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寧
【摘要】德育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涵,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時機進行德育教育,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讓德育走進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德育;小學數(shù)學;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這些要求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數(shù)學我們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所以我們數(shù)學教師的主要任務除了傳授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以外,同時也要結合數(shù)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步提高滲透的自覺性,使思想與精神真正走進學生心田,最終積淀成良好的品質,達到“潤物無聲”的最佳效果.
一、挖掘教材,適時滲透愛國教育
祖國,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愛國主義教育是小學數(shù)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國有著燦爛的古代文化,當了解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時,必然會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國還有許多數(shù)學家,對世界數(shù)學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故事,也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如劉徽、祖沖之、陳景潤……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介紹.讓學生了解這些數(shù)學家們的重大貢獻,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創(chuàng)造的價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比如,在學習圓周率π的知識時,學習應用時一般取π≈3.14,學生要掌握并且應用根本用不了一節(jié)課.因此,我們可以把π值發(fā)現(xiàn)的歷史過程講給學生聽.我國在公元前100多年的《周髀算經(jīng)》里就記載著“周三徑一”,南北朝的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這是世界上最早精確地推導出π的7位小數(shù),比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由此,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鼓舞學生不斷探索、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
又比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可以引導學生在日歷上找出重大紀念日,如“國慶節(jié)”“勞動節(jié)”“中秋節(jié)”等,以增加學生的社會常識.在應用題教學中,選用的題材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如做好事、綠化種樹、節(jié)約用電用水、積極鍛煉、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對比等事例,使學生在解題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再比如,在教學比例尺的應用時,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最想去的地方(北京、臺灣等),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國情教育,增強他們的愛國熱情.
二、重視教學過程,及時滲透德育教育
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學過程中,每時每刻都閃現(xiàn)著德育教育的身影,我們在對學生傳授教學知識時,一個章節(jié)、一個知識都可以引入品德教育內容,甚至一句話、一道隨堂練習題也能夠把品德教育內容插入進去.
比如,在講解比和比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黃金分割”的概念,向學生闡述美學、審美等相關概念,并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符合“黃金分割”比例的建筑物或事物等,如向學生展示法國埃菲爾鐵塔、古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等建筑物圖片,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比例”的概念,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美學思想,陶冶學生情操.另外,在講解圖形旋轉、對稱等知識過程中,教師同樣可以在其中融入美學教育,指導學生利用基本圖形去設計一些美麗的圖形,讓學生學會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使學生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
在教學“重量單位”時,補充“每人節(jié)約一粒米,全國14億人可以節(jié)約14億粒米,重量是3465000克,合多少千克?”的習題.學生算出合3465千克的結果后,教師馬上告訴學生這些米大約可以供24人吃一個月.以此教育學生要節(jié)約一粒米、一滴水,養(yǎng)成節(jié)儉的良好習慣.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滲透德育教育
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聽過一節(jié)“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師這樣設計如下游戲導入新課:“用掌聲表示得數(shù)”.教師口述: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幾個蘋果?學生們擊掌兩下.教師板書:每個小朋友分得2個蘋果;把2瓶飲料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幾瓶飲料?學生們擊掌一下.教師板書:每個小朋友分得1瓶飲料;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幾個蛋糕?沒有掌聲.教師問:為什么沒有掌聲呢?學生們回答:“半個蛋糕不能用掌聲表示”.教師夸獎學生們:“你們真聰明!”從而揭示課題.使學生們真實地感受到,分數(shù)的產(chǎn)生,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而不是數(shù)學家們硬性規(guī)定的,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德育教育的滲透,既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更要符合學生的心理.數(shù)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更應充分把握好學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效果.如在一年級“認識人民幣”教學后,可以設計“小小商店”購物活動,通過由易到難的三次活動,使學生親自體驗如何使用人民幣,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態(tài)度和交往的能力,同時要教育學生愛護人民幣,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總而言之,在對小學生進行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深入挖掘教學中的可用資源,充分借助教學資源來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并將這一理念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的開展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把握學生的思想命脈,觸動學生內心,讓德育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們的心靈深處.
【參考文獻】
[1]李壽輝.小學數(shù)學德育教育教學滲透淺析[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5(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