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曙軍
【摘要】在對混凝土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裂縫問題屬于影響施工質量的重要原因,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一些有效措施進行利用,來實現(xiàn)對裂縫的控制,盡可能的使結構不會出現(xiàn)裂縫,或者結合實際情況盡可能的對裂縫的寬度與數(shù)量進行減少,避免一些有害裂縫出現(xiàn),同時使工程的整體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保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本文探討了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縫成因與治理措施。
【關鍵詞】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縫;成因;治理措施
混凝土裂縫一直是建筑施工過程的一個棘手問題。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我們各方人員,不管是施工人員還是技術人員,都應該努力探究,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進步。我們應該根據(j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后找到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從而能夠合理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
1.1溫度裂縫的成因
這是混凝土建筑結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裂縫,它的形成主要與溫度有關。混凝土是一種由不同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水泥、骨料、摻合料、外加劑和水等。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加之受到外部條件的約束,從而使得混凝土無法自由冷縮,這樣一來,混凝土的內部就會出現(xiàn)拉應力,進而引起開裂。工程實踐表明,溫度裂縫多出現(xiàn)在一些大體積混凝土的表面,或是工程所在地溫差變化大的建筑當中。
1.2 干縮裂縫
通常情況下,混凝土在硬化的過程中,水泥漿中的水分會不斷蒸發(fā),由此會導致混凝土產生干縮,這種收縮具有不可逆的特點。當混凝土內部與表面的水分蒸發(fā)程度不同時,便可能引起干縮裂縫。在混凝土建筑結構中,干縮裂縫的表現(xiàn)形式以平行線和網狀線居多,裂縫淺且細,寬度一般不會超過0.2mm。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干縮裂縫多發(fā)生在平面部位,這種裂縫的形成主要與水灰比及混凝土拌制材料的用量有關。
1.3 沉陷裂縫
此類裂縫的產生主要與地基基礎的不均勻沉降有關。同時,若是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模板剛度不足,或是模板支撐的間距過大,也可能引起沉陷裂縫。尤其是在室外溫度較低的冬季,如果模板支設在凍土層上,隨著凍土的融化,會生產不均勻沉降,從而使混凝土結構出現(xiàn)裂縫。在建筑中,沉陷裂縫的表現(xiàn)形式以貫穿為主,其寬度與沉降量成正比關系,當?shù)鼗A變形趨穩(wěn)定之后,沉陷裂縫也會隨之基本穩(wěn)定。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治理措施
2.1嚴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質量
原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混凝土的結構的質量,為此應當加強對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要求選擇材料。在保證主要原材料質量的同時需要關注各種輔助材料的質量,保證混凝土結構的穩(wěn)定性。嚴格控制混凝土材料水灰調整的比例,保證混凝土的硬度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合理使用外加劑,通過對材料和混凝土配比的嚴格控制,從源頭上避免出現(xiàn)各種結構裂縫。
2.2科學設計配合比
依據(jù)建筑工程施工要求,施工人員盡可能以低水化熱的水泥為主,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等。對于粗骨料來說,盡量挑選0.005m~0.04m 的連續(xù)級配石子,同時還要確保其中的含水量<1%。不僅如此,施工人員還應當從眾多細骨料中篩選出適量的粗砂原料,使其水量保持在<3%的范圍內,并將此當作依據(jù)來制作混凝土,這樣才能減少水分出現(xiàn)流失的情況,同時還可以對水化熱狀態(tài)進行科學控制。除此之外,還應當科學選擇粉煤灰、磨細II 級減水劑等,以此來增強混凝土的粘塑性,對坍落度加以優(yōu)化,將滿足泵用標準當作參與依據(jù),對攪拌站工作效能進行全面性提高。
2.3加強溫度的控制工作
要想保證施工質量還需要控制施工溫度,最好保持在28℃左右。在溫度較高的時候,能夠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護,以保證建筑工程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假如某一天的最高溫度是30℃以上,那么施工時間就應該集中于晚上與早上。在溫度過高時,可以采用集料來降低溫度。為控制混凝土進出倉的溫度,我們可以采用加冰的方式,使混凝土的溫度在28℃或以下。如果建筑現(xiàn)場的溫度高于35℃,則應該立即停止施工。在混凝土的拌和過程中,適當?shù)臑⑿┧谒槭瘔K上,這樣能夠有效起到降溫的作用,從而降低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適當條件下,在混凝土內部設置降溫水管會更好的起到全面降溫的作用。加快在澆筑混凝土時的速度和時間,是進行混凝土降溫的關鍵。對于施工的時間和混凝土暴露的面積一定要合理,選擇性能優(yōu)良的混凝土,可以增強抗裂的效果。在混凝土中加入減水劑可以有效防止泌水,增加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達到更好的抗裂效果。
2.4加強對澆筑過程的控制
①在開始混凝土澆筑工作前要確定好澆筑的范圍和澆筑的合理時間,并且估計出可能發(fā)生混凝土裂縫的位置,以此來配置出合理的混凝土配比,減少混凝土裂縫產生的概率。②當澆筑工作完成以后,因為重力作用施工材料中的骨料會不斷的往下沉,可能會使一些骨料停留在混凝土的上半部分,然而混凝土的表面經常會有浮水現(xiàn)象發(fā)生,這兩種因素混合后很容易就產生伸縮型的裂縫。所以現(xiàn)場施工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在混凝土凝固前對混凝土的表面再按壓一次,防止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接著,施工單位需要注意在澆筑工作結束后的一天時間內,禁止進行一切吊卸材料的工作,主要是由于吊卸材料時會發(fā)生較為劇烈的震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混凝土結構的穩(wěn)定性。③檢驗混凝土強度時要嚴格按照標準,保證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施工質量,只有混凝土的指標達標后后續(xù)的工作才能有效進行。進行澆筑工作時,也可以設置一些模板或者腳手架在樓板的表面,這樣可以分散混凝土施工時的應力,防止建筑物的樓板出現(xiàn)裂縫,保護混凝土不受到外界沖擊的影響。
2.5做好混凝土結構保護工作
在混凝土制造完工后對混凝土進行保存,也要選擇較為適合混凝土的環(huán)境,盡可能地不對其造成傷害,該過程需采取專業(yè)的措施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
混凝土的養(yǎng)護工作對混凝土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影響,包括自然養(yǎng)護以及蒸汽養(yǎng)護,對于養(yǎng)護方式的選擇,要根據(jù)土木工程的施工環(huán)境,以及自然因素等進行選擇,盡可能地要確?;炷磷陨淼馁|量,避免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及時補充水分,減少混凝土水分的蒸發(fā),以這幾個目的為準采用最為有效的養(yǎng)護方式。
2.6裂縫的處理
2.6.1 表面封閉法
適用于經鑒定為微裂縫或是淺型裂縫,這種方法施工簡單,不影響結構強度,在裂縫表面處使用聚合物水泥膏、彈性密封膠或滲透性防水劑,可以有效地恢復混凝土表面的完整性和防水性,同時美化了外觀。
2.6.2 壓力灌漿法
針對寬度大于13mm且深度較大的裂縫,在不破壞結構強度的前提下,使用壓力灌漿設備將化學灌漿材料注入到裂縫處,恢復結構整體性、防水性及耐久性。
2.6.3 填堵法
可部分恢復結構強度和耐久性,對經鑒定為寬大裂縫或由鋼筋銹蝕導致的裂縫,沿裂縫產生的方向將混凝土鑿成“U”型或“V”型槽,灌入相同等級的混凝土等修補材料。
2.6.4 結構補強法
適用于因超荷載產生的裂縫、裂縫長時間不處理導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災造成的影響結構強度裂縫,通常采取斷面補強法、錨固補強法和預應力法。修補后應做材料試驗、鉆心取樣試驗、壓水試驗和壓氣試驗等檢查。
綜上所述,現(xiàn)階段,個別工程中存在著如混凝土強度不夠,混凝土結構裂縫等問題。因此,嚴格依照工程建筑對混凝土結構實施技術的具體要求來操作,保證混凝土結構質量,從而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磊.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治理措施[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7(14).
[2]張曉曦.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縫的成因及改進[J].四川水泥,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