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杰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標準下對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又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這是對傳統體育教學的一個沖擊。很多體育教師運用傳統教學方式多年,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這部分都屬于中老年教學時間較長的老教師,他們對于新課改并不表示支持,認為沒有傳統教學有效。而大部分年輕的教師則認為新課標背景下的體育教學相比于傳統教學更有效率,因此,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和新型體育教學相比到底如何。本文從傳統體育教學的不足之處和在新課標背景下體育教學的特點展開討論,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新課標背景;體育教學;比較研究
傳統教學模式是由老蘇聯傳至我國并逐漸普及的,經過這么多年其實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和學生身心健康的需求了。現階段我國在教育領域推行的是科教興國,隨即進入了素質教育的飛速發(fā)展,并對各教育領域實行改革,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一、傳統體育教學當中的不足之處
(一)教學方向上比較片面化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職學生也會面臨著結業(yè)考試、技能鑒定考試、特殊工種操作考試等,而且隨著學業(yè)的不斷上升,學生所要學習的課程也逐漸增加,這就相應的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學習壓力。而學校和家長都把學生的成績視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并致力于培養(yǎng)他們的基礎知識和考試技能技巧,從而忽略了體育課程教學。這就減輕了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甚至還會出現占課的現象,這樣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極其不利,根據對中職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60%的學生認為體育學習并沒有這么重要,只要在體育考試中合格就行。只有少部分學生重視體育學習,或者是對體育感興趣,這就表現出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學方向上的片面化。
(二)教學內容陳舊
傳統的中職體育教學中注重的是學生考試成績,并不把學生的身體健康方向作為教學的標準,所以出現的教學現象是內容的陳舊,在體育課當中教師基本上都是以考試內容作為教學的目標。就比如說田徑、跳繩、跳遠、運球等項目,對于其他教學內容并沒有涉及。
(三)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中職體育課中大部分中職體育教師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學模式,根據課程任務和考試方向來創(chuàng)設教學方式,利用限定的課堂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技能,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也不開展其他的體育活動,整個課堂過程中只表現出單一、乏味的特征,這就是導致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的直接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傳統體育課是以教師為課堂主體,教師就是課堂的主宰者,而學生能跟著教師的教學步驟來服從命令,并保持課堂的紀律。這樣的結果就使學生和教師之間逐漸產生了隔閡,甚至部分學生會產生懼怕教師的心理,也不主動去參加體育教學內容,從而使體育課缺乏活力。
二、在新課標背景下體育教學的特點
(一)在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上的轉變
首先在教學的方法上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是先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價值觀,然后明確教學的目的,并通過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其次,新課標對學生與教師的課堂定位是以學生為主體,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輔助者,并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轉變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生在體育課上能盡情的發(fā)揮,并發(fā)展自身的潛在能力和個性化需求。
(二)對學生身體健康培養(yǎng)上的轉變
在新課標推動下體育課逐漸成為各教學階段重要的課程之一,中職亦是如此。體育課開展的目的是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主要目標。而我國政府對體育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學生的身體健康并不是體育教師的任務,而是整個學校的任務和指導思想。再加上近些年體育考試改革的推出和社會各界人士對青少年身體健康的重視,目前我國大部分體育事業(yè)工作者已經由過去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轉變?yōu)樾抡n標下的體育教學理念,把學生的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讓學生得以健康成長。
(三)教學內容的變化
傳統體育教學和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最明顯的就是教學內容的改變,過去的體育教學要么就是被占課,要么教師就按照課程標準或者考試目的進行教學。而新課標下國家與教育局并沒有對體育課內容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這也表明學校和體育教師可以自行制定體育課教學內容,凸顯出其靈活性。除此之外,在重視學生的身體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下,各高職院校也逐漸投入大量的資金在體育設備上,而體育教師也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的內容,并根據學生的興趣將考試必備能力、趣味活動等共同融入課堂,從而打造一個充滿趣味的體育課。
(四)教學方法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需求,所以在新課標的背景下,相關教育學者提出了“一體化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首先一體化教學法是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結合成一個整體,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方法,在這其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更改教學的大綱,從而創(chuàng)設出最適應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其次,任務驅動法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著任務來進行活動,并在活動當中通過合作與教師的合理引導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里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是任務驅動法的主體在于學生,教師所設立的任務和開展的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總而言之,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點,對于體育教師而言,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必須用最合理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體育教學,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總結
綜上所述,傳統體育教學與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學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不僅是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還有教學的理念方面,從各種改變的方向上可以看出,新課標下的中職體育教學逐漸以學生為中心了,課堂變得更加有活力,這就表明體育教學改革是由效率的,也是必然趨勢。但是教育事業(yè)工作者在轉變時,不能過激,要實事求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完成。
參考文獻
[1]沈育章.傳統中學體育教學與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比較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5):119-120.
[2]呂明.改革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促進學生健康茁壯成長[C].中國教育學術論壇(第二卷):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06:1005-1007.
[3]伏廣才.新課標的體育教學與傳統體育教學的分析與比較[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6(12):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