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肩手綜合征的主要病理表現為身體一側的手或者是兩側的手出現浮腫、間歇性疼痛、肩關節(jié)疼痛等現象。因患肢疼痛較重且伴有并發(fā)孿縮,阻礙了患者的正??祻?,引起肩手綜合征的疾?。耗X卒中、心肌梗死、頸椎病、上肢外傷、截癱、肩關節(jié)疼痛等病癥,限制了雙手的正常功能,根據相關醫(yī)學研究統(tǒng)計得知,在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的治療中,僅有不足20%的患者能夠恢復到未發(fā)病前的肢體狀態(tài),嚴重影響到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及預后[1-2]。一般出現在腦卒中后的軟癱期。故在本次醫(yī)學調研中,通過將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診的102例患者為本次醫(yī)學調研中的研究樣本,進行分組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康復訓練,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使用綜合康復治療方法,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將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診的102例患者通過隨機抽取法分為對照組51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男女患者比例為9:8,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為(65.26±1.32)歲,肩手綜合征病期處于10~60天,平均病期為(35.23±2.31)天,原發(fā)病種類包括:腦出血28例、腦梗死23例;干預組患者51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1例。男女患者比例10:7,年齡58~76歲,平均年齡為(65.22±1.28)歲,肩手綜合征病期處于15~60天,平均病期為(35.25±2.33)天,原發(fā)病種類包括:腦出血27例、腦梗死24例。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執(zhí)行,組間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過CT掃描或者核磁共振掃描確診,癥狀表現符合腦卒中病癥的診斷標準,肩手綜合征癥狀表現符合診斷標準,且均為初次發(fā)作。所有參與調研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并自愿簽署醫(yī)學調研意愿書。
排除標準:排除患有心肌梗死、肺部疾病、頸椎病合并神經系統(tǒng)疾病、表達、認知障礙疾病。排除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康復治療,通過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側肢體的擺放姿勢,強化患肢關節(jié)處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對患者進行站立、坐位、行走等姿勢的訓練,訓練強度與時間以患者身體素質為基準,訓練次數每天三次,早中餐后各一次。依據患者自身身體情況實施對血糖、血壓、血脂的檢測與控制[3-4]。
干預組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基礎上添加使用綜合康復訓練,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1)患肢的止痛:對部分關節(jié)部位劇痛難忍的患者進行輔助藥物鎮(zhèn)痛的給藥,所選用的鎮(zhèn)痛藥物可以為:利多卡因。
(2)實施針灸與按摩措施:通過針灸、按摩的方式來對患者肩手綜合征進行治療,選取穴位為手三里穴、外關穴、合谷穴、內關穴、曲池穴、肩髃穴、天宗穴增穴位進行針灸中的施針與灸烤來進行肩手綜合征的治療,或者使用電針灸療法,在穴位上進行施針以后,接通電針治療儀器,選取頻率為連續(xù)波200 Hz,電流刺激的強度主要以患者本身的承受能力為準,施針的單次時間為30分鐘,一天進行一次施針治療。實施針灸治療方法期限為30天[5-6]。
(3)其他物理療法:冷療法:使用9°~12°的水浸泡患肢,浸泡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避免浸泡時間過長引起患肢水腫程度的加劇,在中午與下午餐后各進行一次。
超短波:在肩部的治療中實施治療時選用超頻短波電療機,選用頻率為超短波27.12 MHZ,將電極以對稱的形式放置于患者肩部、胳膊、手部等位置,單次的超頻短波治療時間為20分鐘,一天進行一次施針治療。
對患者采取康復治療措施,通過空氣波壓力治療儀對患肢進行氣壓治療。
在進行為期30天的治療中,通過對患者實際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可以將治療效果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詳細分級如下:
痊愈:患肢處疼痛、浮腫等臨床表現完全消失,患肢關節(jié)處靈活程度恢復到完全健康狀態(tài)。顯效:患肢處的疼痛感、浮腫等臨床表現顯著改善,患肢關節(jié)處靈活程度逐漸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關節(jié)活動范圍限制。有效:患者患肢處的疼痛感、浮腫等臨床表現有一定程度上的好轉,患肢關節(jié)處靈活程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無肌肉萎縮現象。無效:患者患肢處的疼痛感、浮腫等臨床表現完全沒有好轉跡象,患肢關節(jié)處靈活程度受到極大的限制且伴有肌肉萎縮現象。
治療總有效率=治療痊愈率+治療顯效率+治療有效率。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上肢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測評,使用疼痛評分量表[7](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生活能力量表[8](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進行測評。VAS、ADL評分分值與患者能力呈正比例關系。
本次調研中相關數據均通過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測,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有效率對比
經過疼痛評分量表(VAS)、生活能力量表(ADL)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評分得出,兩組患者治療以后的運動功能量表、生活能力量表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評分(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VAS、ADL 量表對比(分, )
表2 治療前后VAS、ADL 量表對比(分, )
注:治療后組間數據比較,P <0.05
?
肩手綜合征是一種腦卒中常見的并發(fā)癥,在出現肩手綜合征以后,不但嚴重影響到腦卒中的治療效果,還會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擾,且腦卒中患者的預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9-10]。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干預組患者實施針灸刺穴、按摩及日常的行為指導護理措施,使得患者在肢體恢復及治療效果上有優(yōu)勢。在本次的分組治療中,對兩組102例患者實施隨機分組進行醫(yī)學調研,通過對本次調研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得出: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基礎上實施綜合康復治療的干預組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要優(yōu)于實施常規(guī)康復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 <0.05);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方式的實施以后治療效果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增加使用綜合康復治療方式的干預組在疼痛評分量表(VAS)、生活能力量表(ADL)量表評測中也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 <0.05)。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使用綜合康復治療,通過教導患者正確的擺放肢體,避免關節(jié)部位的屈伸,對患肢關節(jié)進行鎮(zhèn)痛、針灸、冷療、電療等治療方法的實施,達到舒筋活絡,理順氣血的功效,從而減輕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患肢附近的血液循環(huán),幫助患者更快痊愈,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在運動功能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1-13]。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患者肩手綜合征的治療過程中增加使用綜合康復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療有效率,同時對于患者肢體活動能力與生活能力都具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