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華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 江蘇揚州 225000)
政治雖然不是基礎科目,但其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輸語數英。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三觀,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不過,政治科目中理論知識較多,學生學習的時候往往覺得太過枯燥、乏味,對政治學習提不起興趣,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雖然可以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知識點,但綜合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對政治也產生不了興趣。本文從“通過經典小故事引入理論知識”“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增強師生互動,了解學生學情”三方面探究了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
相較于枯燥、乏味的理論性哲學政治知識,學生更喜歡聽那些蘊含深意的小故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寓言小故事、名人實事作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保持求知欲。這時,教師再適當引入教學內容,就能在保證不跑題的前提下,一步步引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抓住重要的知識點,在聽小故事的同時,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印象。
比如,在“量變與質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耳熟能詳的小故事引入:大樹很強,能經得住風吹雨打,也能經得起閃電的襲擊;大樹也很弱,小螞蟻對它的破壞,它完全承受不了。這個故事簡單易懂,也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且將重點知識“唯物辯證主義的質與量的變化”蘊含在了其中。螞蟻與其他生物比起來異常弱小,人一腳就能踩死。但螞蟻的數量多了,就能變成“龐然大物”。大樹被一只螞蟻咬一下并不會有什么太大的變化,但大量螞蟻日復一日地啃噬,最終就會給大樹帶來難以彌補的傷害。這個故事為學生證實并呈現了“量變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必定會產生質的變化”的理論。在運用相關知識點時,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想到這個例子,想起其中蘊含的理論知識??梢钥闯?,合理利用經典故事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掌握理論知識。
教師要明白,授課時語言的表達方式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完全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不考慮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只顧完成教學進度,學生自然就對課程產生了厭煩,教學效果自然也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師要采用獨特的、幽默風趣的語言去講解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知識,讓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有效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放松學生的思維及神經,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與教師互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在“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作為切入點,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這句話提問:“種錢能得到錢嗎?”為了調動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個人幻想種出搖錢樹而傻樂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通過學習,學生明白種錢得錢是不可能的,是一種“非常規(guī)”的現象。有了這個例子的引導,學生會主動分析、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和“非常規(guī)思維”這兩個概念,掌握其內涵及核心,明白創(chuàng)新不完全等于打破常規(guī),而是基于實際的。玩笑中蘊含著深意,蘊含著人生哲理,能讓學生不必死記硬背就能對知識印象深刻。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也是學生最好的朋友。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大多都會端著架子,不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也因為對教師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在遇到問題時不敢詢問教師,導致問題越來越多,學習越來越困難,成績也直線下降。
只有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教師才能適時調整教學計劃,防止學生學習盲點的產生。若覺得與學生交流有一定困難,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在課堂上隨機提問。這些問題一定要是有關教學重點的,只有這樣,才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如果能輕松、快速、準確地回答問題,就表明其掌握了相關知識點。學生回答得很困難,就表明這個知識點中還有一些難點學生沒能掌握,教師需要單拿出來重點講解。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掃清學生的學習盲點,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政治教學因為課本知識理論性太強而變得枯燥乏味,極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政治教學對學生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受到教師的重視。為了為國家輸送全方面、高素質人才,教師要先自省,找到自己教學方式的不足,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改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引用經典的小故事,采用風趣幽默的語言,營造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通過增強互動的方式解決政治課堂枯燥、乏味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建設高效課堂,讓學生對政治知識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