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彬
重癥感染性休克又叫做膿毒性休克,是由病原微生物及毒素感染引起,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組織灌注不足、血液循環(huán)異常、交感神經(jīng)興奮、細胞損害、代謝紊亂、血液循環(huán)異常、多器官功能障礙等,預后較差、死亡率高[1-3]。一般情況下,對患者行充分液體復蘇治療后,血壓值仍然低于正常水平,因此,使用血管活性藥物進行治療,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多巴胺及去甲腎上腺素為重癥感染性休克的常用的血管活性藥物,但是臨床上關(guān)于藥物的療效及安全性存在爭議[4]。為進一步對上述兩種藥物治療重癥感染性休克的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本文對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4例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4例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7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齡為32~79歲,平均(51.77±2.93)歲;SOFA評分為(8.04±1.17)分;APACHEII評分為(26.65±4.03)分。觀察組47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齡為34~78歲,平均(52.25±2.78)歲;SOFA評分為(8.13±1.09)分;APACHEII評分為(26.51±4.19)分。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相關(guān)診斷標準[5];(2)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低于70%;(3)經(jīng)液體復蘇治療后仍需進行血管活性治療;(4)合并全身炎癥反應;(5)合并器官組織低灌注;(6)有明確感染灶;(7)存在組織循環(huán)障礙;(8)了解該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并自愿參加。
排除標準:(1)使用影響循環(huán)系統(tǒng)藥物或血管活性藥物治療;(2)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3)合并嚴重低血壓、貧血等疾?。唬?)嚴重心律失常。
對照組采用多巴胺(亞邦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32023366,規(guī)格:2 mL:200 mg)中心靜脈泵入治療,初始劑量2 μg/(kg·min),根據(jù)需要對用藥劑量進行調(diào)整,但最高劑量不超過20 μg/(kg·min),持續(xù)用藥24 h。
觀察組采用去甲腎上腺素(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號:H12020621,規(guī)格:1 mL:2 mg)中心泵入治療,初始劑量0.05μg/(kg·min),根據(jù)需要對用藥劑量進行調(diào)整,但最高劑量不超過2 μg/(kg·min),持續(xù)用藥24 h。
(1)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及血清C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2)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每小時尿量、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等腎功能指標變化。(3)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前及用藥12 h后動脈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4)對比兩組患者死亡率。
將數(shù)據(jù)結(jié)果錄入SPSS 22.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以(%)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形式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PCT、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t =8.295、13.884,P均<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PCT、CRP 水平變化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PCT、CRP 水平變化
注:t1、P1 表示觀察組治療前后組內(nèi)比較,t2、P2 表示對照組治療前后組內(nèi)比較,t3、P3 表示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
?
觀察組治療后CCr水平、BUN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t =11.469、7.731,P均<0.05),但治療后每小時尿量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變化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變化
注:t1、P1 表示觀察組治療前后組內(nèi)比較,t2、P2 表示對照組治療前后組內(nèi)比較,t3、P3 表示兩組治療后組間比較
?
觀察組用藥12 h后動脈血乳酸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t =5.092,P<0.05),乳酸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t=16.986,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乳酸水平變化與乳酸清除率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乳酸水平變化與乳酸清除率比較
注:t1、P1 表示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乳酸水平組內(nèi)比較,t2、P2 表示組間比較
?
觀察組47例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為19.15%,對照組47例患者中死亡15例,死亡率為31.9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休克為重癥監(jiān)護室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患者在休克狀態(tài)下氧氣攝取及利用能力下降,機體出現(xiàn)缺氧且伴全身系統(tǒng)功能障礙,加速休克發(fā)展,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引發(fā)多器官衰竭,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6]。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阻力下降,單純進行液體復蘇糾正較難,多需要輔助血管活性藥物改善機體缺氧及灌注狀態(tài)[7]。
多巴胺及去甲腎上腺素是兒茶酚胺類藥物,其中多巴胺為體內(nèi)NE合成的前提物質(zhì),能夠與α與β腎上腺素受體結(jié)合,通過促進冠狀動脈擴張,增加心排量,升高血壓,改善內(nèi)臟的缺血狀況,但是與去甲腎上腺素相比,藥效較弱,除此之外,還會興奮β受體,增加了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發(fā)生風險,用藥劑量受到限制[8-9]。去甲腎上腺素為受體激動劑,通過與外周阻力血管α受體相結(jié)合,增加心臟后負荷,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改善患者缺氧及低血壓狀態(tài),有效改善機體組織灌注狀況,除此之外,還能夠同靜脈壁α受體結(jié)合,促進靜脈血管的收縮,減輕患者容量反應性,因此對心率影響較小,用藥安全性較高[10]。
感染性休克會導致多器官功能受損,其中以腎臟功能受損最為顯著,表現(xiàn)為腎血管灌注壓降低導致腎功能損傷。臨床研究顯示[11-12],多巴胺通過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排量,來改善腎臟灌注,增加尿量,但是這并不等于改善了患者腎功能。去甲腎上腺素刺激腎出球小動脈收縮及腎入球小動脈收縮,增加腎小球的灌注壓,增加腎小球濾過率,改善腎臟功能。CCr、BUN及每小時尿量為腎功能的重要評價指標,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每小時尿量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CCr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雖然兩種藥物均能夠增加每小時尿量,但是在改善CCr方面,去甲腎上腺效果更為理想。乳酸水平是重癥感染性休克病情程度的有效診斷標準,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用藥12 h后動脈血乳酸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乳酸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去甲腎上腺素能夠有效促進乳酸清除。除此之外,觀察組死亡率為19.1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1.91%(P<0.05),也證明去甲腎上腺素治療效果更為確切。
總之,對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去甲腎上腺素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