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匯是構成英語學習體系最為基礎的部分,因此英語詞匯教學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語境理論是目前應用于初、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理論,本文簡要介紹英語詞匯教學在初中課堂的現(xiàn)狀,據(jù)此提出語境理論的具體運用方法。
關鍵詞:語境理論;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傳統(tǒng)初中英語課堂授課模式中利用強化學生機械記憶的方式,教學效果難免差強人意。為此要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引入語境理論,在特定語境的交流過程中將對詞匯的記憶內化于心,培養(yǎng)學生靈活學習和記憶的學習能力。
一、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
(一) 忽視對詞匯的講解
初中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也是積累英語詞匯量的重要階段。目前許多英語教師也認識到了詞匯的基礎性作用,所以在授課過程中重點強調學生要利用課下時間進行反復抄寫、強化記憶的方式。而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留給教師講解教材內容和語法知識點,僅僅對個別重點詞匯加以講解,其余常見詞匯則要靠學生課后自主識記。因為缺乏教師對詞匯的有效引導,學生唯有采取機械化的記憶模式,學生識記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對詞匯的記憶也往往不扎實。
(二) 忽視對詞匯按層次劃分
初中生的英語詞匯量積累程度達到了一定水平,在新詞匯和原有詞匯相互融合記憶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記憶混淆的現(xiàn)象,而且隨著新知識的不斷沖擊,遺忘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為此,作為學生英語詞匯學習引導者的教師,要意識到幫助學生掌握單詞記憶方法的重要性。但實際的教學現(xiàn)狀是,英語教師往往意識不到要對學生所學習的詞匯進行重點詞和常用詞的層次劃分,幫助學生有意識、有計劃地展開復習,這也造成了學生英語詞匯記憶效率不高的現(xiàn)象。
(三) 忽視將詞匯置于語境中加以講解
英語單詞與漢語文字一樣,“一詞多義”是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同一個單詞在不同語境中,往往表達的意思有所不同,如若不加以及時區(qū)分,會導致初中生思維混淆的情況出現(xiàn)。但在實際的英語授課過程中,教師很少注意將詞匯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對其詞性等知識進行分析,限制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學習能力提高。
二、 基于語境理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的措施
(一) 重視對詞匯在特定語境中的講解
英語究其性質而言,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與語境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作為初中英語從教人員,首先要提高在課堂對英語詞匯的講解重視程度,尤其是對于重點詞匯進行重點講解,而常用詞匯也要加以簡要分析。其次,在重視講解詞匯的基礎上,將詞匯講解置于特定語境之中,讓學生感受特定語境之中的詞匯不同含義,要如何加以理解的技巧。
以仁愛版八年級上冊英語詞匯“against”為例,這個單詞本身為介詞,本意含有表示反對、逆、違背、倚靠、映襯、相對等等多個含義,英語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鼓勵學生對詞匯在該語境中的含義進行大膽猜測:
T: Now look at the poster. Here is the news. Our class is going to have a football game against Class 4 at 5:30 this afternoon. Would you like to cheer them on?
為了幫助學生對單詞against這個單詞在該語境中的意思進行猜測和大膽假設,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日常班集體之間組織足球賽的比賽的場景圖片,學生通過情境中的足球賽圖片和英語對話語境中,能夠很快猜測出單詞“against”在這段對話中表示“對抗”的含義,進而快速做出回答:
S: Yes, wed love to.
(二) 建立新舊詞匯之間的語境聯(lián)系
初中英語課堂隨著年級越高,學生所接觸的新詞匯也隨之增多,教師可以據(jù)此培養(yǎng)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聯(lián)想思維,建立詞匯之間在語境上的聯(lián)系。比如,在學到“classmate”這個復合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之拆分成“class”+“mate”兩個單詞的組合,學生就會記住classmate(同班同學)是由表示班級的“class”和表示伙伴/朋友的“mate”所組成。學生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classroom”這個復合詞,幫助學生回憶已有知識。以此類推的還有與學生相關的notebook、football等等詞匯。
(三) 在不同語境中,對比詞匯用法
同一個單詞或詞組,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就要借助不同語境中的詞匯用法加以對比,幫助學生進行具體語境下的區(qū)分。
還是以仁愛版八年級的英語教材中單詞為例,學習“mountain”這個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列舉兩組短句加以對比:
A: She likes sports very much. She often goses mountain climbing on Sundays.
B: Do you know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China?
兩句短語中,同樣是名詞mountain,一個是單一的名詞,另一個是名詞短語,同樣表示“山”,但用法卻不相同。
(四) 善用名言警句中詞匯的用法,幫助學生積累英語知識
英語學習中,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作為初中英語教師而言,要善于利用這些帶有積極作用的名言警句和民諺常識,提高學生對英語興趣的基礎上,引發(fā)學生對特定語境中詞匯的用法思考。
勞逸結合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都深知的道理,也是我國教育普遍強調的學習方法,這句有實際意義的常識用在英語民諺中,是這樣進行表述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要變傻)。該句中的“make”既有動詞制造、生產(chǎn)之意,又有名詞(機器、設備等的)品牌、型號之意,但是在本句中,卻表示“使之……”的含義。初中生通過學習教師教授的名言警句,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量,還能引導學生通過留意名言警句中個別單詞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加深對該詞匯用法的積累,為日后英語知識體系的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根據(jù)我國目前初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加以分析,結合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的教學實例,進一步指出基于語境理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的措施,希望對提高我國目前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杜蘭.語境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實踐與訓練,2018(8):126.
[2]付紅新,馬鐵川.語境理論在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雜志,2017(8):65.
作者簡介:
周興瓊,云南省麗江市,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