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楊慧
(洛陽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河南洛陽 471934)
家庭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潛在地影響其教養(yǎng)行為,當前家庭教養(yǎng)方式被大眾所熟知的有民主型、專制型、放任型和溺愛型4 種,國內外學者普遍認同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家長教養(yǎng)幼兒過程中的較為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的特征總結[1]。0~3 歲期間,幼兒的情緒情感能力初步發(fā)展,這一階段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發(fā)展影響了其兒童期或成年期的情緒表達。許多研究都表明,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會對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產生影響,該文對此進行研究,探究家庭教育方式對0~3 歲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能力之間的關系。
此研究采用問卷法以0~3 歲幼兒的家長為調查研究的對象,其中涉及研究對象的居住地、受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和收入等范疇,通過探究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對幼兒采用的教育方法及幼兒近半年的行為表現來研究0~3 歲幼兒的情緒理解與表達情況。此次研究共投放103 份問卷,實際共收回79 份有效問卷。
該研究以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是通過查閱文獻,綜合采用華東師范大學吳玲玲2008年碩士論文、西南大學彭歡2014年碩士論文和華東師范大學張少麗2009年碩士論文中的問卷改編而成。
該次研究發(fā)現,因為家長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等因素的影響,在對幼兒進行教養(yǎng)時,更多的家長傾向于采用民主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研究中發(fā)現有34.19%的家長在制定家中規(guī)則時會和幼兒商量,讓幼兒真正參與到家庭活動中去,孩子面對困難時會用啟發(fā)的方式幫助幼兒自己解決,這些通常是民主型家庭會采用的方法。
專制型家庭在該研究中表現為,覺得批評和懲罰會促進孩子的成長,孩子做不好的事情家長經常替孩子完成,剝奪了幼兒自己發(fā)現和嘗試的機會,該研究中有13.92%的家長屬于專制型教養(yǎng)方式。
盡管隨著經濟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影響,更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大作用,但該次研究中依然有20.25%的家長認為教育主要依靠教師,家長所起作用不大,而采用放任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缺乏與幼兒的溝通。
該研究中有31.64%的家庭趨向于溺愛型教養(yǎng)方式,全家都以幼兒為中心,圍著孩子轉,孩子在各方面的要求都會盡量滿足,即便是當時不同意,但只要孩子哭鬧就會滿足其要求。29.11%的家庭從未讓孩子做任何家務。
(1)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現狀。
對于0~3 歲的幼兒來說,哭鬧的情緒會比較常見,對于喜、怒、哀、樂、懼等情緒的表達已初步形成但表達方式較為簡單,具有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該研究通過對幼兒是否喜歡與父母親人、小伙伴們溝通,是否會在父母傷心時主動安慰,是否愿意與人分享或對弱小表現出同情,是否會隱藏自己的情緒等問題的研究來探索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影響。
研究表明,對于該次研究的79 名0~3 歲的幼兒來說,有51.90%的幼兒會在提出買玩具或其他東西被拒絕后發(fā)脾氣或者哭鬧等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有54.43%的幼兒喜歡向身邊的人報以微笑,有62.02%的幼兒會在身邊的人離開時哭泣,有53.16%的幼兒會對家人或他人表現出崇拜和尊敬,也會有34.18%的幼兒在不開心時喜歡生悶氣,這表明幼兒在0~3歲時情緒理解與表達正在豐富和發(fā)展,這個年齡階段要特別注重對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2)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特點。
不穩(wěn)定性。幼兒的情緒理解與情緒表達受到內外界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影響,針對同一事件,處在不同的時間、 不同的條件下,幼兒的反應會有很大的差異。該研究調查發(fā)現,有些幼兒有時會隱藏或放大自己的情緒。例如,調查中0~3 歲的幼兒在生活中會表現出情緒化; 提出買玩具或食物等要求被父母拒絕時會發(fā)脾氣哭鬧,而這種的情緒如果是發(fā)生在戶外或有客人在場時,部分幼兒會放大這種情緒。
個體差異性。研究表明個體的情緒表達有正性情緒、負性情緒和表達的強度3個維度。不同的個體在情緒理解與表達上會有所不同[2]。主要表現為:①正負情緒表達差異。即對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表達,有的個體傾向于表達積極情緒而有的個體傾向于表達消極情緒。②情緒表達強度的差異。幼兒情緒表達分為強、弱兩級,是指幼兒在面對情緒刺激時,體驗到的正負情緒程度的強弱。③情緒表達內外性的差異。即在情緒發(fā)生時會伴隨著某種外部的行為。幼兒的情緒表達分為內隱和外顯兩種指向性。
該次研究分別對家庭教養(yǎng)方式和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進行研究,從而深入地探究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0~3 歲的幼兒情緒理解與情緒表達的影響。
對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研究。國內:關于幼兒情緒方面的研究主要注重情緒的發(fā)展,如各種情緒的建立。但缺乏在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情緒理解與表達的影響上的研究。國外:關于幼兒情緒理解方面的研究很豐富,但對幼兒情緒表達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
2.3.1 不同教養(yǎng)方式下的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特征
幼兒的情緒理解與表達和家庭情緒的表露有緊密的聯系。該研究發(fā)現民主型家庭中幼兒的情緒表露更傾向于積極情緒的表露,積極情緒的表露與情緒理解有著正相關[3]。
民主型的父母善于與幼兒交流,尊重幼兒會聽取幼兒的意見和想法,會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育,身處民主型家庭的幼兒自身主動性較強,在情緒理解上更加直接,在情緒表達上更為積極活躍,更熱心與他人交流與互動; 溺愛型家庭的幼兒在情緒表達上比較豐富,勇于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表情和語言都比較豐富,但在情緒理解上不夠充分,容易沖動任性、無禮、獨立性差。
專制型家庭會希望幼兒按照家長的標準活動,與幼兒缺乏溝通,對不符合家長標準的行為會表露消極情緒,采取這種教養(yǎng)方式會使幼兒在情緒表達上隱藏自己的情緒,不善于表達,遇事逃避退縮,適應性較差; 放任型家庭缺乏對幼兒的教育引導和積極回應,與幼兒缺少溝通和互動,這容易導致幼兒在情緒理解上感受的不夠完全和充分,在情緒的表達上不夠穩(wěn)定,易情緒化也易隱藏自己的情緒,使得身心還不成熟的幼兒缺乏自控能力,有較強的沖動性。有34.18%家庭的孩子有時會隱藏自己的情緒,還有45.57%的家長并沒有關注到孩子是否會隱藏情緒。0~3 歲的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能力發(fā)展較快,有時會生悶氣,或是完全不表露自己的情緒,對于幼兒有時隱藏自己的情緒這點經常被家長所忽視。家長應經常對幼兒進行觀察,從而發(fā)現幼兒的情緒變化,并積極與幼兒交流,對幼兒的情緒進行有效的疏導。
幼兒身心的發(fā)展和性格的養(yǎng)成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存在著很大的聯系,一般情況下,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會對幼兒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采用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的父母在制定家庭規(guī)則時更愿意傾聽幼兒的想法,會和幼兒積極溝通,那這種教養(yǎng)方式下的幼兒更愿意在遇到高興或難過的事情會用語言或表情來告訴父母,從而更加促進了與父母的溝通。
2.3.2 其他影響0~3 歲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因素
(1)年齡。該研究針對0~3 歲的幼兒展開,研究發(fā)現,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情緒理解逐漸豐富,情緒和情感表達的能力也不斷提高。突出表現在對負性情緒的控制上。比如,研究發(fā)現,與人離別時哭鬧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有所減少。父母難過時主動安慰,做能讓父母開心的事的現象在3 歲幼兒中較常見。
國外學者研究表明,0~3 歲的幼兒情緒體驗已經有所發(fā)展,個體的情緒體驗及表達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4]。而年齡相對較大的被試傾向于“較少哭泣”這類體驗即負性情緒的減少[5]。
(2)社會文化環(huán)境。幼兒的情緒理解與情緒表達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社會文化環(huán)境會對0~3 歲的幼兒的情緒理解與表達產生重大的影響。例如,研究中調查了家長是否會根據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學習某種特長。城市和農村生活的家長在此問題的選擇上有很大不同。社會學者認為人類身處社會之中,社會形成了一定的標準,這種標準規(guī)定了人類的情感感受和表達[6]。
(3)氣質類型。人在氣質上的差異是先天就有的。例如,幼兒剛一出生就會表現出氣質差異,有的幼兒愛哭鬧,有的幼兒很安靜。多血質的幼兒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往;膽汁質的特征是精力充沛、熱情、情緒波動大易沖動等; 粘液質的特征表現為安靜沉穩(wěn)、情緒不易外露等;而抑郁質的特征是行動緩慢、善于覺察到細小的事物等[7]。不同氣質類型的幼兒在情緒表達上會有很大的不同。
方法:對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研究。國內:關于幼兒情緒方面的研究主要注重情緒的發(fā)展,如各種情緒的建立。但缺乏在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情緒理解與表達的影響上的研究。國外:關于幼兒情緒理解方面的研究很豐富,但對幼兒情緒表達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
結合該研究的結果,以及當前0~3 歲幼兒家庭教育的現狀,對改善家庭教養(yǎng)方式,促進幼兒情緒理解與情緒表達的發(fā)展提出如下建議。
促進幼兒0~3 歲時期的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發(fā)展有利于幼兒的健全成長,幼兒對情緒的調節(jié)控制能力是幼兒情感發(fā)展的一部分,但并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地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其發(fā)展更多的有賴于家庭教育,有賴于一種科學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
培養(yǎng)0~3 歲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能力要注重幼兒積極情緒、正性情緒的培養(yǎng),引導幼兒與人溝通交流,學習傾聽觀察和分享,通過語言、表情、積極的聯想等全面地發(fā)展情緒的理解與表達。
根據各自家庭情況采用適宜的教養(yǎng)方式,建議家長們多采取民主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尊重幼兒,傾聽幼兒真實的心聲,多與幼兒互動。注重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不僅要重視家庭的物質環(huán)境,更要重視精神環(huán)境的建構,父母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好幼兒的榜樣。家庭中父母雙方,或與幼兒其他的照顧者之間要積極溝通,目標一致的教育幼兒,不要讓幼兒處于教育方法的矛盾之中。把握好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特點,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每位幼兒的成長都有無限的可能,家庭作為幼兒成長的搖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家庭教育也是開始最早,范圍最廣,方法最靈活的教育,這種教育具有鮮明的情感性特征,是幼兒成長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在0~3 歲的幼兒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相對較少,與人溝通的范圍小,情緒理解與表達的內容會受到局限的情況下,家長在家庭和生活環(huán)境中,更要采用合理適宜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以尋求采用最為合理的方法促使幼兒健康愉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