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
【摘要】文中以小學語文教學與班主任教育管理的關聯(lián)性為基礎,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嘗試分析兩者融合的方式與要點。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管理;小學語文教學;陶行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生本位教學引導要求下,小學基礎學科教學改革與班主任教育管理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相伴相生的關系。良好的班級教育對小學基礎學科教育存在反哺作用?;诖耍W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基礎學科之一,需要在教改的過程中有機融合班主任教育管理要求、方式、標準、方法等。
一、以學情為基,靈活選擇實踐案例豐富教改
小學基礎學科的課內(nèi)外教育以學生學科核心素質(zhì)培養(yǎng)為目標,班主任教育管理同樣以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基礎方向。如此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思、行、智、性格、愛好等的觀察與分析可作為班主任教育管理的客觀依據(jù)?;诖?,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可配合班主任教管的要求,共同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
以人教版第二冊《我選我》為例,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勝心強,自我展示欲望明顯,情感容易外露,希望和需要通過自己的表現(xiàn)被表揚、被承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可立足學生此種心理,配合班主任新學期班委選舉活動開展教學,以活化教學內(nèi)容。如果教學期間與學年初期的班委選舉時間錯過,可按照陶行知小先生教學法的要求、標準,配合教學內(nèi)容,選拔成績突出的小先生、課堂表現(xiàn)積極的小先生、閱讀能力強的小先生、作文寫得好的小先生以及某一時間段成績上升明顯的小先生等,選拔的過程與“我選我”結(jié)合,側(cè)重引導學生分析“我選我”的原因、瞬間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明確自我表現(xiàn)、“秀出真我”以及“內(nèi)舉不避親” 的重要性、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自信心樹立必要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結(jié)合自己參與的具體實踐活動及活動中自己內(nèi)心波動情況來反向理解課本內(nèi)容,會使閱讀和分析更容易。
二、植根鄉(xiāng)土資源,活化語文知識
教學中最為重要的資源就是教材,植根鄉(xiāng)土資源,利用教科書和教師用書所涉及到的活動案例,如口語交際、誦讀與積累、語文綜合性學習、誦讀與欣賞、語文與生活等與本地相關的內(nèi)容,利于豐富語文課堂實踐活動。比如教師可請學生將課本中學到的字詞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掛鉤,調(diào)查周圍用到的哪些字詞來自課本,應用方式、場景,并試著口語介紹。比如《姓氏歌》,調(diào)研主題可設定為“你家所在的小區(qū)有多少姓氏,來源哪里”“家族有多少姓氏,來源是什么”等,通過調(diào)查和分析,學生能更為具體地了解血緣關系、親情存在的客觀依據(jù)、人居的地理流動性、地緣關系等,利于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深化家族意識等。
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是具體化而并非抽象的,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重視文字與具體事物的對應,而并非側(cè)重文字描寫。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具有知識性、人文性和工具性,人文性滲透并非依賴說教即可完成,因此在教學中,巧妙利用鄉(xiāng)土資源,利用手邊可用到的素材,利用學生和教師的生活經(jīng)驗,帶領學生走入、走出課堂,帶領學生觀察、思考、總結(jié)、發(fā)現(xiàn),才能從根本上活化語文知識。
著名教育專家布魯納指出,最好的刺激學習方法是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鑒于此,建議教師在鄉(xiāng)土資源開發(fā)運用時,以小學語文課本中很多文章與學生生活的關聯(lián)性為依據(jù),開展系列語文實踐,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比如在《盧溝橋烽火》與《陳毅探母》的教學中,鹽城作為新四軍重建軍部的舊址,是陳毅抗戰(zhàn)期間長期戰(zhàn)斗的地方,也是《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的家鄉(xiāng),更有《麋鹿》中麋鹿所需的野生麋鹿保護區(q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將《陳毅探母》《麋鹿》《林沖棒打洪教頭》三篇課文的學習綜合起來,以鹽城為基點,以鹽城與《陳毅探母》《麋鹿》《林沖棒打洪教頭》三篇課文的關聯(lián)性為抓手,組織學生查找新四軍發(fā)展歷史、新四軍在鹽城作戰(zhàn)的故事、施耐庵塑造林沖形象的相關資料以及后人對林沖的評價、麋鹿的保護價值與方式等。
三、以課本為礎,巧妙運用教學方法助力班主任教育
小學語文教育和班級管理工作存在目標一致性、教育對象一致性的特質(zhì)。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利于幫助語文學科教育嚴肅課堂紀律,培養(yǎng)良好聽講習慣。語文學科與其他基礎學科相比,更重視生活實踐的應用和反哺,需要將生活與課本緊密聯(lián)合起來,幫助學生形成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繼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習意識和習慣,以上反饋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會以標準和助力的方式呈現(xiàn)。
基于此,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語文教師可切實把握課本內(nèi)容與班級管理的契合節(jié)點,靈活選擇應用教學手段,輔助班主任教育管理。如在班主任需要了解學生性格愛好及學科學習中的問題時,語文教師可使用分組教學法、故事教學法等作為輔助。此類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易于捕捉學生學習障礙、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學習主動性、與他人溝通能力和自主意識、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積極性、語言表達能力等。在班主任德育教育滲透的需求下,語文教師可把控課本與德育相關的內(nèi)容來進行針對性的配合。如培養(yǎng)學生幫助他人,舍己為人精神階段,《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小英雄雨來》《黃繼光》等教學可作為助力。在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信心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文成公主進藏》《祖先的搖籃》《中國美食》等可作為輔助。教師在教學中可適當穿插視頻《故宮》《舌尖上的中國》《厲害了,我的國》等豐富教學內(nèi)容。在引導學生認知生命,尊重他人時,《將心比心》《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生命的藥方》等可作為引導。
當然,班主任德育教育主題的設計及語文教師教學的配合是相互的,雙方可互為主體,并結(jié)合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的近期表現(xiàn)。存在的問題來展開,以增強學生的帶入感。
四、以興趣為標,多樣性調(diào)整課堂教學形式
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重視學生思想、情感、感悟、思維自主性、思想品德等教育與引導可作為語文教學與班主任教管結(jié)合的關鍵點。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教師可多樣性調(diào)整課堂教學形式,以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如在課堂中引入思政教育、知行合一教育、實驗教育等模式,將語文課堂變?yōu)榘鄷?、技能競賽會、辯論會、座談會等,將課本知識的內(nèi)化與拓展融合在學生正確三觀、趣味性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等的教育中,以作為班主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班級管理和語文學科教育均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這就要求在多樣性調(diào)整課堂教學形式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和精準把控學生思想、行為動態(tài)變化情況及趨勢。由此,鑒于教師配合班主任日常教育管理中,以學生語文學科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為目標,按照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要求,提供趣味閱讀、趣味朗誦、教材新編、教學小品設計、同類作品搜索和整合、優(yōu)秀作品類似人物主題性分析等。教師引導下學生多樣化地運用教學知識所呈現(xiàn)出的成果及表現(xiàn)形式,均可作為語文教學改革及班主任教管的新鮮血液。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我們在以后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把提高語文能力和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成長成為一個真正的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人。
參考文獻
[1]劉紅.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學周刊,2019(3).
[2]郭燕.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8(36).
[3]湯卉.小學班級管理與小學語文教學[J].文教資料,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