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英 蔡云霞 謝小勤
[摘要]目的 探討醫(yī)護合作培訓方法在提高耳顯微外科手術護理配合質量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12月我院實施傳統(tǒng)護理獨立培訓專科護理模式的13名護理人員作為對照組,選取2016年1~10月實施醫(yī)護合作培訓專科護士模式的13名護理人員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的整體配合滿意度、自我評價及??评碚撝R掌握情況。結果 培訓后,觀察組整體配合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我評價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理論及操作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醫(yī)護合作培訓方法應用于耳顯微外科手術護理配合質量中能夠提高手術配合的預見、主動性,拓寬知識面,使專科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獲得認可。
[關鍵詞]耳顯微外科手術;醫(yī)護合作培訓;護理配合質量;自我評價
[中圖分類號] R19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10(c)-016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cal cooperation training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ar microsurgery nursing coope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3 nursing staff who implemented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independent training specialist nursing mod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another group of 13 nurses instructed with medical training model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in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verall cooperation satisfaction, self-evaluation, and mastery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aining, the overall cooperation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elf-evalua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The 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and operation examinatio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medical cooperation training method applied to the ear microsurgery care and quality to increase the foresight and initiative of the surgical cooperation, broaden the knowledge, and enable the specialist nursing staff to be recognized for their work.
[Key words] Ear microsurgery; Medical cooperation training; Quality of nursing cooperation; Self-evaluation
近年來,隨著耳顯微外科手術的快速發(fā)展,對耳鼻喉??谱o理人員的默契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耳鼻喉??谱o理人員培訓主要實施獨立護理培訓,即由科室內年資較長護理人員進行指導,主要方式包括業(yè)務學習、護理查房與操作示教,但多因護理人員在??祁I域知識面的局限性,對??剖中g特點、配合原理較難予以全面深入的解析,從而無法進行專業(yè)教導,不利于提高??谱o理人員的護理配合實操能力[1-3]。醫(yī)護合作是指醫(yī)生與護理人員一起工作,共同參與患者治療與護理的過程,以解決患者存在的問題,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專業(yè)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術。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醫(yī)護合作培訓方法在提高耳顯微外科手術護理配合質量中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我院實施傳統(tǒng)護理獨立培訓??谱o理模式的13名護理人員作為對照組,選取2016年1~10月實施我院醫(yī)護合作培訓??谱o理模式的13名護理人員作為觀察組。對照組護理人員年齡21~42歲,平均(31.50±4.23)歲;其中,中專學歷1名,大專學歷6名,本科學歷5名,研究生1名。觀察組護理人員年齡22~40歲,平均(31.32±4.18)歲;其中,中專學歷1名,大專學歷5名,本科學歷6名,研究生1名。納入標準:①入選護理人員均固定在職;②年齡為21~42歲;③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中途離職者;②不配合相關量表調查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護理獨立培訓??谱o理模式,利用早會、周例會時間對??浦R學習,采用操作示教及護理查房等方式。
觀察組應用醫(yī)護合作培訓專科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共同查房及病例討論,由帶組醫(yī)生、管床醫(yī)生、責任護士共同查房,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確認治療原則、護理重點及現(xiàn)存問題等,醫(yī)生對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分析,護理人員則密切監(jiān)測、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護士長與責任護士參加科主任大查房,1次/周,針對典型或復雜病例進行討論,了解治療方案及護理措施;以圓桌會議形式進行護理查房,1次/月,進行病例匯報,提出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并由主管醫(yī)生進行疾病的專業(yè)知識講解,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②邀請耳顯微外科主任采用多媒體、問題式提問等方式講解耳顯微外科國內、外發(fā)展前沿、新業(yè)務及新技術的開展、??剖中g的特點以及新形勢下對專科護理人員的要求。③邀請耳顯微外科專科醫(yī)生采用PPT形式對目前我院開展耳顯微手術的解剖、病理、手術方式及以及手術步驟的要求進行詳細講解,并配合手術錄像使用,強化護理人員對講解內容的理解及掌握,該醫(yī)生于講解前收集耳顯微鏡外科手術中突出的問題,在培訓中進行分層次提出,鼓勵護理人員采用頭腦風暴法針對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針對此次未解決的問題及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由手術醫(yī)生及護理人員共同查閱相關文獻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對其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④指導專科護理人員正確觀看顯微鏡及顯微鏡下手術配合操作要點,并對護理人員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⑤??平M長對耳顯微外科的專科器材、設備進行介紹,使其??谱o理人員熟練掌握其性能;術前常規(guī)物品、特殊物品及器械補充的準備,并對手術配合時手術器械與手術步驟同步性進行強化培訓,介紹相關醫(yī)生的個人喜好及習慣等。⑥使用失效模式及效果分析(FEMA)、根本原因分析(RCA)等質量管理工具對影響手術配合問題進行醫(yī)護之間探討,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改進的方案,從而提高醫(yī)護配合度。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培訓后,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邀請13名醫(yī)生進行測評,比較醫(yī)生對兩組護理人員的整體配合滿意度,調查問卷的克倫巴赫系數(shù)(Cronbach′α)為0.828,采用百分制,≥9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培訓后,采用由杜建政等[4]修訂的核心自我評價量表(CSES),完成兩組護理人員自我評價評分,該量表屬于單維度量表,共包含10個項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共50分,分值越高則護理人員的核心自我評價越高。③培訓后,兩組護理人員進行??评碚撝R及操作考核,并比較成績。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或Fisher精確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整體配合滿意度的比較
培訓后,觀察組的整體配合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自我評價評分的比較
培訓前,兩組的自我評價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兩組的自我評價評分均高于培訓前,且觀察組的自我評價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考核成績的比較
觀察組的理論及操作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研究表明,??谱o士的成長需要臨床實踐,需在大量的??婆R床基礎實踐與專業(yè)臨床教育形成專長,方可成為較佳的手術配合者[5-6]。目前臨床上??谱o理人員培訓多經科室內年資較長、學歷較高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的傳統(tǒng)模式,培訓老師具有豐富的護理教學經驗,缺乏專業(yè)知識,培訓過程中未能夠將理論與實操進行有效結合,不能給予專科護理人員相應的專業(yè)臨床教育,致使其無法從根本上提高??谱o理人員手術配合能力[7-8]。
醫(yī)護合作培訓方法屬于新型醫(yī)護一體化的工作模式,目前,臨床上已廣泛應用于??菩詮姷目剖遥〉幂^明顯效果[9-10]。因此,該工作模式在手術室??谱o理人員的培訓中越佳受到重視,為手術室??谱o理人員培訓提供有效、實用的培訓方法。醫(yī)護合作培訓方法應用于耳顯微外科中能夠達到拓寬專科護理人員知識面,提高外科手術配合的主動及預見性,提高手術配合質量的目的[11-12]。本研究結果提示,培訓后,觀察組的整體配合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自我評價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理論知識及操作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醫(yī)護合作培訓方法應用于耳顯微外科手術護理配合質量中能夠提高手術配合的預見、主動性及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改善醫(yī)護關系。醫(yī)護合作培訓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護理獨立培訓??谱o理人員的方法,提升醫(yī)護聯(lián)合培訓,注重耳顯微外科專科醫(yī)生進行理論、實操、儀器設備的使用等方面的講解;采用FEMA、RCA等質量管理工具,加強醫(yī)護間對提升手術配合質量方面內容探討合作,通過對各種可能的問題進行評價、分析,以便在現(xiàn)有基礎上消除這些問題或將其減少至可接受范圍,及時性是其成功實施質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從而提高醫(yī)護合作培訓的效果;進行專科護理人員在實操中與主治醫(yī)生的手術步驟及傳遞器械的同步性的講解,并對患者的個人習慣及愛好進行分析講解,提高護理人員在手術配合中的預見性、提高主動配合意識及快速應對能力;通過進行醫(yī)護合作培訓培養(yǎng)了團隊間的協(xié)作能力,加強醫(yī)生與護理人員間的理解、理解,且醫(yī)生能夠對手術中發(fā)現(xiàn)或存在的護理問題及時的提出,并予講解及指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術配合質量,提高手術效率,加快手術臺次的周轉,同時減少患者的痛苦,縮短住院時間[13-15]。
綜上所述,醫(yī)護合作培訓方法應用于耳顯微外科手術護理配合質量中能夠拓展專科護理人員知識面,提高手術配合的預見、主動性及綜合素質,改善醫(yī)護關系。
[參考文獻]
[1]崔江萍,薛貴芝,董清,等.耳鼻喉科護士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管理實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20):2849-2852.
[2]石崛,林王瑩,梁小英.醫(yī)護合作培訓在重癥醫(yī)學科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 22(30):4411-4414.
[3]王春鮮,劉建新,董娜,等.醫(yī)護合作培訓對提高手術室低年資護士綜合能力的效果研究[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 37(7):818-821.
[4]杜建政,張翔,趙燕.核心自我評價的結構驗證及其量表修訂[C].第十一屆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2007:783.
[5]李小勤,童本沁,唐兆芳,等.醫(yī)護合作模式在急診團隊高級生命支持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 31(11):852-855.
[6]李曉丹,吳曉英,張靜華,等.在職護士職業(yè)素養(yǎng)培訓管理體系的構建及臨床應用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8, 24(1):114-117.
[7]聶玉琴,竇麗,王雅賢.組內合作式培訓模式在醫(yī)療護理員實操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7,17(6):808-810.
[8]郭子君,胡千桃.運用多樣化聯(lián)合培訓模式培訓手術室骨科專科護士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33):2629-2633.
[9]譚淑芳,潘麗芬,邱逸紅,等.綜合性醫(yī)院手術室護士專科化管理方法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18,33(17):48-50,88.
[10]楊秋華.不同的繼續(xù)教育培訓方法對護理人員護理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0):1410-1413.
[11]朱靜,金華.醫(yī)護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在風濕免疫系統(tǒng)疾病患者康復期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8,15(9):131-134.
[12]張麗.醫(yī)護合作在腦血管介入術后穿刺部位醫(yī)用黏膠相關性皮膚損傷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2):2265-2266.
[13]崔盼盼,別文倩,王盼盼,等.醫(yī)護合作仿真模擬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7):922-927.
[14]周志涓.換藥環(huán)節(jié)醫(yī)護合作的實踐與效果[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9):1646-1647.
[15]武愛萍,武淑琴.醫(yī)護合作式情景模擬演練在發(fā)熱門診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3):491-492.
(收稿日期:2019-04-01? 本文編輯:焦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