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山川萬里尋蝶人
    ——昆蟲學家李傳隆小傳

    2019-12-13 07:12:56疏延祥
    傳記文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鳳蝶蝴蝶標本

    疏延祥

    安徽大學磬苑校區(qū)文學院

    李傳隆(1910—2005),上海松江人,昆蟲分類學家,1939年畢業(yè)于四川大學農(nóng)學院,歷任西北農(nóng)學院講師,新疆女子學院、新疆學院副教授。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山東大學農(nóng)學院副教授、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對蝶亞目昆蟲的系統(tǒng)分類學、形態(tài)學、解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研究較深,在分類方面發(fā)表新屬4個、新種22個、新亞種20個。采用對成、幼蟲各期全面考察的研究方法,訂正了由一些世界著名專家單憑成蟲一個齡態(tài)而誤判的1科、1屬、6個種、2個亞種。發(fā)表論文31篇,著有《蝴蝶》《中國蝶類圖譜》《云南蝴蝶》。

    中國被公認為是世界上蝴蝶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但相應的科學研究起步甚晚,李傳隆當屬開拓者之一。

    引子

    南宋李安忠繪《晴春戲圖》

    (一)鳳蝶科的玉帶黑鳳蝶、藍麟烏鳳蝶。

    (二)絹蝶科的軟尾亞鳳蝶華東亞種。

    (三)粉蝶科的菜粉蝶、褐脈菜粉蝶、多點菜粉蝶。

    (四)斑蝶科的金斑蝶。

    (五)蚊蝶科粉綠雙尾蛺。

    (六)灰蝶科的蘭色小灰蝶。

    這群飛舞于宋人畫作間的蝴蝶,千載之后,終遇知音,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一刻也得到了證明。宋人的蝴蝶畫,不止李安忠,趙昌的也不錯。2009年,奧巴馬參觀故宮,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就向奧巴馬贈送了一幅院館藏趙昌的《寫生蛺蝶圖》工筆重彩畫高仿品,圖上繪著群蝶戀花的田園小景,惟妙惟肖。如果李傳隆先生仍然健在,他一定能在專業(yè)上闡釋這幅畫的價值所在。

    從中學生的愛好到尋蝶“徐霞客”

    1910年6月1日,李傳隆出生在上海松江一個沒落的大戶人家,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那時,父母教育子女不外乎是如何長大成人、獨立生活、安分守己、光宗耀祖、忠孝仁義等傳統(tǒng)倫理規(guī)范。但有一點直至晚年,仍深深印在李傳隆的腦海里,那就是家里從小就讓他學會洗衣補襪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小時候起,李傳隆就特別喜愛蝴蝶,梁山伯和祝英臺化蝶的故事更是增添了他對蝴蝶的好感。每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的季節(jié),他就奔走在山林溪水間,花叢菜園、田埂柳蔭下,與蝴蝶交上朋友,那時的江南水鄉(xiāng),還能隨時看到美麗的中華虎鳳蝶。

    李傳隆從15歲便遠離了父母, 獨自一人到上海求學。在中學時代,他就和幾位同學組織了生物趣味會,利用節(jié)假日到郊外捕捉蝴蝶,制成標本供同學觀賞,人稱“蝶癡”。中學畢業(yè)后,家里再三要他學工科,以便將來可以繼承家中工廠產(chǎn)業(yè),而他卻喜歡神秘莫測的大自然,種類繁多的蝴蝶,深深愛上了生物科學。在自己的志向上,他和家庭發(fā)生分歧,經(jīng)過多次爭論,最后父母還是同意了他的意見,讓他報考了南通大學農(nóng)學院農(nóng)藝系。進入大學后的系統(tǒng)學習,不僅使他大開眼界,更使他真正認識了大自然。大學期間,他參加了周堯任會長的“昆蟲趣味會”,并到寧波等地采集昆蟲,由于該會未設蝴蝶組(蝴蝶是昆蟲的一種),李傳隆是蜻蜓組成員。雖然“昆蟲趣味會”只是一個學生社團組織,但志同道合者多,研究興趣高,許多人多年后都成了治昆蟲的大家。

    周堯是李傳隆的學長,他成立“昆蟲趣味會”時,李傳隆是學會干事。周堯留學意大利時,李傳隆還饋贈路費,兩人可謂惺惺相惜。半個多世紀以后,周堯在《中國蝴蝶分類與鑒定前言》中寫道:“20世紀60—80年代李傳隆對中國蝴蝶拉丁學名做了大量訂正工作與新種描述?!边@無疑是對學弟李傳隆的褒獎。

    當李傳隆真正研究起蝴蝶來,才發(fā)現(xiàn)問題可多了。比如說中國究竟有多少種蝴蝶?叫什么名字?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性?這一連串問題,他一個也不知道。問研究昆蟲的人,他們也直搖頭。他翻遍了圖書館的目錄,沒有找到一本中國人寫的關于蝴蝶的著作。好不容易查到一本英國人寫的《中日韓蝶類志》,書里說中國有蝴蝶五百多種。李傳隆想:中國這么大,蝴蝶這么多,外國人怎么可能全部找到呢?這個任務只有中國人自己才能完成!他想找?guī)讉€志同道合的伙伴,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尋遍中國的蝴蝶,寫出中國的“蝶類志”??墒?那時候又有誰愿意過那種風餐露宿、窮山僻野的生活,和蝴蝶、昆蟲打一輩子交道呢?直到幾十年后,他仍舊是“單人獨騎,尋幽探秘,走遍大半個中國”。即便是成為國家級研究員之后,仍然是孑然一身,連個助手都沒有。當斯時也,他便會想起徐霞客。這位明代著名的旅行家不就是單槍匹馬,尋幽探險,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嗎?

    1935年暑假,李傳隆只身坐船到福州,溯閩江而上,直奔武夷山。閩江的急流暗礁險些吞沒了他,武夷山的螞蟥一粘到腿上就是一灘血。這些困難鍛煉了他,使他開始習慣于野外生活。他繼續(xù)北上,又從仙霞嶺和天目山采集到許多蝴蝶標本。

    天涯海角尋蝶影

    1937年夏天,李傳隆決定南行海南島。一踏上海南島的土地,他就感到無比新奇。挺拔的椰樹張開鳳尾般的翠葉,碧綠的山坡上,到處開滿了色彩斑斕的鮮花,一叢叢芭蕉、油棕、檳榔,像一頂頂綠傘一樣覆蓋大地。林中一排排大樹底下長著整齊的小灌木,茂密的亮綠色葉子上,綴滿了紅艷艷的小果子,像無數(shù)的珊瑚豆,有的還開著潔白的小花,原來這是熱帶植物咖啡樹。

    李傳隆沒有向?qū)?翩翩起舞的蝴蝶引導他跨進了五指山區(qū)。一片片原始密林,陰森可怖。烈日當空,熱得人喘不過氣來。有的地方峭壁聳立,要攀著野藤爬上去。野獸極多,草叢中時而有蟒蛇竄出。有一次,李傳隆在一棵大樹下歇息,忽聽一陣刺耳的嗡嗡聲,從背后樹洞里飛出一大群牛角蜂。這是海南島最兇猛的野蜂,能置人于死地,據(jù)說當?shù)厣贁?shù)民族打仗時,往往把它們裝在竹筒里,交鋒時撒放出來作為武器。幸虧他跑得快,免去了一場災難。

    在五指山的十幾天,雖說歷盡險阻,但他捉到了許多珍貴的熱帶、亞熱帶蝴蝶,其中包括我國最大和最小的蝶種。他還見到了神奇的“蝶會”,那是一種名叫褐脈金斑蝶的蝶群棲于一樹上過夜的景象。

    采蝶不畏蜀道難

    “七七”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的炸彈毀壞了李傳隆的家。在戰(zhàn)火紛飛中,他只帶出了他最寶貴的蝴蝶標本,來到了西南大后方?!岸脶姨煜滦恪?這座譽滿天下的名山吸引過多少游客。不過,李傳隆是把它當作一座生物寶庫前去拜訪的。那幽靜的清音閣、雄偉的報國寺,以及那“佛光”神奇的金頂,他都印象不深,他只記得那艷麗透明的峨嵋毛弄蝶是出現(xiàn)在二千公尺的叢林里;那舞姿優(yōu)雅、穿梭自如的箭環(huán)蝶是飛舞在青翠的竹林里;而那高飛長空、猶如雄鷹展翅翱翔的升天蝶常常棲息于高山之巔……正是在那些游人稀少的偏僻山溝,他捕到了祖國許多特產(chǎn)的珍種?!笆竦离y,難于上青天?!睘榱瞬蹲降礁鞣N類型的蝴蝶,他選擇了一條前人少走的路線。行進在荒山野嶺之中,常常半天見不到一個人影??展戎杏斜灰袄翘捅M內(nèi)臟的牲口殘骸,小路上有被豹子吞噬的行商的殘骸;野草叢中隨時會竄出可怕的長蛇……然而,多年的野外生活使他腳力更健、膽子更壯。他自制了一個特殊的捕蟲網(wǎng),用銅桿代替竹竿,這一截銅桿幫他攀山越嶺,幫他摘打樹上的野果,還是他自衛(wèi)的武器,幫他嚇退野狼,擊斃毒蛇。在大巴山他曾遇上土匪,被搶走了除蝴蝶標本外的一切財物。蝴蝶標本雖然沒遭到損失,但給他下一步的活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怎么辦?面對叢林深處五彩繽紛的蝴蝶,他實在舍不得放棄這個機會,毅然過起了“原始”生活,一邊捕捉蝴蝶標本,一邊采集野生食物。當他回到學校時,老師和學生們幾乎都認不出他了。動植物學家也是探險家。野外尋蝶,他常常渴了喝幾口山泉水,餓了啃兩個冷飯團。有時斷糧了,他就捉個飛鼠、野兔之類,燒上一堆火,烤烤充饑。整天翻山越嶺,他的鞋穿得很費,為了省錢,他學會了編草鞋;衣服破了,他買了幾張便宜的羊皮自己制革,自己采集縫制服裝……尋幽探險的生活,磨煉出他堅毅樂觀的性格。有一次,在一片蕁麻地里,他發(fā)現(xiàn)了蝶影。蕁麻的針刺十分厲害,牲口都要遠遠躲開,他卻立即闖了進去,又是撲蝶,又是蹲下去細細觀察,終于發(fā)現(xiàn)了蕁麻峽蝶幼蟲的奧秘。盡管身上刺癢難忍,他卻感到了無窮的樂趣。

    多年后,李傳隆曾經(jīng)向采訪他的許自強教授展示過自己當年撲蝶攜身的兩件寶貝,一是一條用脫了毛的粗紡羊毛毯,“坐臥隨身,一裹而眠”;二是捕蟲桿,又名“打狼棒”,“70多歲的人了,揮舞竹棒,重演當年與狼搏斗的場面,一時憨態(tài)盡顯”。

    跋涉新疆

    1945年春,李傳隆站在西安大雁塔的頂層,向西極目遠眺,思緒萬千。當想到祖國大西北,在蝴蝶研究上還幾乎是一片空白時,他的心就忍不住猛跳起來。多少次夢里,他騎著駱駝行進在沙漠中,黃沙撲面,前程茫茫,醒來卻是一番惆悵。此刻,他緬懷著腳踏實地、堅忍不拔的唐玄奘,不避千辛萬苦,把從西天取來的經(jīng)文存放在這里。這個歷史故事,激起了他又一次遠征的決心。李傳隆離開西安,搭上了一輛西去的運貨卡車,開始了萬里之行。那時,西安往西不多遠就沒有鐵路了,到了蘭州再往西,連像樣的公路也沒有。李傳隆只能趕一段算一段,只要是向西走的車,搭上就走;搭不上車,他就去找商人的馬隊,向他們租匹馬結(jié)伴同行。不過,沿途只要發(fā)現(xiàn)蝴蝶的蹤影,他就要停下來,有時蝴蝶能把他引得很遠,不得不脫離車馬,開動兩條腿步行了。在沿路的一處教堂里,一位保存著許多蝴蝶標本的神父,表示愿出高價收買他的標本。據(jù)說他們可以轉(zhuǎn)賣到國外。這使李傳隆大吃一驚,沒想到蝴蝶標本也能像商品一樣買賣,這使他恍然明白了為什么有的外國學者引證了那么多中國蝴蝶,而本人卻并沒到過中國。對這種科學研究上的投機,他輕蔑地拒絕了。6月初的戈壁灘,驕陽似火,人們除了渴,什么也感覺不到。剎那間,狂風驟起,刮得天昏地暗,戈壁灘成了個混沌世界。這里沒有花草,沒有水,難道還會有蝴蝶嗎?突然眼前仿佛有個小藍點一閃而過,憑著多年的撲蝶經(jīng)驗,他相信那是蝴蝶!他興奮極了,要求司機稍停一下,立即跳下車向四周搜索起來。果然,在不遠的前方他發(fā)現(xiàn)一只小灰蝶在飛快地舞動。在唐宋詩詞中,一般用“小蝶”形容小型蝴蝶,如宋張耒詩云:“渡頭鳴舂村徑斜,悠悠小蝶飛豆花。逃屋無人草滿家,累累秋蔓懸寒瓜?!边@中間的小蝶應該是亮灰蝶或酢漿灰蝶。

    當然,李傳隆當時沒有這樣的詩情雅興。為了弄清剛才的疑問,他一直跟蹤著,想看看這小東西究竟吃什么。終于,那只小蝴蝶落在了一堆馬糞上,正用它那細細的虹吸式口器在吸食著糞汁。真想不到鮮花叢中的嬌客,在這里竟只能同畜糞為伴!其實馬糞里含有某些氨基酸,恰為小灰蝶所需。

    這只小灰蝶樣子很普通,也不美,但李傳隆十分珍視它,這是沙漠里的勇士,它們生活得多么艱苦、頑強呵!它給了他深刻的啟示和鼓舞: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何等驚人!在自然王國里還有多少領域等待我們?nèi)ヌ剿?、去發(fā)現(xiàn)。這些年來,他養(yǎng)成了同勞動人民交朋友的習慣。走到哪里,就向當?shù)氐哪撩瘛⑸倘?、擔夫等問路請?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有一次,在氈房里,他同哈薩克族老人吃著烤羊肉,喝著馬奶子酒,談到深夜。在這里,正是老牧民的深情厚誼,把他從一場傷寒的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一路上,到處有向?qū)?有朋友。有人曾寫文章把他比作中國的“魯濱遜”。他風趣地說:“我比魯濱遜要強得多,魯濱遜在孤島上只有一個‘禮拜五’,我在祖國的大地上,到處能找到親人。”當然,李傳隆本著科學家的良心,尊重少數(shù)民族,到少數(shù)民族群眾家里做客,他會帶上禮物,有時手中什么都沒有,他甚至會將衣服脫下,送給他們,因此無論在何地,他都能得到幫助。

    考察是艱辛的。在火焰山,如果不是司機找到他,他會被烤死;在南疆,他差點被風沙埋掉;在去蔥嶺的途中,突遇山洪,他還染上傷寒重病……當然,考察也是快樂的,且不說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傳說中王母娘娘的瑤池之美,發(fā)現(xiàn)祁連山紅嬋蝶、銅灰蝶的喜悅,甚至就連傷寒住院期間也能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蝴蝶沒有頭仍能存活不短的時間。

    沉醉在蝴蝶世界,李傳隆時時會有幸福感。1963年,他在《撲蝶行蹤三十年》中深情回憶:“每當初春或深秋的早晨,在田野中,??吹揭恍┖麖堥_翅膀,向著太陽取暖,等到體溫上升,才開始飛翔活動。蝴蝶喜歡停留在潮濕的低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引蝶來飲。1943年7月我在陜西秦嶺采集,烈日當空之際,曾發(fā)現(xiàn)一罕有奇觀——數(shù)以萬計的小黑脈粉蝶密密層層地在一塊洼地上聚飲,竟然找不到一個孔隙。解放后在西雙版納也見到了聚棲在河濱共飲的蝶群?!?/p>

    蘭嶼探險獲鳳蝶

    1947年春天,結(jié)束了大西北的采集,李傳隆渡過海峽,又踏上了臺灣的土地。從戈壁灘到日月潭,仿佛從荒野進入花園。臺灣真是塊寶地!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到處是碧翠的稻田、茂密的蔗林、成串的香蕉、金黃的菠蘿和濃香撲鼻的樟腦……他第一次觀賞到高山族姑娘的“杵舞”。姑娘們一邊用杵翹著石臼,一邊唱著動聽的歌曲。她們最愛用蝴蝶來裝扮自己。臺灣特產(chǎn)的一種美麗鳳蝶,李傳隆就是在一個高山族少女的花冠上發(fā)現(xiàn)的。在清澈的小溪旁,在古樹參天的原始密林中,他捉到了許許多多珍貴的蝴蝶,有艷麗雅致的重月紋鳳蝶,有兩翅花色不對稱的“陰陽種”,這種怪蝶,左翅像公的,右翅像母的,在蝴蝶中是萬分之一的罕見物。在霧社他捉到了一種“領域性”極強的翠灰蝶,這種蝴蝶的公蝶專門守候在山路隘口半途攔劫母蝶。這些新奇特性的發(fā)現(xiàn),大大豐富了他對蝴蝶的認知。為了采集一種閃光極美的螢光翼鳳蝶,他決定去臺灣東南的紅頭嶼(今名蘭嶼)。可是,去紅頭嶼的班船已經(jīng)停開了。原來那小島上正流行瘟疫。怎么辦呢?來一次臺灣很不容易,那種螢光翼鳳蝶原是菲律賓的特產(chǎn),在我國只有這個小島上才有。捉不到它,中國的珍蝶譜里就會留下一個極大的缺陷。費了很大勁,他還是搭上一艘到紅頭嶼搬運貨物的漁船,冒著被紅頭蟲叮咬,感染瘟疫的危險進了山。渡海過程中,他目睹了開船小伙子用叉扎十幾米開外的兩米多長的金槍魚之迅疾,更感受到海浪發(fā)威,小船隨時有滅頂之災。

    在當?shù)厝说膸椭?李傳隆終于在一片密林中發(fā)現(xiàn)了螢光蝶(翼鳳蝶)。這種蝴蝶果然名不虛傳。當它在叢林里翩翩起舞時,它的后翅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射出絢麗奪目的光彩,時而金黃,時而翠綠,忽然又變紫、變藍……恰似兩片彩虹在空中閃爍,真是變幻莫測,神奇無比!

    在紅頭嶼的整整49天,不僅有疾病的威脅,還面臨食物匱乏、營養(yǎng)不良,李傳隆都堅持下來了。

    再攀高峰

    1949年,新中國成立。李傳隆心情愉快,迎來了新的時代,踏上了新的征途。這年8月,他被聘為山東大學農(nóng)學院副教授。1956年又調(diào)到中國科學院昆蟲研究所。他參加了科學院組織的考察隊,先后去了云南西雙版納、西藏自治區(qū)等他從未到過的地方,實現(xiàn)了平生宿愿,足跡踏遍全國所有省份和盛產(chǎn)蝴蝶的地方。在風光旖旎的西雙版納,他捕到了被譽為“叢林之王”的疏毛藪環(huán)蝶和我國特有的一些珍蝶。在“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他發(fā)現(xiàn)了高寒地帶蝴蝶的奧秘。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勇士們還送來了在5600米的冰川裂縫中捉到的蝴蝶,這是世界蝴蝶飛行的最高紀錄,它有力地證明了蝴蝶的耐寒性能。1957年,在云南參加有“植物電腦”之稱的吳征鎰組建的科考隊行動中,李傳隆曾墜馬受傷,這不過是他野外尋蝶過程中的小插曲,他根本不以為意。

    為了使蝴蝶研究更好地為人民生活服務,他還協(xié)助藝術家完成了蝴蝶郵票的設計,同紡織設計師一起完成了《蝴蝶色彩的研究和運用》。新中國成立后,他陸續(xù)發(fā)表了20多篇科學論文,提出3個蝴蝶新屬、15個新種和15個新亞種,寫出了一本系統(tǒng)完整的專著——《蝴蝶》,對我國的昆蟲分類學和昆蟲地理學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蝴蝶》

    在科學研究上,他態(tài)度認真,作風嚴謹。在研究蝴蝶分類中,他往往從卵、幼蟲著手,全面分析蝴蝶全變態(tài)的整個過程,以及生物學特性,經(jīng)過反復細密研究,然后做出結(jié)論。所以,他在蝴蝶研究上取得的成績,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認可與重視。1979年5、6月間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蝴蝶展覽,絕大部分標本都是他親手采集的。

    1979年,李傳隆已近70高齡。為了捕捉一種鳳蝶的幼蟲,他仍然不遠萬里,奔赴西藏,攀登到5200多米的高峰。這個行動本身正代表了他在科學實踐上所走的道路。

    71歲時,他二上太白山,終于找到了追尋37年之久的長尾虎鳳蝶。88歲時,一位老朋友從雅魯藏布江歸來,他得知消息,就跑到老友家里看蝴蝶標本。每天都去,持續(xù)一個月才作罷。

    科學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

    李傳隆發(fā)現(xiàn)長尾虎鳳蝶并公諸于世,有著一段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充分反映了他在蝴蝶分類上極其科學和審慎的態(tài)度。1944年,正在撲蝶旅行中的李傳隆途至陜西秦嶺,在翻越群山峻嶺朝著山頂攀登時,走到仰望才能見天的兩座高山之間的密林深處,無意中采到了一只個兒略大、色澤較深的虎鳳蝶,經(jīng)確認為交配過的雌蝶。李傳隆從它的腹端向后延生著的一根長刀狀的交配衍生物判斷它顯然與其他三種虎鳳蝶不同,可以肯定為一個新種。可惜它后翅的兩根尾突都斷了,無法知道它們是粗是細、是長還是短。由于這種蝴蝶的數(shù)量極少,李傳隆未能實現(xiàn)再采到一只的愿望。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其研究成果必須忠實地反映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這個新蝶種的科學論據(jù)不全,只好暫時擱置。

    37年以后,為了澄清這一疑問,李傳隆又于1981年來到原產(chǎn)地探索。在陪同友人的大力協(xié)助下,經(jīng)過20多天的尋捕,終于捉到了一只左后翅保存有一根完好尾突的雌蝶,補齊了這一欠缺的資料,并將這一新蝶定名為長尾虎鳳蝶。1981年,李傳隆應邀參加日本鱗翅目學會第28屆年會的特別演講時,將這一新種公布于世,引起與會蝶友們的重視。日本的一些報紙、電臺、電視臺都進行了報道。13年后,周堯教授在《中國蝶類志》中又將它命名為太白虎鳳蝶Luehdorfia taibai Chou。這讓編者想起中國現(xiàn)代鳥類學的奠基人鄭作新的鳥類學研究。一次,同行在四川采集到一個啄木鳥標本,帶回北京后他發(fā)現(xiàn)與標本庫的標本存在羽毛顏色差異,有人建議立即登報,宣布發(fā)現(xiàn)新亞種。鄭作新考慮到標本庫的標本存放時間過長,會褪色,因此不急于公布。直到又采到另一些啄木鳥標本,經(jīng)過比照,才確認發(fā)現(xiàn),數(shù)百字的論文竟然等了20年。

    《云南蝴蝶》

    蝴蝶標本獻國家

    1978年春,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前夕,李傳隆把珍藏了一生的蝴蝶標本,全部捐獻給國家?!罢涞麡吮精I國家,力攀高峰臻四化。”看著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頒發(fā)的獎旗上這兩行金光閃閃的大字,李傳隆眼里噙滿了熱淚。他顫動著雙手把獎旗接了過來。人們親切、贊揚的目光,響徹大廳的掌聲,使他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若不是共產(chǎn)黨、毛主席解放了我,恐怕我這把老骨頭,早就同僵死的蝴蝶一樣,死在荒郊野嶺了……這些標本應當屬于人民、屬于黨,應當為祖國‘四化’做一點貢獻……”此時,幾十年的萍蹤浪跡,猶如電影一幕幕展現(xiàn),他仿佛又看到了自己在荒山老林里孤獨的身影,聽到了戈壁之夜野狼的嗥叫和巴士海峽狂暴的怒濤聲……是的,為了這些標本,他經(jīng)歷了多少雨雪風霜、狂風惡浪。這上千盒蝴蝶標本,哪一盒不滲透著他的心血汗水,凝聚著艱苦歲月的斑斑痕跡。這些都是他的寶貝,在淞滬會戰(zhàn)時,家里房屋遭遇戰(zhàn)火,財產(chǎn)幾乎損失殆盡,可他把蝴蝶標本都帶了出來,一直保存到1978年這個春天。

    或因蝴蝶研究尚未成“顯學”,這位68歲的老研究員沒能參加全國科學大會,見證這個“科學的春天”。后來,李傳隆的家人告訴許自強教授,老人晚年每念及此,深以為憾。

    惠澤后生 蝶情永遠

    1980年,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許自強采訪李傳隆并執(zhí)筆,把這段長達50年的“撲蝶”經(jīng)歷,寫在《萬里撲蝶》一書中。這本定價4角錢的小冊子,日后成為眾多蝴蝶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啟蒙讀本?!侗本┑愒珗D鑒》作者之一王春浩自幼酷愛昆蟲,但真正迷戀蝴蝶還是從看了《萬里撲蝶》開始。然后,他深入四川、云南、江西、江蘇等省采集蝴蝶,對北京地區(qū)的蝶類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分類及研究?!栋不蘸尽纷髡咧挥堇谝彩窃谧x研期間看了《萬里撲蝶》,才堅定了喜愛并研究蝴蝶的道路,十多年后,他和諸立新、歐永躍、劉子豪終于完成了一部迄今為止最全面詳盡的《安徽蝴蝶志》。

    在《萬里撲蝶》這本貌似游記的少兒讀物里,李傳隆從兒時撲蝶的場景講起,伴隨著大渡河的洶涌濤聲,日月潭邊的清歌麗曲,李傳隆引領著小讀者們,從天山的瑤池追蹤到海南的天涯海角,跨秦嶺,越岷江,過沙漠,渡黃河。

    人們終于發(fā)現(xiàn),原來,蝴蝶并不都是“溫柔文靜的小姑娘”,“有體型大者如雄鷹一般翱翔于藍天;有的宛如海燕,穿風破浪,橫越大海汪洋;有的與雪蓮相守于冰峰雪嶺;有的卻終年露宿在戈壁荒灘上,靠吸食馬糞艱難度日……”

    李傳隆非常關心我國珍稀蝴蝶的保護。80年代初,他還給南京市著名的民間環(huán)保人士吳琦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早在30年代,有個美國人曾在南京龍?zhí)蹲降揭恢恢腥A虎鳳蝶,你也去找找看。”接信后吳琦跑遍了南京大大小小的山頭,于1982年在南京牛首山地區(qū)最先發(fā)現(xiàn)了中華虎鳳蝶,然后在南京的紫金山、老山等寧鎮(zhèn)山區(qū)均找到了中華虎鳳蝶,當年在中華虎鳳蝶的發(fā)生期一天能見到幾十只。但到2004年中華虎鳳蝶的發(fā)生期在紫金山地區(qū)只看到三只、在牛首山地區(qū)只看到兩只、在老山地區(qū)只看到一只中華虎鳳蝶,南京眾多的新聞媒體立即作了《南京中華虎鳳蝶的一、二、三》《國寶蝴蝶不能只剩六只》的報道,最終促成了對中華虎鳳蝶的保護。

    《萬里撲蝶》

    1989年10月1日,南京市科教蝴蝶博物館建立,這是我國首座科教蝴蝶博物館。創(chuàng)建初期由蝶學家張松奎、趙愛玲夫婦無償提供數(shù)萬件蝴蝶標本和蝶藝等藏品,館名就由李傳隆題寫,館徽標志為中國名蝶——中華虎鳳蝶。

    同樣是80年代初,林業(yè)高級工程師王緝健自告奮勇?lián)搹V西蝴蝶和蟬科的鑒定描述工作。他在采集制作大量標本后,專程奔赴北京中科院動物所,求教于李傳隆。那兩天正好下暴雨,存放幾十年所收集標本的地下室積水情況越來越嚴重,李傳隆急得團團轉(zhuǎn)。王緝健立刻找來兩個水桶,一勺一勺舀,裝滿就提上樓倒掉,片刻不停一直干到天黑,終于把積水全部清干凈,然后找來兩臺電風扇,把地面一塊一塊吹干。李傳隆很受感動,毫無保留地悉心指導這位遠道而來的求教者,還把從不離身的標本室鑰匙交給王緝健,讓他自由出入。

    早在1961年,我國郵電部準備發(fā)行一套20種中國蝴蝶的郵票,李傳隆參與了制版指導。根據(jù)李傳隆的意見,其中必須有一枚金斑喙鳳蝶郵票??墒菄鴥?nèi)一時找不到這種蝴蝶標本,圖案設計者不得不借助外國的資料。李傳隆也深以為憾。當時,在英國倫敦皇家自然博物館的昆蟲標本珍藏室里,講解員驕傲地介紹說:“這漂亮名貴的蝴蝶,名叫‘金斑喙鳳蝶’。它的產(chǎn)地在中國武夷山,全世界只有我們博物館里才有這種蝴蝶的標本。”金斑喙鳳蝶體長30毫米左右,兩翅展開有110毫米以上,是一種大型鳳蝶。它的翅上鱗粉閃爍著幽幽綠光。前翅上各有一條弧形金綠色的斑帶;后翅中央有幾塊金黃色的斑塊,后緣有月牙形的金黃斑,后翅的尾狀突出細長,末端一小截顏色金黃。它常飛翔在林間的高空,也時而停在花叢間,其姿態(tài)優(yōu)美,猶如華麗高貴、光彩照人的“貴婦人”,因此人們稱它為“蝶中皇后”。很多年前,一名外國人從我國采集到了一只金斑喙鳳蝶,標本被帶往國外保存。1984年8月20日,中國東方標本公司采集隊的同志,歷盡艱難,連續(xù)幾年上山采集,終于在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捕獲一只雄性金斑喙鳳蝶。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研究室的同志在整理以往采集的昆蟲標本時,發(fā)現(xiàn)了一只前幾年采集到的金斑喙鳳蝶標本,而且是一只雌的。消息傳出后,引起生物界的重視,李傳隆特地從北京趕往福建,對它們進行仔細觀察后激動地說:“金斑喙鳳蝶的尋獲,填補了中國昆蟲學研究的一塊空白?!贝藭r,李傳隆已經(jīng)74歲了,愛國和愛蝶之心依然。

    《中國蝶類圖譜》

    1992年5月,李傳隆和朱寶云合著的《中國蝶類圖譜》出版,這是中國蝴蝶分類領域的重要專著之一,是一本專門介紹中國蝴蝶的畫冊,也是第一本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我國蝶類的專著。畫冊分兩大部分:前面部分系統(tǒng)地闡述了蝴蝶的科學知識,從蝴蝶的形態(tài)特征、內(nèi)部解剖、生長發(fā)育、生活習性、采集制作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等方面,對我國蝴蝶11個科的分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述,并附有珍貴的照片、插圖300余幅,后面部分為我國蝴蝶11個科的分類圖譜,共152整版,集中展示了我國有代表性的蝴蝶標本600余種,其中包括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許多蝶種。有些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種類,在當時尚屬第一次發(fā)表。這些標本均為李傳隆自1935年以來花了54年心血精心采集研究飼養(yǎng)所得。為便于鑒別與研究,標本拍攝分背、腹兩面,雌雄區(qū)別,原色、原大。本書資料完整詳實,圖文并茂,對生物工作者和蝶類研究人員是一本有學術價值的工具書,對美術工作者和色彩研究人員也是一本有用的參考書。

    電蛺蝶的幼蟲和其寄主異色泡花樹

    殘鍔線蛺蝶

    1995年,桂林疊彩蝴蝶館成立,1997年5月,已經(jīng)是86歲高齡的李傳隆給該館題詞:“疊彩蝴蝶館是桂林山水中的一朵奇葩?!卑岩粋€蝴蝶博物館和桂林山水放在一起,盛贊它的價值,這表明李傳隆情系蝴蝶,至老不變。

    2005年1月11日18時,95歲高齡的李傳隆在北京去世。最近,筆者回老家樅陽,發(fā)現(xiàn)殘鍔線蛺蝶,和虞磊老師討論,又知此蝶寄主為金銀花。金銀花又名忍冬,開時初為白色,后為黃色。此蝶將卵產(chǎn)在金銀花葉上,其幼蟲噬其葉,化蛹成蝶。其神奇和詩意,吾以為超過莊周之夢。于是寫就《詠金銀花》:“忍冬花放美多姿,二色金銀顯偉奇。蝴蝶今知此中出,莊生曉夢不為詩?!币约o念與追思中國蝴蝶科學的先行者李傳隆先生。

    本文參考并引用了李傳隆、許自強的《萬里撲蝶》和許自強的《風塵撲蝶五十年》文字,在此致謝。

    猜你喜歡
    鳳蝶蝴蝶標本
    昆蟲標本制作——以蝴蝶標本為例
    鞏義丁香花園唐墓出土器物介紹
    紅星花鳳蝶
    COVID-19大便標本采集器的設計及應用
    綠鳳蝶
    金鳳蝶
    為了蝴蝶
    黑鳳蝶
    捉蝴蝶
    捉蝴蝶
    奎屯市| 许昌市| 曲靖市| 阜宁县| 南华县| 昌黎县| 安乡县| 灌阳县| 黄冈市| 凤阳县| 阿拉尔市| 岑溪市| 丰镇市| 通城县| 南江县| 南投市| 上饶市| 威信县| 商都县| 新津县| 额敏县| 武胜县| 九龙县| 峨眉山市| 同德县| 麦盖提县| 分宜县| 治多县| 临漳县| 金门县| 四子王旗| 康保县| 姚安县| 徐州市| 五寨县| 广东省| 淮安市| 涞水县| 上思县| 罗定市| 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