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深入,以及人們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的轉變,患高血壓疾病的概率逐年增高,且男性患病率遠高于女性,中老年患病率高于青壯年,但最近幾年快速向年輕化方向發(fā)展[1]。高血壓屬于臨床十分常見的心血管病癥,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征,即收縮壓超過140 mmHg,舒張壓超過90 mmHg,同時可能伴隨心、腦、腎臟等器官損害的臨床綜合征,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損害。同時如高血壓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療,很容易合并多種并發(fā)癥,甚至危急生命安全[2]。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多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那么,如何正確、合理使用抗高血壓藥物成為了醫(yī)療界需深入研究的課題。文章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門診526張抗高血壓藥物處方為例,對其結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此次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門診抗高血壓藥物處方526張為研究對象,其中處方中男性患者301例,女性患者2 2 5 例,最小年齡3 5 歲,最大年齡8 7 歲,平均年齡(51.4±1.3)歲,病程時間短則3年,長則20年,平均病程(13.5±1.3)年。
通過Excel軟件歸納總結處方藥的具體內容,包括用藥種類、單品名稱、聯(lián)合用藥情況等,計算各自占比,探究用藥特點及規(guī)律。遵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關于藥物限定劑量要求,參照藥品說明書規(guī)定成人用量判定各藥物限定日劑量。
分析抗高血壓藥物的種類、使用情況,同時分析不同用藥方法。
利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結果進行處理,利用χ2檢驗對計數(shù)資料組間差異進行檢驗、利用t 檢驗對計量資料組間差異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據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門診處方抗高血壓藥物種類中,以鈣離子拮抗劑類藥物使用頻率最高268(50.95%),其次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226(42.97%),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則排名第三位163(30.99%),利尿劑99(18.82%),β受體阻斷劑68(12.93%),其他8(1.52%)。
單品藥物中,以纈沙坦、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使用頻率最高,具體見表1。
表1 抗高血壓藥物單品使用情況(n =526)
526張抗高血壓藥物處方中,單一用藥共103(19.58%)張,兩種藥物聯(lián)合處方共403(76.62%)張,3種及以上藥物聯(lián)合處方共20(3.80%)張。
常用的抗高血壓藥物主要有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以及利尿劑等。其中鈣離子拮抗劑的應用范圍最廣[3-4]。臨床常用的藥物則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等,現(xiàn)代新制藥技術下還生產了部分復合型藥物,包括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片等。其中第一代藥物硝苯地平的應用時間最長,其藥效起效速度較快,但作用時間短[5]。而第二代鈣離子拮抗劑則采用了緩釋技術,有效克服了第一代藥物持續(xù)時間短的問題,并降低了不良反應概率,但服用時不能減半,因掰開藥片會破壞緩釋骨架的結構。第三代藥物中應用最多的是苯磺酸氨氯地平,其藥物有效成分可達35 h以上,每天服用1片即可,且可采用藥量減半的方式服用,因藥片無緩釋骨架結構。
β受體阻滯劑中美托洛爾類藥物的應用較為常見,其不僅能夠降低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血管意外,還可以緩解高血壓對左心室造成的損傷,對心臟起到部分保護作用[6]。但服用該藥物后患者的中樞神經調節(jié)功能會產生部分障礙情況,嚴重時影響患者的睡眠,因此通常不將其作為高血壓患者的初始治療藥物,其在實際治療中的應用率也普遍較低。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也是在治療高血壓時的常用藥物,其中最常見的藥物包括馬來酸依那普利、鹽酸貝那普利等,還有與氨氯地平制成的復合藥物——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片[7]。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就能夠有效地對緊張素Ⅰ的轉化過程中進行抑制,起到舒張血管、減少外周血壓的效果,同時該藥物還可以有效抑制激肽的降解活動,提升血液中激肽的濃度,可修復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保障心血管的正常狀態(tài)[8]。在實際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時,其至起到降壓的作用,不直接影響血液循環(huán)流量,也不阻礙交感神經的正常功能,服藥后患者不會出現(xiàn)體位性低血壓的不良反應,緩解了左心室重構帶來的危害。通常推薦每天晚睡前服用1次,但早期服用時需停止服用利尿劑類藥物,后期可逐漸恢復。
目前臨床較為常見的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藥物為沙坦類,如纈沙坦等。該類藥物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的最大差別在于不會造成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咳嗽[9]。但該類藥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通常包括:水腫、胃腸道不適、眩暈、后背痛等,因此肝功能不全或障礙患者謹慎使用,而腎功能障礙患者則不可使用此類藥物。當該藥物同其他藥聯(lián)合使用時,利福平能夠影響氯沙坦藥物的功效,而氟康唑則可加重氯沙坦的不良作用,而西咪替丁則能夠增加纈沙坦的不良反應。
臨床較為常用的利尿劑包括氫氯噻嗪等,可以在短時間促進機體排鈉利尿,導致機體內鈉離子與水出現(xiàn)負平衡狀態(tài),從而減少血液、細胞外液容量[10-12]。例如,噻嗪類利尿劑可以降低因其他降壓藥造成的水鈉潴留問題,提高降壓藥物的功效,同時避免左心室肥大問題,是目前首選治療老年高血壓疾病的主要藥物之一。本研究結果顯示,抗高血壓藥物種類中,以鈣離子拮抗劑類藥物使用頻率最高,占50.0%。單品藥物中,以纈沙坦、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使用頻率最高,分別為87.26%、44.68%、58.94%;這與金燕等[13]研究中的抗高血壓藥物種類中,以鈣離子拮抗劑類藥物使用頻率最高,占51.4%。單品藥物中,以纈沙坦、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使用頻率最高的結果一致。
總而言之,門診抗高血壓藥物處方中以鈣離子拮抗劑使用頻率最高,而隨著患者年齡的不斷升高,需增加處方內利尿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等藥物的使用,且抗高血壓治療以兩種藥物聯(lián)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