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嬌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風寒型咳嗽的療效及護理效果。方法:以隨機的方式選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進行風寒型咳嗽治療的小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56例患者進行研究,將參與本次調查的患者分為兩個小組,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8例。對照組在本次調查中對小兒患者實施常規(guī)抗生素藥物治療及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及護理。觀察對照組、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及護理滿意率。結果:對照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患兒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5)。結論:采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風寒型咳嗽,可以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效果。
【關鍵詞】 中藥;穴位貼敷;風寒型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肅、肺氣上逆而引起的以咳嗽或伴咳痰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病癥。臨床上主要分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外感咳嗽主要包括風寒型、風熱型以及風燥型,內傷咳嗽主要包括痰濕蘊肺型、痰熱郁肺型、肝火犯肺型以及肺陰虧虛型。中醫(yī)風寒型咳嗽相當于西醫(yī)的支氣管炎,臨床治療時多采用抗生素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本院在常規(guī)西醫(yī)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穴位貼敷對小兒風寒型咳嗽進行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做如下分析[1]。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以隨機的方式選取在本院進行風寒型咳嗽治療的小兒患者作為本次調查的對象,根據隨機方式選取56例患者進行調查,本次調查選取時間為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將參與本次調查的患者分為兩個小組,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8例。對照組患兒男12例,女16例,年齡為3~12歲,平均(7.5±2.3)歲;研究組患兒男14例,女14例,年齡為2~15歲,平均(8.5±3.3)歲。對照組、研究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根據患兒具體情況,給予相應劑量和類型的抗生素,常規(guī)護理,進行為期7d的治療。研究組:研究組患兒在給予抗生素的基礎上配合中藥穴位貼敷,貼敷的藥物主要由麻黃、桔梗、甘草、荊芥、防風等藥物混合后磨成粉加入姜汁調成,貼敷的穴位主要為涌泉穴和背腧穴,每個穴位1d貼1次,每次貼2h左右,連續(xù)貼7d。貼敷前的護理主要包括評估患兒基本情況,包括呼吸、脈搏、體溫、有無過敏史等,若患兒穴位周圍皮膚出現(xiàn)皮損或者炎癥時,不可進行穴位貼敷。貼敷過程中的護理主要包括幫助患兒準確定位穴位的具體位置以及保證中藥敷貼在穴位上固定的時間[2]。
1.3 指標觀察和評價
1.3.1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治療效果包括治愈、有效、無效。治愈即經過治療后,患兒咳嗽癥狀完全消失,肺部聽診啰音完全消失,呼吸音完全恢復正常;有效即經過治療后,患兒咳嗽癥狀基本消失,肺部聽診啰音基本消失,呼吸音基本恢復正常;無效即經過治療后,患兒咳嗽癥狀未消失,肺部聽診啰音仍然存在,呼吸音存在甚至加重。治療總有效率=(治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患者總例數(shù)×100%。
1.3.2 護理滿意率 本院采用評分結果進行評價,總分值為100分,其中高于80分(包含80分)為非常滿意;高于60分(包含60分)為基本滿意;低于59分(包含59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總例數(shù)-不滿意)總例數(shù)×100%[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本文結果輸入到統(tǒng)計學軟件中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對比價值,具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情況
對照組參與調查的28例患兒,治愈10例,有效14例,無效4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5.71%;研究組參與調查的28例患兒,治愈18例,有效9例,無效1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對照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1。
2.2 護理滿意率情況
對照組參與調查的28例患兒對護理的滿意情況為非常滿意8例,基本滿意15例,不滿意5例,護理滿意率為82.14%;研究組參與調查的28例患兒對護理的滿意情況為非常滿意17例,基本滿意9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率為92.86%。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中藥穴位貼敷是指根據中醫(yī)經絡學說,集經絡、穴位、中藥為一體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把疾病治療的相關中藥研成細末,用水、酒等液體將其調成糊狀,或制成膏劑,然后直接在相關穴位上進行一定時間的貼敷,是中醫(yī)學治療方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針對性強、作用直接、藥物安全性高、無創(chuàng)傷、療效顯著等特點[4]。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底連線的后23與前13交點上,是足少陰腎經上常用的腧穴,是臨床上常用的強壯保健穴。背腧穴是臟腑經氣輸注于腰背部的腧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常用的腧穴,主要用于治療臟腑相關的五官疾病及肢體疾病。針對風寒型咳嗽的小兒患者,在采用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藥穴位貼敷進行治療和護理,在涌泉穴或背腧穴上貼敷中藥敷貼,可以有效促進患兒經絡的疏通,加強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的作用,將患兒體內的風寒之邪驅除,增強抵抗邪氣的能力。本研究通過對照組與研究組患兒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風寒型咳嗽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及護理滿意率均高于只采用常規(guī)抗生素進行治療[5]。
綜上所述,治療小兒風寒型咳嗽中藥穴位貼敷的療效及護理效果均很好。
參考文獻
[1] 于尚多,孫瑋辰,王富春.基于現(xiàn)代文獻探討穴位貼敷治療小兒慢性咳嗽選穴及用藥規(guī)律[J].吉林中醫(yī)藥,2018,38(03):249252.
[2] 吳飛燕,黃釗云.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風寒型咳嗽的療效及護理[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04(03):7778.
[3] 紀蕓.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48):155,157.
[4] 古麗玲,龍曉燕,唐榮妹,等.中藥穴位貼敷配合熱奄包外敷治療肺脾氣虛型小兒咳嗽的療效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02):150152.
[5] 王玲,李永玉.中藥穴位貼敷配合辨證施護治療小兒咳喘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04):518519.文章編號:WHR201903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