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
【摘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簡單的知識的接受者,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基本的知識技能,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動口、動腦、動手,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用,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調動和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本文主要從“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出發(fā),探討如何讓學生愛上學習,讓學習成為孩子們自覺追求的東西。
【關鍵詞】學生;教師;學習;興趣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處在知識的建構階段,對于新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如果我們能根據孩子這種特性,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刺激他們的學習欲望,就能夠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還能夠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愛上學習。
例如,我們在二年級下北師大數學中的《辨認方向》中,我們可以先問:同學們喜歡折紙嗎?學生:喜歡。接著問問學生會折什么,適時對于學生的巧手給予鼓勵,隨后引出: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來折一個東西好嗎?學生:好啊。老師帶著學生先折一個正方形卡紙,再換長邊對折,然后打開,中間有一個“十”字形的折痕,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正在學生左猜右猜不對時,告訴學生這叫方向板,今天我們的學習對象就是它。利用方向板來教學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通過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而且他們也會主動地參與到辨認方向一課的學習中去,真正意義上讓學生自己喜歡上學習。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位老師,如果學生對于所學的內容感興趣,那么他就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所要學習的知識上去,并且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這個有關的知識,當他遇到困難時也會更積極、主動去鉆研和研究,因此要想讓學生愛上學習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差,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們老師就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減少機械化的知識傳授,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趣味化教學
數學中對于抽象概念的教學最為枯燥、乏味,如果我們能把抽象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那么學生才會有興趣喜歡上這類問題的學習。例如進行尺子刻度的概念講解時,我們采用色彩鮮艷的尺子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用有趣的故事、猜謎語、好玩的游戲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到抽象概念學習的有趣之處。例如,數學學習離不開數字和計算,有時講多了學生會厭煩,我們可以把一些計算編入到“找朋友”“幫小動物找家”“青蛙過河”等游戲中,通過這類游戲,既抓住了孩子對新鮮事物的新鮮感、好奇心,又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喜歡上抽象概念學習。
(二)生活化教學
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那么學生會更愿意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上去,因此,我們很多的教學實例可以多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舉例,學生就能夠聯系實際來解決這類問題,讓他們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時時有數學。
例如,我們在教學除法計算時,很多同學不理解: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那么你可以舉學生身邊的例子,如奶奶買了7個蘋果,現在平均分給你和弟弟,請問每人分到幾個?有沒有剩余?如有,剩多少?這時學生會想到他和弟弟每人分到3個,還剩1個,不能再分。這時你再給學生講解:為什么余數比除數小,他們會更深刻地理解除法計算時余數要比除數小。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用學生身邊的實例,這樣學生才會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喜歡上學習。
(三)誘導化教學
小學生都有著強烈的求勝心,如果我們把他們這種求勝心運用到教學中可以產生很好的化學反應。例如我們在學習認識乘法時,我可以說:“今天,老師想要和同學進行一場比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你們敢接受挑戰(zhàn)?”學生:“敢!”接著我寫出算式:5+5=,6+6+6=,7+7+7+7=,8+8+8+8+8=,9+9+9+9+9+9+9+9+9+9=。學生看我寫完題目就立馬開始算起來,有的同學算的快的已經算出第一道題目的答案,開始算第二道題目。這時,我依次說出這幾題的得數。此時大家一本正經地看著我,說老師好厲害??!這時,我告訴學生:其實,老師的計算能力并不比你們快,只是老師掌握一種計算這類題目的方法,你們想學嗎?學生:想。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規(guī)律(幾個相同的加數相加),從而引入乘法概念,教學新課:計算相同加數相加時,可以采用乘法進行計算。我采用這種方法,正是抓住了學生的好勝心,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讓學生對乘法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愛上學習乘法。
總之,教學方式多樣化,不僅能讓教學活動順利展開,還能調動學生的高漲情緒,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愛上學習。
四、開展競賽
據科學調查,適當的競爭有利于提高人的積極性。如果我們能夠開展適當的學習競賽,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都有著那種想爭第一的意識,在競賽中會表現出更加積極地去學習。
例如,我們在教學中,在進行解決數學問題時,可以讓全班學生比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看誰的算法最多”“誰提的問題最多”等等,這可以提高全班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果人數較多,我們可以男女分組競賽,也可以幾人一組分組競賽等,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突顯出競賽機制的激勵作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樹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如果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成功,那么他就更有興趣去學習。教師的職責就是鼓勵、誘導、幫助學生通過學習來獲得成功。當學生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如“相信自己,你能行!”“真不錯,繼續(xù)努力!”“再接再厲!”等鼓勵性的話語,就會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幫助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久而久之,他們會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
總而言之,如何讓學生愛上學習,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愛上學習,讓數學成為他們所喜歡的一門學科。
【參考文獻】
[1]王玉霞.在小學數學應用題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4).
[2]馬治國.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J].才智,2019(36).
[3]魏建珍.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