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實施以來,廣大語文教師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改革,以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活動為起點,調整教學關系、改革課堂結構和教學方式,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形成了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對于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
一、 情感的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把語文世界里積極豐富的情感融入課堂,才能讓語文課堂情感飛揚,讓兒童生命靈動,情感放飛,思想碰撞,才能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探究的氣氛中學習,全面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一)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fā)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我要說”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時,我通過問題:你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第一歲的生日在什么時間嗎?引出課題《開國大典》,隨后播放課件《開國大典》片段(課件),然后讓學生說說:該片段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提出自己看到課題后產生的疑問,最后讓他們帶著心中的疑問,結合自學的生字新詞用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
(二) 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老師,將會讓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飽含熱情地學習。
(三) 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以及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我們只有永好它,才能使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堂佳境。
二、 交流的課堂,體現(xiàn)學生合作的精彩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其實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無法限量的:我在教學時學生對“請、清、情、晴”這些形近字總是弄混,我就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他們自己思考,通過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竟得出了如此答案:“太陽出來天就晴,灑水掃地才清潔,說話相邀方為請,心里有事想事情”。
三、 開放的課堂,彰顯學生個性的飛揚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我們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只有在開放的課堂中去體現(xiàn),確實,作為教師,他的職責就是在創(chuàng)設的自然教學環(huán)境中營造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文化氛圍中得到釋放,在自主探究而又奮發(fā)進取的氛圍中展現(xiàn)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構建開放的課堂呢?
(一) 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空間
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轉變?yōu)閷W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在學生整個學習活動中作引導。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做到以下轉變:由教師權威變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增強學生苦學變樂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由單純的說教轉變?yōu)槎嘞蚪涣?由一味批評學生轉變?yōu)橐员頁P為主,讓學生品嘗成功;由害怕學生在學習上出錯轉變?yōu)樵试S學生出錯,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意見。如在《蟋蟀的住宅》一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學習需要來確定教學著力點。先讓學生自學,課前預習課文,查閱有關資料或進行實地觀察;然后讓學生談一談已經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靠小組的力量來解決;接著把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我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選擇;最后確定了這一課的學習重點。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參與教學目標的制訂。這樣,學生擁有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就更有利于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能力,進而實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二) 多設計開放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的學習情境。我認為教師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去設計問題:第一,問題本身具有啟發(fā)性,也就是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第二,問題要具有開放性,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應讓學生能從各個思維的角度和方向尋找答案;第三,問題應總是能引起思維的興趣,有引起對話的魅力,就是孩子與問題的對話,同時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引起對話。
比如我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有一位老師教學《烏鴉喝水》時,以問題“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為結尾,把思索空間留給學生,在“想”中張揚個性。這樣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有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想說、會想、合作、探索的興趣。學生的回答是很難預料的,因而開放性問題情境的設置,猶如一方強勁的催化劑,有力地催促著個性的種子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四、 感悟的課堂,提高學生能力的增長
感悟既是一種心智活動,又是一種情感歷程,同時它還是一種情感體驗。感悟不是告訴,而是激勵,是喚醒,是點化,是體驗。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力圖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不光有理解,還要有發(fā)現(xiàn)。如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我就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要乘著新課改的春風,徹底更新教育理念,努力營造學生需要的語文教學課堂,拋棄那些形式主義的東西,不作秀,不虛浮,牢記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讓學生在愉快、活躍的課堂氣氛內主動參與學習知識的全過程。
作者簡介:
黎茂濤,貴州省仁懷市,貴州省仁懷市鹽津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