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國
摘要:初中化學中涉及到很多實驗,教師通過實驗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直觀感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因此,初中化學課堂上離不開化學實驗。與此同時,化學這門課程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學好化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理科思維,還可以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初中化學教師可以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通過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實踐以及觀察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這一學科的興趣。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日常教學中的一些經驗,談談化學實驗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關鍵詞:化學實驗;初中化學;觀察實驗;對比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0-0086
初中階段的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這一學科,而這一學科的某些模塊又相對抽象,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是教師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并強化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通過化學實驗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形成嚴謹?shù)乃季S方式,進而打造更高效的化學課堂。
一、借助觀察實驗,引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比教師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如果學生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他們就會想要更深入地學習知識。我們常說,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進行學習,所以如何在初中化學課堂引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谶@種情況,教師可以借助觀察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自主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
我們以《水的凈化》這一部分中設計到的實驗為例,首先,教師準備好一燒杯充滿雜質的水,向其中加入明礬,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稍等片刻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渾濁的液體變澄清,懸浮物在吸附作用下沉于燒杯底部。然后,我們可以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如何將沉淀物和液體進行分離?”,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討論的過程中,如果學生中出現(xiàn)了解決思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最后,針對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再為學生詳細講解過濾實驗的基本步驟和應該注意的問題。由此可以通過設置觀察實驗,并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問題意識,進而更有效率的推進我們的教學。
再如,我們在講解《性質活潑的氧氣》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可以通過展示“蠟燭的燃燒”這一實驗引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需要提前準備好實驗需要的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一小段蠟燭、燃燒匙、火柴和澄清的石灰水。接著,教師將蠟燭固定在燃燒匙上,并在空氣中點燃蠟燭,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然后,教師把點燃的蠟燭伸進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同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發(fā)言,將觀察到的現(xiàn)象表達出來,并且要有邏輯和章法。這時學生會說:“在空氣中燃燒時,蠟燭火焰發(fā)出微弱的黃光,在集氣瓶中燃燒時,蠟燭燒得更旺,放出白光,并放出熱量,然后集氣瓶變得模糊。片刻后,內壁有水珠生成。”這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回答,再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詳細講解。以上就是借助觀察實驗的直觀性,由學生從現(xiàn)象出發(fā)思考本質,在具有樂趣的同時又能讓學生積極思考涉及到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通過對比實驗,形成嚴謹?shù)乃伎寄J?/p>
化學是初中時期的基礎性學科,而學生面對升學壓力,難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本來應該由學生自己探索并感知知識,但往往教師直接把結論告訴他們。這種方式致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難以形成系統(tǒng)的思考模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對比試驗,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我們在講解《奇妙的二氧化碳》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利用對比試驗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小花,開始實驗之前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接著,教師在第一朵紙花上噴上稀醋酸,第二朵紙花上噴上水,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第四朵紙花噴上水之后再放入二氧化碳集氣瓶。然后,給學生一定時間思考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根據你的觀察,你認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樣一組實驗設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產生質疑,進而自主解決問題,形成嚴謹?shù)乃季S模式。
三、憑借探究實驗,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對于化學這一學科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素養(yǎng),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可以利用探究實驗。探究實驗不僅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具有積極作用,還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學科素養(yǎng)。所以,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并有意識地引入探究實驗,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我們以《物質燃燒的條件》這一實驗的講解為例,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生活中燃燒現(xiàn)象的觀察,談談燃燒需要的條件。接著,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總結為三點:可燃物、氧氣和溫度。然后,基于探究的結果,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安排他們進行實驗,學生可以利用酒精、蒸餾水、棉花球、玻璃棒和蠟燭等物品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進行總結,指出其中的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得出結論,即必須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燃燒現(xiàn)象才能發(fā)生。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探究實驗,極大地發(fā)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有力地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對建立高效的化學課堂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化學這一學科在初中階段非常重要,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是每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化學課堂中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實驗,既能調動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引導學生活躍思維,形成嚴謹?shù)乃季S模式。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化學實驗在課堂中的應用,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為高中化學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