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紅
(常熟市濱江職業(yè)技術學校 江蘇常熟 215500)
“為行動而研究、對行動而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的行動研究倡導教師以身邊教育教學中的真問題為切入口,以解決教師面臨的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教育部《關于加快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等文件倡導職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融通,為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各校紛紛創(chuàng)辦綜合高中,開展了綜合高中課程的探索。作為一名綜高英語任課教師,筆者開始了有效提升綜高生聽力水平的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螺旋式加深過程,包括計劃、實施、觀察分析、反思四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賴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行動研究的計劃始于解決問題的需要和設想,為了切實提高綜高生的英語聽力技能,筆者通過入學測試和入學一周的綜高生英語聽力觀察,了解到綜高生多數(shù)為沒能考入高考的無奈之舉,初中階段的聽力教學和測試方式相對簡單,通過突擊式的強化培訓基本可以達到應試水平,普遍忽視聽力學習的日常訓練,并嚴重缺乏聽力學習的策略,距離高中生應有聽力水平有巨大差距。基于現(xiàn)狀,筆者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學計劃。在教學內(nèi)容上,結合高中和中職課程標準中關于聽力技能要求,將教學重點放在兩個課標共同關注的內(nèi)容;在教學難度上,結合綜高生的升學需求,將難度指標偏向于普通高中三級聽力水平;在語言策略上,注重元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運用,促進語言技能遷移,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課程資源利用上,利用數(shù)字化網(wǎng)絡資源,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在項目化課程開發(fā)中,設計了以time、weather、location、purpose等每周一個主題的課程資源。[1]
行動是有目的、按計劃進行實踐的過程。本次行動研究的觀察時間段為一學期,研究對象是筆者任教班級的綜高生。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注重一下四個方面的教學引導:
首先,確保聽力練習的量。根據(jù)英語聽力的三原則即有恒-持之以恒、有序-循序漸進、有量-一定數(shù)量的聽力訓練,筆者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堂聽力主題課,一節(jié)周末聽力自學課、每兩天一段聽力專練來確保聽力教學實踐的充足。對于聽力訓練而言,量的原則尤為重要,一定的量方可給耳朵和大腦接受有聲語言輸入的有效刺激,逐步適時地進入更高一級的層次。
其次,注重擴充特定主題的專題詞匯量。英語是模式化的語言,固定場景只會用固定詞匯,分場景總結記憶,聽力場景詞匯,歸納總結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筆者根據(jù)每周的主題內(nèi)容,歸納對應的高頻詞匯,并注重引入綜高生聽得懂的詞匯教學,把詞匯教學和聽力教學相結合,并強化聽力填寫教學,讓學生通過聽力詞匯來增強對詞匯的語感。
再次,掌握捕捉關鍵詞的技巧。英語聽力中,時間緊,任務重,想要聽清楚每一個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時候抓住關鍵詞是至關重要的。重視幾類常見關鍵詞如轉(zhuǎn)折性詞匯、邏輯性詞匯、最高級詞匯、事實羅列性詞匯等,同時培養(yǎng)學生掌握迅速抓取關鍵詞的“五步法”,一要爭分奪秒快速瀏覽試卷,了解題目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shù),做好答題準備。二要認真聽錄音,聽的過程中不要受個別生詞的困擾,要抓住大意,捕捉關鍵詞。三要邊聽錄音邊做標記,尤其是在聽到時間、數(shù)量、地點等詞的時候要做速記。四要不浪費間隔時間,充分利用這些時間看下面的題目,這樣才能及時變被動為主動。五要答完題之后要復查,如果沒有錄音或者其他有把握的依據(jù),不要輕易改動初選答案。
最后,對聽力進行專項動態(tài)性考核,設置五星級聽力水平考核,一級為初中水平,二級為中職水平,三級為普高合格性水平,四級五級為高考性水平,學生在通過某一級別后可以得到相應的積分,以激發(fā)學生自主開展聽力學習的動力。[2]
觀察不是一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而是對行動全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特點的觀察。筆者此采用自查、互查和他查方法對師生教學活動進行觀察記錄。首先,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日志,錄像,聽課反饋表,學生反饋表等多種手段來收集和保存資料,其次,通過多次實驗課和展示課,邀請同行英語教師,通過觀察課堂效果來對教學提出修改意見,將此作為反思修正的依據(jù)。再次,筆者基于二語習得理論的英語聽力翻轉(zhuǎn)課堂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流程,密切關注學生的輸出情況,并對學生的輸出成果進行考核評價,分別設計了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和歸納總結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融合貫通。
反思是第一個螺旋圈的終結,又是過渡到另一個螺旋圈的中介。經(jīng)過一學期的行動研究,從測試成績來看,入學初50%的學生聽力水平為一級,50%為二級提升到期末的100%的學生聽力水平為二級,其中60%的學生達到了三級,更有20%的學生達到了四級水平。班級聽力平均得分率從入學初的40%上升到80%。從教學效果上看,班級學生英語聽力水平全部達到了中職生的課標要求,60%的學生已經(jīng)達到了同階段普高生的聽力技能要求。從學習興趣來看,90%的學生反映不再害怕聽力題,聽力成為他們考試中最有把握和得分最高的題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明顯提高。但是筆者也發(fā)現(xiàn),較多學生的語感尚有一定程度的缺乏,導致聽力學習過程“累”有余,“質(zhì)”卻低,在下階段的行動研究過程中,筆者將借助課堂上的多媒體設備和課后的自媒體挖掘?qū)W生的潛能,多樣化、多時段開展英語聽力練習,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和聽力。[3]
本次綜高生聽力技能的有效提高成功驗證了行動研究的實用性。英語聽力教學,光靠師生互動無法得以實現(xiàn),而要通過師生共同分析在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由教師通過行動研究等方式,發(fā)現(xiàn)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èi)容不適應的部分,調(diào)整一些新的教學模式,管理學生多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對教學行動進行評價,方可真正提升學生的聽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