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華
【關鍵詞】 物理教學;課題;質疑;實驗;現(xiàn)代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81—01
一、巧設課題引入, 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語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課如果我們能設計新穎別致的開課導語或有精彩的實驗、視頻引入課題,就會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度在上課之初就被深深吸引。例如在《壓強》的教學中,我這樣導入:“在一個很冷的冬天,河面結了冰。幾個小朋友在冰上玩耍,忽然一個孩子踩碎了一塊薄冰掉了下去,孩子們嚇得大聲呼救。這時岸邊一位叔叔連衣服都沒來得及脫,急忙從冰上爬了過去,跳入河水中,孩子得救了,叔叔也安然無恙。”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到這位叔叔為什么爬過去呢?跑不比爬更快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這樣運用情境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并富有懸念,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物體浮沉條件》的教學中,我展示了在水中雞蛋下沉和在鹽水中雞蛋懸浮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后提出問題:為什么雞蛋在不同的液體中會呈現(xiàn)不同的方式?以問題為切入點,即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也把學生的關注度和思考帶入到了本課知識的探究中去。
二、妙用設問質疑 ,激活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適時地設置問題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積極引導學生向知識探索,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佳境。如在《電壓》一節(jié)的教學中,設置這樣的六個問題,既是對上節(jié)課知識的復習拓展,又能引領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去。1.什么是電流?2.導體在未接入電路時,導體中是否有自由電荷存在?3.導體中既然存在大量的可能移動的自由電荷,那么把小燈泡的兩端接入導線連成回路,小燈泡亮不亮?4.為什么不亮?5.為什么導體中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而不能形成電流呢?6.電源為什么能使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呢?這些問題提出,學生很想回答,但有無法回答,這就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問題縈繞在思維中。這時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水流圖。提出當兩個容器中的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時,管中是否有水流形成?如何放置才能形成水流?結合插圖分析,兩容器的水面必須有水位差即水壓。保持一定的水壓才能在管中形成水流,進而得到水泵是提供水壓的裝置。采用類比法學習第二個圖,對電壓學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這樣的問題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思維的靈活性也得到增強。
三、活用探究實驗,激活課堂
現(xiàn)在行內比較流行三句話:“只是聽,就容易忘記;看見了,就記得牢;去做,就學會了”。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科實驗多的特點,進行有效的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學校教學儀器和教學時間限制,部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用多媒體代替實驗,或講實驗。使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失去了興趣。甚至有部分教師提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我在教學中極盡實驗之能事,凡是能做的都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利用探究實驗和課后小實驗小制作,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耳聆聽、動腦思考、動口表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如在《樂音》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把鋼尺伸出不同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鋼尺,引導學生用心去聆聽音調高低,并觀察鋼尺振動快慢,且回答振動頻率與音調的關系,然后口述現(xiàn)象并得到結論,這樣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飛機為啥能上天》教學中,我點燃了兩只蠟燭,讓學生從不同的方位用吸管吹,觀察火焰的動向,并回答為什么?讓學生在實驗中懂得流體流速與壓強的關系。在《磁場》教學中利用儀器可展示磁場的空間分布,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在磁體周圍空間存在磁場及磁場的分布。
四、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 讓學生動起來
隨著教學設施的不斷改善,教學手段推陳出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多媒體,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心動起來。如在《火箭》一節(jié)的教學中,充分利用視頻資源展示火箭的發(fā)射、升空等場景。并結合視頻資源講解讓學生認識火箭的原理、結構等并觀看為兩彈一星付出努力的科學家。在《能源:危機與希望》教學中,展示原子彈爆炸的視頻,核電站的視頻,讓學生認識核能的利用,并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
總之,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場所,是培養(yǎng)能力的陣地。每節(jié)課,只要教師精心設計,讓學生充滿樂趣。就能像磁鐵那樣把每個學生的心緊緊地吸在一起,像韻律操那樣把每個學生帶動起來。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