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晶晶 毛雅杯 張玉倩
摘要: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之中,以體育、美術、音樂為代表的學科備受關注,許多老師開始將自己的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積極的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穩(wěn)定提升,其中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程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實現了快速的發(fā)展,這些學科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有關鍵的作用和價值,體育老師必須要關注不同教學策略的合理使用,抓住該學科教學的具體要求,保證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之中,實現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穩(wěn)定提升。
關鍵詞: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程;教學探析
一、 引言
作為高校教育階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師必須要積極的應對來自時代的挑戰(zhàn),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引導之下對現有的教學內容和形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yōu)化升級,不斷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障學生在武術訓練的過程中實現個人身體素質的穩(wěn)定提升。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fā)現,我國高校在開設公共體育武術課程的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分析,實際的課程設置過于落后和傳統(tǒng),無法保障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合理比重,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 各級學校開展武術教學的現實狀況
武術教學屬于一種競技性的教學項目,許多人十分關注高層次的體育活動,許多學校開始將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明確這一重要的學科要求和教育標準。如果站在更加微觀的角度進行分析,那么對于武術教學來說,除了存在許多的競技性之外,還有一定的服務價值和實踐作用,對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鍛煉都是意義重大,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學校體育教學,學術界和理論界也明確強調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促進我國的穩(wěn)定建設與發(fā)展意義重大。學校必須要將文化建設與體育活動的開展相聯(lián)系,不斷的豐富現有的體育文化內涵和基礎,充分的發(fā)揮文化的強身健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保證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之中實現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穩(wěn)定提升。與其他的體育項目相比,武術的功能更為多元,存在極高的價值,學術界和理論界也高度認可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武術老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明確武術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發(fā)展要求,嚴格按照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對后期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
但是結合相關的理論調查不難發(fā)現,許多高校在落實這一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有的高校已經將武術與現有的教學計劃相聯(lián)系,但是武術教師數量比較少,有一部分學校直接由其他專業(yè)老師來完成武術教學實踐活動,這些老師對武術知識的理解較為淺顯,最終導致實際的教學質量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其次非武術專項老師的動作規(guī)格與實際的專業(yè)教學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過程之中,極少有老師能夠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所采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過于落后和傳統(tǒng),只將簡單的武術技巧教給學生,沒有嚴格按照教學規(guī)律進行實踐引導。
最后非體育專業(yè)學生個人的身體素質相對較差,不符合武術教學的基本要求,部分高校沒有意識到這一現實問題,直接按照學生的意愿來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不僅加大老師的教學壓力,還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三、 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程教學對策
針對上文提出的各類不足,我國高校在落實公共體育武術課程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對策,不斷的對該課程的改革要求和標準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更好地體現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利用。
(一) 樹立與時俱進的培養(yǎng)目標
一個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不僅能夠體現武術課程教學的作用和優(yōu)勢,還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在落實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程教學實踐之前,老師必須要嚴格按照目前課程教學的核心要求設置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更好的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發(fā)展。其中老師需要注重觀念的轉變,積極的解放思想,盡量避免武術被其他項目所淘汰,其中健身武術尤為關鍵,老師需要立足于學生個性化成長發(fā)展的實質需求保障武術教學內容的科學化和基礎化,不斷的推動基礎教育改革工作的大力落實。
(二) 構建新的課程內容體系
與其他學科相比,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程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為了保障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大力落實,老師在教學實踐之前必須要構建完善的課程內容體系,明確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的核心要求,立足于學生在武術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對內容和形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yōu)化升級,保證學生在武術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身體素質、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其中武術教學需要圍繞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來進行相應的分析,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實踐,注重技法訓練和研究,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保證學生既能夠掌握一定的訓練技巧,又能夠提高個人的武術素質。
(三) 拓寬武術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在完成前期主題教學實踐活動之后,老師還要積極的拓寬武術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充分的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儀器和設備,體現整個教學的終身性、娛樂性和健身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武術鍛煉行為習慣。
四、 結語
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程教學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老師必須要充分考慮不同的影響要素,關注理論教學與實踐研究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和互動,將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融入主題教學環(huán)節(jié),促進素質教育的大力落實。
參考文獻:
[1]趙學功.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程教學的探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5):194+196.
[2]王建超,姜鳳云,李云清,等.太極功夫扇融入云南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價值探析[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5(12):50-51.
[3]李岳.高校公共體育武術課分層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2.
作者簡介:
段晶晶,河北省保定市,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
毛雅杯,青海省西寧市,青海省體工一大隊;
張玉倩,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第二業(yè)余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