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兩組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有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李淑芬 徐洪嵐
[摘要] 目的 觀察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糖代謝及負面情緒的改善效果。 方法 選擇該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該次研究,時間為2018年1—12月,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使用綜合護理,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糖代謝及負面情緒變化。 結果 兩組護理前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有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應用綜合護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糖代謝水平及負面情緒,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極高。
[關鍵詞] 2型糖尿病;糖代謝;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a)-0143-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2型糖尿病臨床上較為常見,該疾病屬于終生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精神及軀體,長時間治療導致的經濟、社會地位、生活方式等改變,及并發(fā)癥的出現,均會造成患者產生不良情緒,對預后效果、糖代謝調控造成影響[1]。該次研究中,選擇該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對其實施綜合護理措施,觀察患者病情改善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該次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語言功能障礙,無法正常溝通患者;②存在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患者;③具有嚴重藥物依賴患者;④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完成該次研究,中途退出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患者;②全程參與該次研究患者。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5~82歲,平均年齡(52.56±1.68)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4.36±0.35)年;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2.52±1.54)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4.35±0.31)年。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患者情緒狀態(tài)變化,保持病房適宜的濕度及溫度,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實施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措施,具體包括:①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思想工作,提供患者足夠的照顧與關心,對患者參加社會活動及集體活動進行大力支持,樹立患者社會價值感,促使患者能夠早期回歸社會及家庭,恢復正常生活。
②指導患者學會血糖水平正確監(jiān)測方法,保持科學運動,可實施放松訓練及音樂療法,通過音樂的頻率、節(jié)奏和有規(guī)律的聲波振動,使自身分泌有利于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舒緩心理壓力,釋放不良情緒。
③告知患者自身疾病防治措施及基礎知識,提升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建立積極的認知模式,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從而提升患者治療配合度。
④護理人員可通過表情及語言對患者表達同情及理解,尊重患者隱私及個人愛好,取得患者信任,保持良好護患關系,樹立治療信心,傾聽患者內心訴求及顧慮,針對性解答患者疑問,控制患者情緒,促進患者快速恢復正常生活。
⑤護理人員針對患者需求,指導規(guī)化休息、生活、飲食時間,應根據患者飲食愛好及口味,制定個性化食譜,定時定量,避免高糖食物,并告知飲食護理的意義及重要性,使患者能夠配合。對室內燈光亮度進行調整,保證患者睡眠充足,指導患者及家屬注射胰島素方法,便于患者出院后也可繼續(xù)使用,定時查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告知醫(yī)師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使用SDS(抑郁自評量表)及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價患者負面情緒,50分以下則表示患者不存在焦慮、抑郁狀態(tài),51~60分之間表示具有輕度焦慮、抑郁,61~70分表示中度焦慮、抑郁,71分以上則為重度焦慮、抑郁,分數越高,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變化。
1.4? 統計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 17.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兩組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變化對比
兩組護理前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有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2型糖尿病臨床上較為常見,又稱為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該疾病產生因素與生活方式、年齡、種族、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具有密切聯系,以肥胖、消瘦、多食、多尿、多飲等為主要臨床癥狀。該疾病屬于終身性疾病,并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2]。
患者患有該疾病后,因為產生的并發(fā)癥,及社會地位、生活方式等改變,易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3]。據報道我國糖尿病抑郁、焦慮發(fā)生率在38.2%~52.3%左右。糖尿病患者產生抑郁及焦慮癥狀時,不但會對胰島素及糖皮質激素分泌造成影響,導致其血糖水平異常降低及增高,并且對患者治療依從性造成影響,難以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控制,嚴重影響患者病情轉歸及糖代謝,從而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影響[4-5]。并且影響家屬的生活質量及情緒。應對其實施有效護理措施,提升治療效果。綜合護理可對患者治療態(tài)度進行改善,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并改善患者抑郁及焦慮等情緒。綜合護理是基于常規(guī)護理進行細節(jié)化,全面化的一種護理措施,通過個性化心理護理及暗示、鼓勵等方法,緩解患者悲觀、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樹立治療成功的自信心[6]。不但對患者實施降糖藥物治療,還可通過科學運動鍛煉、行為干預、認知干預等護理措施,改善患者不良情緒,降低其血糖水平,有效提升其自我護理能力,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延緩疾病進展,防止產生糖尿病并發(fā)癥。護理人員通過靈活的溝通技巧及過硬的專業(yè)水平,提供患者有效、安全的護理措施,防止產生醫(yī)療糾紛,保證護患之間良好關系,提升護理質量[7]。
該次研究中,兩組護理前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有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促進患者病情改善,對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措施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可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狀態(tài),降低其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具有臨床使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素平, 張健, 姚溪. 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負面情緒及糖代謝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4):24-26.
[2]? 招少玲.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糖代謝的影響及護理體會[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86(12):202-203.
[3]? 邵喜風. 連續(xù)性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代謝水平的影響[J]. 飲食保健, 2017, 4(2):89-90.
[4]? 黃奕燕. 個體化營養(yǎng)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的影響[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78(5):709-711.
[5]? 師福香, 羅艷, 張晶. 個案管理及隨訪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指標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18, 42(5):112-113.
[6]? 韋海英,呂躍沖,梁雁芳,等.連續(xù)性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和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5,77(25):82-85.
[7]? 張華琴. 2型糖尿病病人情緒和生活質量的變化及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J]. 全科護理, 2015,65(23):2289-2291.
(收稿日期: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