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華
按照慣例,值日生每天放學后要打掃教室??煽傆袔讉€“邋遢鬼”,隨手亂丟垃圾,導致值日生經(jīng)常很晚才離開學校。這可怎么辦呢?我嘗試著增加人手,但工具有限,而且那些桌子底下的邊邊角角還真不好收拾。關鍵是“邋遢鬼”依舊我行我素,給打掃衛(wèi)生的同學帶來很大麻煩,大家都滿肚子的不樂意。
為什么不從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入手,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每個人都參與到班級衛(wèi)生的管理和維護中,讓學生學會自己管自己呢?
第二天的班會課,我就以“班級值日生的‘去與‘留”為主題,引導學生討論。有的同學說,自己每天坐班車回家得半個多小時,因為值日,回到家時天都黑了;有的同學說,值日生總在最后,走路連個伴都沒有……看來我的擔心不是多余的。我當即宣布,從今天開始,放學后不值日了。話音剛落,就聽到有同學在下面響應:“太好了!太好了!”也有同學提出質疑:那教室還不成了垃圾場?
我說出了我的想法:利用周一和周三學校大掃除的時間集中收拾兩次,其他時間,每個人要自覺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衛(wèi)生委員將不定時檢查,發(fā)現(xiàn)哪名同學座位周圍有垃圾,就罰他負責周一和周三的值日。
這下子教室里更熱鬧了,大家紛紛低頭檢查自己的“三分地”。
剛開始的幾天,問題多多:紙屑“不小心”掉在地上了,各種食品袋自己“飛”出來了,紙球找不到主人了……對于每種不講衛(wèi)生的行為,大家都有充分的說辭。放學后,教室活像是打了敗仗的戰(zhàn)場,一片狼藉……我都有點看不下去了,班委也都跑來反映問題:
“老師,小剛說自己管自己純屬瞎鬧,正等著看咱們的笑話呢!”
“老師,萌萌說沒有攝像頭,沒有人證明是他扔的?!?/p>
“老師,咱們還得讓值日生放學后重新收拾衛(wèi)生?!?/p>
……
我開始反思這幾天學生的表現(xiàn)和學生反映的問題,我該怎么辦呢?放學后,我用手機拍了幾個衛(wèi)生特別差的地方,并把照片打印出來貼在宣傳欄里,讓主人自己去認領。課間,孩子們都興奮地湊到教室前面,仔細對比、研究著照片上的“實景”在哪里,還不時地指指點點。
我說:“今天大家猜猜,這些照片都拍的哪里,明天直接公示?!?/p>
話音一落,同學們“嘩”地一下散開,收拾自己的“防區(qū)”去了,甚至連一個小紙片也不放過。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為了鞏固效果,每天我都會及時總結,表揚衛(wèi)生有改善的,批評落后的。
一周下來,我負責把握大方向,班委負責抓落實,積極分子負責做好監(jiān)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室的衛(wèi)生有了很大改善。課間休息時,同學們總是自覺地檢查自己的座位周圍,一個同學做,另一個同學跟著做,一個人的行為慢慢變成了大家的行為,沒有了值日生的教室竟比以前還要干凈。
這次成功的教育經(jīng)歷讓我反思規(guī)則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意義,讓我明白了“班級無小事,事事皆教育”的真正含義。
規(guī)則是一只無形的手,指引著人們的行為,它不僅規(guī)范了社會秩序,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種和諧有序的生活,是一種看不見的文明。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