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初中生的主動性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活動的教學。對此,教師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發(fā)揮出案例教學法的相關作用,提升教學的質量,從而給初中生的道德品質奠定基礎。本文主要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特點,探討了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當前很多學校對道德與法治不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師很多都不是科班教師,教學的方法機械、畫重點等,教學課堂沉悶,初中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不感興趣。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越來越嚴格,然而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素質是人才的標配,對此,學校必須要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調動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一、 課前精選案例,引導學生討論
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案例,如果想要發(fā)揮案例教學法作用,提升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選擇合適初中生的相關案例。選擇的相關案例要適合課本的知識點,需要吸引初中生的眼球。教師在精選案例的時候,需要知道以下幾點內容:第一,案例的知識點需要和課本知識點的內容大致一樣。案例教學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一種方式,道德與法治最后還是要進行課本教學。第二,案例的選擇需要貼近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案例具有真實性,是真實存在的。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互聯(lián)網上進行查找,也可以進行相關的調查工作,制作出具有真實性的案例。比如,教師在講解《法不可違》這章節(jié)的時候,可以運用當下的新聞、初中生熟悉的事情或者是娛樂新聞等制作案例,這樣可以讓初中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課堂當中,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小組進行交流討論,青少年的我們,應該怎樣遵紀守法?讓初中生以法律宣傳大使的身份來進行意見表達。讓初中生回答,教師進行總結:遵紀守法是社會和諧共進的重要保證。
二、 注重深度解析,融入人文素養(yǎng)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當中,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都是理論知識為主要,具有抽象性,對此,初中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時候會有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利用案例教學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把抽象的課本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初中生更好的學習理解,從而提升初中生的人生素質。此外,初中生在進行案例分析的時候,不應該只是停留在案例的表面上,應該重視案例的深度分析,探索案例的本質意思,這樣對于初中生的人生素質提升具有更大的幫助作用。比如,教師在講解《誠實守信》這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歷史故事來設計出相關的案例,融合孔子的學生曾子的故事作為案例分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去,曾子的兒子哭鬧也想上街,但是曾子的妻子為哄他不要跟著,于是說“我上街回來給你殺豬燉肉”,但是在曾子妻子回來之后,曾子正準備磨刀殺豬,妻子說“我是為了哄兒子,你怎么真要殺豬”,曾子認真地說“我們大人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需要說話算數,這樣孩子才能聽話”。最后,曾子真的把豬殺了。在講完案例之后,教師讓初中生解析“在案例中體現(xiàn)了哪些知識”初中生進行思考。知道了誠信的重要性,誠信是我國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是每個公民價值的體現(xiàn),對初中生樹立誠信意識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 結合實際生活,培養(yǎng)實踐能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要指引初中生學習相關的知識,這對初中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對初中生的發(fā)展起著積極作用。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當中,教師的教學不應該只是局限在課堂上,還應該回歸日常生活,以日常生活的角度來分析相關的問題,這對提升初中生的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的時候,從日常生活為出發(fā)點,具有針對性的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初中生的案例,這樣可以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在講解《服務社會》這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初中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相關人物或者事物,引導初中生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讓初中生體會服務社會的重要性。在選擇課題上,教師把初中生收集的相關案例、自己體驗等設計成為教學案例,讓初中生進行交流、討論,分析服務社會的重要性,我們?yōu)槭裁葱枰丈鐣窟@樣的案例教學可以讓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服務意識,給初中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四、 結語
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在新課改要求下,需要教師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多樣化的進行道德與法制的教學活動,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教學,設計案例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初中道德與法制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步洪波.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15):119.
[2]張永輝,周蓉華.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58.
作者簡介:
敏仲義,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臨潭縣長川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