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巧芬
【摘 要】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寫作是其中的重要課程。教師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提取素材的寫作能力,更要鍛煉學生形成特有的寫作思維,使作文筆風鮮明、表達清晰、內(nèi)容充實。本文將闡述小學語文中生活化寫作教學的益處,以及生活化寫作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寫作;實施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與改革,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由于小學生語文認知水平較差,因此,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面表達能力,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所必不可少的課程。而生活化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重要標志。
一、小學語文中的傳統(tǒng)寫作教學
語文學科是保證我國文化傳播的基礎學科,作文則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國當下小學生寫作水平普遍偏低,詞不達意、語句不通都是常有的問題。語文教師往往采用不斷練習所謂“考試得分高的”方法,即在作文中穿插名人名言,好詞好句,一是湊字數(shù),二是鉆批卷教師不會認真閱讀每一個字的空子;有名人典故、開頭扣題、結(jié)尾扣題、字數(shù)達標、筆跡清晰,這樣,一篇得分不低的合格作文就“制造”了出來。學生沒有通過正規(guī)的學習方式提升寫作能力,反而因為應試教育的分數(shù)限制,被教師以功利的授課方式訓練成了一個個“模范寫手”。
學生形成效仿他人的寫作習慣,內(nèi)容空洞,毫無特點;一個班的學生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脫離實際生活,惹人乏味。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投入的精力不夠,學生學到的知識少,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脫離了“高分作文”的寫作框架,實質(zhì)上,什么都沒有學到。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寫作的教學益處
脫離實際生活的作文會顯得空洞無趣,很難引起閱卷教師的注意,也得不到理想的分數(shù)。相反,貼近生活的作文則會充實有趣,因為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滿樂趣與新鮮事物。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取材,運用寫作手法將新鮮事物融入到文章中去,使文章更豐富、更真實。學生在寫作時沒有卡頓,通過想象與回憶,便有一大堆的寫作素材涌入腦中,從而使文章一氣呵成,獲得理想的分數(shù)。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分清善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感受生活,這樣他們才能在寫作時使用生活中的素材,將文章貼近生活,有趣味感和真實感。
三、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當然,小學高年級的寫作教學還遠遠涉及不到藝術(shù)層面,但寫作素材來源自生活這一點,隨時適用。要想寫出的文章帶有生活氣息,內(nèi)容豐富且真實,就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眼睛。觀察生活,并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反而點點滴滴的小事更有親切感。
例如,《自己的小路》一課,本文生活氣息濃厚,采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講述家鄉(xiāng)一條“普通”的小路。路是普通的,但在作者的眼中和筆下,這條路是那樣的可愛,那樣的別致,一年四季,各色不同。每位學生的生活中都有這樣一條路,讓學生留出時間用心觀察,體會生活中這樣平凡的小事,才能理解生活帶來的美好與充實。
2.帶領學生廣泛閱讀,并給予指導意見
寫作的目的是抒發(fā)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也會有一定的藝術(shù)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光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是不夠的,也要學習并掌握一定的寫作手法與技巧。
例如,《甲午海戰(zhàn)》一文,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歷史評價;從多方信息中進行歸納總結(jié),用自己的考量與感受寫一篇讀后感;可以從清朝當時采取求和政策的原因、遼海和威海戰(zhàn)役的傷亡情況、簽訂馬關條約對清朝當時的沉重打擊等方面入手。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的共情能力,也能鍛煉學生通過閱讀自主學習和收集素材的能力。
3.促進學生寫作激情,融入生活化教學中
以前,小學高年級的寫作內(nèi)容多半是命題形作文,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寫作,內(nèi)容與形式都很固化,因此有不少學生對寫作失去興趣。而生活化寫作的教學模式則能打破這種僵局,轉(zhuǎn)變學生固有思想與認識,使學生感興趣、愿意學,從而主動學、堅持寫。
例如,在《蓮葉青青》一課中,作者先是花了大篇幅講述祖母家中的荷葉是如何好看,如何旺盛;隨后話鋒一轉(zhuǎn),祖母把辛苦培育的荷葉剪掉,送給小孩治病,雖然看不到美麗的荷葉,但祖母的心情卻更好了。這篇文章將敘事與情感相結(jié)合,借物擬人,抒發(fā)情感。學生在學習本課時,應當舉一反三,學習文章寫作的靈活性與連貫性,也可以思考自己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人或事,試著動筆寫下來,看自己能不能創(chuàng)造其他的表達形式。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學會引導,幫助學生打開觀察的眼睛,使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并運用平時積累的素材進行寫作,把作文寫得有血有肉,這才是生活化寫作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莊敏.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9(03)
[2]劉明月.探究如何突破小學高段語文寫作教學瓶頸[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