel,PowerPoint 的層面上。在這些教師看來,日常的教學、行政辦公,有這些技術基本就夠用了,他們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提升信息技術能力。這種現(xiàn)象并不僅僅存在于非信息技術教師群體,而且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專業(yè)教師認為對教學軟件有提升的需求無可厚非,但要求他們對其他新技術也要進行新的學習感到不可理解,他們忽視了軟件使用的連貫性和升級要求。比如,影視后期制作,以前的影視處理軟件,在當下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功能更強大,技術更先進,如圖片素材的處理、字體的添加、字幕的后期制作、外掛濾鏡的添加等,方法更加簡捷,軟件也在不斷升級。如果不提升自己,那么就要落后于新的影視后期制作技術的進步。相對來說,這些均屬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拓寬范圍。
(二)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能滿足教學需求
中職教師抱怨最多的就是課堂上學生不聽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不交,甚至在課堂上有學生大面積睡覺,等等。中職生素質比普高偏低是不爭的事實,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就可以坐視不管,可對教學得過且過。如果這樣,那么就會誤人子弟。因此,教師要研究如何讓課堂教學更精彩,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改善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而要改變這些莫過于改變教學方法,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新的學習體驗中改變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信息技術挖掘與教學相匹配的內(nèi)容,為教學增色,把教學內(nèi)容向外延伸,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有效知識。一般來說,上課能使用視頻等進行演示,或許就是許多老師眼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展現(xiàn),但這還不夠。教師在使用視頻時,要知道這個視頻是不是完全適合學生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如果不完全適合,那么就要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這些都要求教師掌握必要的信息處理技術。有些視頻還需要教師自己設計和制作,寫精煉的文案,以便獲得更加理想的視頻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許多教師所掌握的信息技術,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要求。有些教師甚至還不會設計和制作教學視頻,不會下載和改造教學資源庫里的教學視頻信息,無法運用信息技術。
二、中職教師需要拓寬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拓寬,指的是事情的廣度,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開拓使寬廣”。中職教師僅靠 Word,Excel,PowerPoint,或常用的專業(yè)軟件無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拓寬信息技術能力才能提升自我,才能讓學生獲得好的學習效果。2014 年 5 月下發(fā)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為技術素養(yǎng)、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估與診斷、學習與發(fā)展五個維度。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范疇如此之大,什么樣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中職教師必須拓寬的呢?以什么為拓寬的依據(jù)呢?具體來說,就是要從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出發(fā)來拓寬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備課、復習舊課、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筆者認為能有效幫助教學、幫助教師提升自我的信息技術都在這個拓寬的范圍內(nèi)。
(一)學會搜索,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助力課堂教學
一節(jié)好課是從備課開始的,高質量的圖片、酷炫的動畫效果、有趣的故事等均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眼光,從而提升他們對知識的關注。好的教學素材,既能提升與學生的互動性,又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涩F(xiàn)實卻是,教師群體并不知道如何發(fā)現(xiàn)好素材,不懂得使用頻率最高的搜索平臺,比如百度,同時,又因為囿于有限的搜索思維,選出來的圖片質量也參差不齊,非常不理想,因此,要學會搜索,這是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
首先,搜索引擎除了百度、360,還有必應、谷歌等,一般來說,后兩者的圖片質量相對較高。因為必應分為國內(nèi)版和國際版,所以使用友好程度比谷歌高。除了這幾個搜索引擎,想要高質量的圖片還可以到花瓣、站酷、Pexels、500PX、Pixabay 等網(wǎng)站找,它們提供的素材均來自世界各地熱愛攝影的朋友之手,素材質量高、色彩豐富、涉及面廣。
其次,要有搜索思維。什么是搜索思維?通俗來說,即拓展字義,從搜索關鍵字的使用環(huán)境、人群、企業(yè)等方面展開搜索。比如“挑戰(zhàn)”這個關鍵詞,直接在百度搜索,出來的都是各類設計好的宣傳海報、廣告,或是帶有挑戰(zhàn)二字的圖片,搜索結果不理想。那么,我們可以嘗試拓寬思路,擴大“挑戰(zhàn)”的使用環(huán)境,可以是競技、極限運動、考試等,使用的人群,可以是學生、運動員、老人等,甚至可以使用高山、大海、天空等素材來體現(xiàn)“挑戰(zhàn)”的含義。
有搜索思維,有拓寬的視野,會使用更多的搜索引擎,是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的第一步。
(二)利用信息技術下的思維導圖,打造詳細的教學過程
好的教學離不開教學設計,詳細的教學設計幫助教師細化教學過程,做到有備無患。但教師做教學設計常常使用的是 Word 或 WPS 文檔,格式與行程安排類似,由時間、地點、人物(教師,學生)、事件、設計意圖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其觀看性、實用性不強,又由于版面有限,使得層級之間的關系、相互銜接等情況無法體現(xiàn)。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射性思維的工具,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把各級主題的關系表現(xiàn)出來,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思維導圖強大的邏輯表達能力、簡易的操作方式、層級之間清晰的區(qū)分,隨時隨地可以改變布局、格式等,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不二選擇。
(三)好的課件,是教師教學思維的精華體現(xiàn)
什么是好的課件?版面簡潔,突出教學內(nèi)容,體現(xiàn)教學思維的課件即是好的。首先,課件模板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比如,稻殼兒、OFFICEPLUS、優(yōu)品 PPT(中國風)等均有大量優(yōu)秀的免費模板提供。其次,為提高教師制作課件的效率,使用母版設計,批量修改字體、字號、版面顏色。最后,學會精煉文案,這也是教師制作課件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均是將大段文字從 Word 文檔中直接復制粘貼而來,作為觀眾的學生對大量文字的第一反應是反感,課件要體現(xiàn)的是知識(技能)點的關鍵詞、重點、難點,大段的文字只會打亂學生的思維,擾亂其關注點,導致學生主次不分,對課程的興趣點也隨之下降。
教師要學會精煉文字,這其實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外延。簡單明了、有層次感的文字可以使受眾通過觀看學習即能明白本次課程的精髓。如何精煉文字?首先,學會對文字內(nèi)容分層,表達好幾層意思,歸納每層的中心句,簡明扼要,緊扣中心思想。其次,使用項目列表的方式,分層次羅列,突出小標題的顏色、字號??傊?,總結歸納式的文字比長篇大論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產(chǎn)生聚集效果。
(四)簡易的自媒體軟件,幫助教學效果實現(xiàn)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完成課堂練習時,并非所有學生對本次教學內(nèi)容有好的吸收消化,而教師囿于教學時間又不可能重復講解。這樣,一來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化加大,學習效果不佳;二來教學效果不明顯。
微課,或許是目前比較理想的教學助手,借助操作簡單的錄屏軟件制作簡易版微課,比如,使用 Bandicam、Camtasia 錄制微課。微課能很好地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平衡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依據(jù)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觀看微課。教師得益于微課的,是相當于無形中增加了輔導學生的時間。教師還可以通過注冊 bilibili(B 站)會員,上傳視頻,并借此生成二維碼,方便學生在課余時間使用手機觀看視頻。
建立微信討論群、釘釘群等,可以方便地與學生互動。比如,分享優(yōu)秀學生作品,舉行投票接龍,讓學生參與作業(yè)點評;在群里分享有趣的 APP、網(wǎng)站、公眾號,拓寬學生的認知。
其實,教師需要拓寬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有很多,筆者提煉的是最基本的四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四類應用能力對教學,對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效果也是最直接的、最有效的。不論中職學校的專業(yè)設置如何,教師最根本的是教學能力,比如,教學技術、教學方法等。伴隨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提升自我、拓寬視野,是對自我最大的價值回報,也使自己不輕易被時代淘汰。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拓寬可通過經(jīng)驗積累、自學及參加培訓三種方式。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辦法是多使用多練習,需要經(jīng)驗積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一是能夠鞏固、加強,二是發(fā)現(xiàn)不足并做出調(diào)整。這是一個水滴石穿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教學時間來驗證。自學,是三者中形式最靈活的,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各類學習 APP、微信公眾號、優(yōu)秀學習網(wǎng)站等均能成為知識與技能的來源,現(xiàn)在講究碎片化學習,瀏覽一篇文章,掌握一個新功能,認識一個新網(wǎng)站,時間大概在 3 至 5 分鐘,你甚至可以先分類收藏,過后再學習。培訓,分為線上及線下培訓。線下培訓一般來說,短則十天半月,長則 3 個月,甚至更長。這種培訓一般是針對主題安排相應的內(nèi)容,此類方式需要集中培訓,受到時間及空間限制。再者就是線上培訓,其課程內(nèi)容相當豐富。線上培訓的制作團隊有的是從企業(yè)培訓中來的,有的是各大門戶網(wǎng)站的優(yōu)秀設計師、講師,他們均有豐富的職場經(jīng)驗,其知識及技能方面與行業(yè)、企業(yè)對崗位的要求比較符合,也非常適合中職學校的實情,這是當今自媒體賦予我們的學習優(yōu)勢。線上培訓還會有作業(yè)布置及點評,有專門的微信討論群。群里有助教負責答疑解惑,每天還會分享一些延伸的知識與技能。只是自學這種方式對個人的自律提出的要求比較高,這也是自學的弱點。相比較三種方式,筆者更推薦自學,尤其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自學。這得益于自媒體時代賦予我們的權利,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培訓的主題及難度。教師以教學為本,教師的自我提升,對教學、對學生均產(chǎn)生良好的連帶效應,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科學的方法傳授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基金項目】2020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雙引領三融合模式提升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研究與實踐——以廣西右江民族商業(yè)學校為例”的成果(課題編號 GXZZJG2020B149)。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