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吳集中心小學 熊海霞
人們對周圍客觀事物的存在會有不同感覺,而這種感覺就是我們所說的情感。將情感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是教學方式調整的其中一個目標,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樂于學習語文學科,更好地領悟到語文帶給他們的深刻情感以及高尚品質,促使小學生更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將情感教育融入低年級的教學中,不僅讓教學者調整授課方式,采用更合適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也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如今的學校中,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基本都是授課教師一個人的演講模式,學生在下面能做到的,只能是知識的吸收,被動地記住老師所講授的內容。這種授課方式,導致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學生不能夠完全吸收授課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促使小學生對語文學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喜歡授課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因此,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使得小學生不喜歡語文學科,不想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如果我們通過情感教育,就完全改變了語文以往的授課方式。進行情感教育既能使學生的人格教育得到強化,也能使語文的教學目標得到有效實現。
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會造成學生的接受程度、喜愛程度均有所不同,授課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活動影響學生情感,進而導致員工精神需要發(fā)生改變,做到情感教育與語文教學的優(yōu)化整合。由于情感教育與語文學科之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使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若語文授課者僅通過“單一傳授”,讓學生被動接受授課教師傳授的知識,會對學生的情緒造成一定影響,這樣會造成授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拉遠,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教學活動心生抵觸,不愿接觸語文學科。
想要落實情感教育,授課教師就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及課堂上要講授的知識,結合現代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形象的學習氛圍。授課教師可以采用PPT、插圖等形式,作為授課方式的一種途徑。通過情境再現讓學生有一種身在其中、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他們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我們要講授《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程的時候,授課教師可以先自行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讓學生對這篇課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與認識,再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課件,在這篇課文中描寫了小興安嶺生長的各種樹木,如紅松、白樺、松柏等等以及春夏秋冬小興安嶺的美景,授課教師可以在這些地方為小學生們呈現出一幅幅各種樹木的樣子以及春夏秋冬小興安嶺美景變化的動態(tài)圖片,讓學生們在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及課件中的場景,加深對這篇課文的了解,進一步了解這篇課文的意義以及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情感教育實施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授課時,授課教師要對小學生的心理做到深入了解,營造一個相對輕松、愉悅、開放的授課環(huán)境。在授課的過程中,要用和藹、親切的態(tài)度與學生進行互動,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愿意與老師進行相互交流,更好地吸收新知識。
例如,向學生講授《手術臺就是陣地》這一課程時,授課教師可以針對彩虹向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踴躍回答,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回答的內容肯定是不完整的,這個時候授課教師不要對他們的回答進行否定或是批評,要耐心地引導他們找到正確答案,給予他們肯定的評價,讓他們得到鼓勵,促使他們更愿意參與其中,讓小學生在互動的同時學到知識。
在進行低年級學生授課時,不僅要讓他們在課堂上學習知識,授課教師還要帶領學生參加一些跟課程有關的課外活動,通過參加課外活動,接受情感教育,增強情感意識。將知識融入課外活動中,使小學生通過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讓他們將在課本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
低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課文——《一次有趣的觀察》,當講授這一課程時,授課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遞觀察的樂趣之外,還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出課堂去大自然進行觀察,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同時通過觀察能夠將學生帶入另一個世界,促使他們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而通過學生們的觀察體驗,促進情感教育的增強。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使語文課堂變成了一個有豐富情感的另一個世界,使學生在這個世界里盡情遨游,接受和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采用情感教育,使小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授課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情感教學要實現的目標,在授課時使學生們在學習的同時豐富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