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方
(遼寧省盤錦市大洼區(qū)平安學校 遼寧 盤錦 124000)
人們把教師比作是蠟燭、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師也應該象蠟燭一樣給學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園丁一樣精心栽培心愛的花草,對學生要親切關懷、耐心幫助、平等相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傾注全部的愛。這種愛是對學生嚴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統(tǒng)一,是對學生未來的深切關注,這種愛應該是經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給學習好的同學,而對“后進生”冷若冰霜。因為教師的歧視和偏心,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挫傷自尊心,從而導致他們拒絕教師的一切要求,產生逆反心理,自暴自棄,覺得前途渺茫,最終就會棄學。
教師要想贏得學生的尊敬,就必須主動的接近學生,了解學情,熱愛本職工作,認真?zhèn)湔n,上好每一節(jié)課,把自己所有的知識全部傳授給每一個學生。真誠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也是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要及時批評教育;教師本人有了錯也應該學會說“I’m sorry.”并注意改正,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畫”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是一種最直觀、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因為它有著特有的信息溝通作用,能提示語言與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且可以提高學生學英語的濃厚興趣,教學效果也十分好。具體方法是:首先教師舉著自己的畫邊問邊答,倒如:要教學“小汽車”這個單詞,教師就可以指著畫提問“What's this”?“It's a car”反復指著畫多說幾遍“Car”,這時學生一看就會明白,然后教師又可以要學生們拿出自己先畫好的“小汽車”卡片來進行兩人間的問答練習。
“唱”的運用。英語歌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添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如:知道有學生過生日時,教師就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給他唱生日歌,這樣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集體的思想。
“演”,表演是一種讓學生熟練掌握句型和課文,增強運用學過單詞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水平的有效活動。在介紹課文時,教師進行示范表演,是一種導入新課常見的教學方法。如“I'm writing,I'm singing,I'm reading a book”等。每次表演的內容是根據所學課文的句型靈活自由地表演,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運用英語的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一味的“教”,學生只是進行反復的記憶,對于一些固定句式和語法只能死記硬背,并沒有很好的去理解。針對這一弊端,應使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互動起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更多的是起到引導的作用,采用一些靈活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把課文中的內容以話劇等形式表現出來,或者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編排內容,教師從旁指導。這樣可以用靈活的方法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之中,同時又能讓學生很好的把所學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更容易滲透和理解。其次,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實物教學等多種方式,讓英語教學的內容以靈活立體的形態(tài)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不只是去學習面前枯燥的課本,更是去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甚至是新的邏輯。最后,要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輕松而快樂的事情,而英語又是一門有意思的學科,讓學生愿意傾注更多的精力,更有激情的去學習。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致“兩極分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英語有一則諺語說,“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導入新課 要講究藝術。根據教學內容你可設置一個懸念吸學生;也可提出一個發(fā)人深思的問題,抓住學生;也可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 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設置情景。一堂課就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和發(fā)展,也要有一個好的結尾。根據不同的情況下課前可給學生設置一個新的“懸念”,留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放一遍課文錄音,讓學生小結一下課堂主要內容,唱一首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