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艷梅
摘 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兩者缺一不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在與家長共同承擔孩子責任,包括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在家學習、參與決策、和與社區(qū)合作等六種實踐類型,是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組成部分,是指家長在子女教育過程中,與學校一切可能的互動行為。說的簡單化點就是家校彼此成為教育學生成長的合作者、合伙人。
關鍵詞:家校合作;溝通;教育
一、家校為什么合作
當孩子由家庭走向學校,意味著他從家庭教育走向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雙重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個別教育、個性教育;而學校教育是集體教育、全面教育,比較系統(tǒng)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家庭教育的個性發(fā)展優(yōu)勢與學校教育的全面教育兩者相互結合,才能達到優(yōu)勢互補,培養(yǎng)出新時代的優(yōu)秀接班人。
二、家校合作現(xiàn)狀
當前,就我們接觸和了解到的家校合作情況,并不是很樂觀。老師對我們家長的看法:重智輕德、粗暴/放任、重物質(zhì)精神、過分溺愛,過分偏袒、推脫責任、沒有樹立好榜樣……這就說明我們家長對家校合作理解不透徹、認識不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再就是家長不知教育的內(nèi)容、沒有教育方法、孩子成長規(guī)劃、教育自信不足、甚至家庭教育分工不明確……這就使家庭教育處于茫然狀態(tài),孩子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焦慮的媽媽、缺失的爸爸,好多家庭就處于這樣一種狀態(tài)。
三、家校合作途徑、策略
面對家庭教育我們家長的現(xiàn)狀,下面我們溝通一下具體教育過程中家長如何才能找到合適方法教育孩子,與學校有效合作。
(一)轉變觀念
在教育過程中,一說配合,我們家長就覺得自己只是配角,學校讓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這樣夠配合學校和老師了。但我們忽略了教育的對象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人(法人代表)。所以,我們要轉變觀念,把自己配角的角色轉化為主角,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中。
(二)扮好角色
家校合作的雙邊過程中,家長在家校合作中應該有自己的角色。只有扮好自己的角色,家校合作才有實效。
1、學習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隨著孩子的成長,不同年齡孩子呈現(xiàn)的特征不同。我們家長就要學習一些相關知識,懂得如何去教育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尤其青春期,男女孩生理心理表現(xiàn)不同,容易敏感,我們家長就要觀察孩子情況,你懂得越多,就越能應對出現(xiàn)的隨機事情,這樣也就避免了孩子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就能天天向上,這是潛移默化的效力。
2、支持者
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孩子在學校的一切行為都需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所以,家長支持者的這個角色非常重要。
(1)認同學校教育方式
家庭對學校教育方式的認同是學校對學生實施教育和管理的基本條件。我們家長要支持認可學校的制度管理,如有疑惑,做好溝通,切不可莽撞行事,給學校帶來負面效應,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2)支持學校教育教學
如今我們家長的文化水平,也普遍提升了,在教育孩子這塊有自己的理解。我們不妨把自己的好的教育理念傳達給孩子班級的家長,讓大家共同教育,共同進步。
(3)營造好的家庭氛圍,創(chuàng)造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孩子成長過程中,良好的家庭氛圍會使孩子身心愉悅,陽光向上。夫妻關系是家庭核心,孩子成長的基礎。我們做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chuàng)設平和、溫暖的成長環(huán)境。切不可隨自己心情而不顧孩子感受。
3、自愿參與者
我們家長還可以做家校合作的參與者,比如孩子們軍訓時、體育鍛煉時、學習上課時都可以適當陪伴,參與到學校教育活動中。學校有家長開放日,我們可以有效利用這個契機,既了解孩子在校狀況,也能和老師多接觸學習一些教育理念?;蛘邔W校舉行一些活動,我們家長都可參與,為孩子樹立榜樣,增強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4、決策者
近幾年的學校管理過程中都設立了家委會,這就意味著我們家長在學校的管理中有了一席之地。學校的相關決定我們以主人翁身份參與,有一定的發(fā)言權。因為我們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的,了解孩子們的需求、興趣、愛好,所以我們參與學校決策就有針對性,利于孩子的成長。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積極主動,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爭取更大的利益。
(三)放手自我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大多把孩子的事情作為自己的事情,越俎代庖,事必躬親。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學習、生活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自我成長,孩子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監(jiān)督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我們家長應該把教育的權利賦予受教育的孩子,讓孩子自己介入到爸媽發(fā)號施令的教育過程中,從而有效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和自覺自主性。
我們家長不妨從以下三方面來做:
1、把孩子當作獨立的人看待
很多父母自詡非常愛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續(xù)。事實上,家長的觀點永遠代替不了孩子的想法。家長在抱怨時,孩子不免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不如把時間還給他,把空間讓給他,把他的生命還給他,把他的人生還給他,在心里尊重他的存在,認可他是不同于你的新的一個人,認可他將展開一段完全不同于你的新的生命歷程。這樣,孩子オ能體會到自己的存在。一個能夠切實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孩子,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對自己的責任心和擔當力就會自然產(chǎn)生。這樣,孩子自我教育的契機就開啟了。
2、教會孩子制訂、實施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研究表明,3-10歲是兒童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而制訂學習計劃恰好是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時間管理的重要鍛煉機會。
根據(jù)孩子的實際和課業(yè)要求,引導孩子制訂一份符合實際情況的計劃,就是幫助他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學會自我管理,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3、引導孩子學會反思
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反思,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自我反省是加快孩子成長的一個秘訣。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孩子一個條件,讓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自己找答案。為孩子開啟一扇新的窗戶,在精神上給他一個提振,讓孩子知道,“我,是自己的主人?!?/p>
總之,孩子教育不能單方面依靠學校,我們家長在家校合作中要積極發(fā)揮主體性作用,承擔起相應的教育責任和義務,這樣才能與學校達成一致,進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科學有效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