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香
我們教學中要向生活開放,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感悟,能激發(fā)熱情,從“要我寫”到“我要寫”。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指導學生寫作的方法,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一、就地取材,激發(fā)寫作興趣
農村天地廣闊,生活豐富多彩,自然風光,風土人情,農家生活皆為學生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學中,我把適合農村生活的習作題材,或向學生作口頭描述,或展示相關的圖片,或放一段錄像等,以激發(fā)學生對景物的熱愛之情。比如,一次作文要求:“描寫一處景物,先仔細觀察,再按一定順序寫下來,還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辈簧賹W生認為:我們身在農村,面對本鄉(xiāng)本土這些熟視無睹的景物,哪有什么稀罕的景物可寫?為此,在作文指導課上,我從農村拍了一些家鄉(xiāng)的一些風土人情照片,在班上進行了展示。大家饒有興致地欣賞著散發(fā)著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照片,邊看邊交談。他們感到家鄉(xiāng)這些熟視無睹的景物,似乎勝過了遠方的名勝古跡,真切地感受到鄉(xiāng)村也有寫不完的美麗風景。他們心中油然而生出不吐不快的感覺,此時,我再要求學生寫自己家鄉(xiāng)的景物,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加強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我要求每個學生一學期至少買兩本書,一本班級共讀書目,一本是親子共讀書目。班級共讀的書,我讓學生利用閱讀課和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閱讀。親子共讀的書,讓學生利用在家的時間跟父母一起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大量閱讀,不管是課文中的,還是課外讀物中的,只要遇到好詞佳句,就摘抄下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要啟發(fā)學生把課外閱讀的知識準確運用到習作中去。
三、創(chuàng)設情境,煥發(fā)習作欲望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占據豐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興趣在具體形象面前、具體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發(fā)。如:在臘月的一天下午,天氣非常冷。這時正上語文課,學生在教室里做作業(yè)。突然外面飄起了雪花。學生發(fā)覺室外天氣發(fā)生了變化,有的馬上就發(fā)出了感嘆:“哇!下大雪了!”于是教室里的小腦袋像是有人指揮似的齊刷刷地扭向了窗戶這一邊。我抓住機會馬上讓學生認真觀察,把觀察到的情景寫下來。我先讓學生觀察雪花像什么,再讓學生看一下大雪過后校園里的景物有哪些變化。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寫。大約十多分鐘,《一場大雪》片段就寫出來了,學生對這樣的小練筆很感興趣,寫作效果很好。農村的學生,生在農村,長在大自然中,讓同學們擁抱自然:春看綠樹紅花,夏聽蟬聲陣陣,秋賞累累碩果,冬觀皚皚白雪。同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讓學生深深地體驗到大自然之美!
四、活動拓展,體會習作樂趣
小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動、好玩的特點,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學中我注意因地制宜,多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體會到作文的無限樂趣。
有一次,學校組織校園吉尼斯挑戰(zhàn)賽,不論年齡,都可以參加挑戰(zhàn)。挑戰(zhàn)的項目有:呼啦圈、單人跳繩、踢毽子、雙人跳繩、顛球等。當天下午正好有作文課,于是我就組織全班同學一起參與。比賽在歡快、緊張的氣氛中進行著,學生的情緒達到了高潮。接下來的作文課上,我及時把學生的興趣點引導遷移:今天的比賽精彩不精彩?玩得開心不開心?誰能把剛才比賽中熱烈歡快的場面、參賽者的緊張、可笑的動作、神態(tài)說給大家聽一聽。問題一提出,學生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把剛才活動的場面描述下來,于是我就揭示本次作文題目:《記一次×××比賽》。我問大家:“作文就是把剛才的活動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難不難?”學生回答:“不難?!痹谖胰詢烧Z交代了習作的要求與注意事項以后,學生便愉快地進行作文。這樣由比賽激發(fā)興趣,利用興趣遷移,指導習作,掃除了畏懼作文的心理障礙,學生學得愉快,作文普遍較好??磥?,有趣的活動和興趣盎然的玩樂,真的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和習作的欲望。
總之,在習作教學中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師在自己的實踐中多學習,多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