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泉
【摘 要】學生黨建、思政教育、素質教育統(tǒng)一于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三者教育主客體相關、教學內容相通、教學方法相似,共同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以學生黨建為切入點,構建高校思政教育+素質教育新模式,可以從機制建設、內容建設、隊伍建設等三個方面著眼,探索形成“三融三抓”體系,推動思政工作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學生黨建;思政教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02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黨建工作、思政工作、素質教育工作擺在了突出位置。以學生黨建為切入點,構建高校思政教育+素質教育新模式,旨在促進三者有效融合,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創(chuàng)新。
一、學生黨建、思政教育、素質教育的結合點
學生黨建、思政教育、素質教育統(tǒng)一于高?!按笏颊惫ぷ鞲窬种校h建工作是思政工作落實、落地、落細的重要途徑,思政教育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政工作深入開展的主渠道、主陣地,素質教育是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意義之所在。三者主客體相關、內容相通、方法相似,共同肩負著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
(一)教育主客體相關。
學生黨建、思政教育、素質教育的實施主體高度重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主體是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三者的施教客體都是高校學生,其中學生黨建的受眾較少、層次更高,主要為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思政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受眾是廣大學生。
(二)教學內容相通。
高校黨組織對學生黨員主要開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共黨史和國情教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教育,形勢政策教育、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思政教育理論課的主要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素質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專業(yè)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的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所有課程。由此可見,三者在教育內容上具有高度相通性。
二、新模式的主要內容
以學生黨建為切入點,構建高校思政教育+素質教育新模式,可以在結合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從機制建設、內容建設、隊伍建設等三個方面著眼,探索形成“三融三抓”體系,推動高校思政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一)機制融合,抓頂層設計。
對于大多數(shù)高校來說,黨建工作歸口組織部或黨委辦公室,思想政治教育歸口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教學、教務主管部門,素質教育由學生工作部門和教學、教務部門協(xié)同配合,三者隸屬于不同管理條線,密切關聯(lián)卻又各自為營,沒有形成強大的教學合力。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從每個高校的自身實際出發(fā),抓好頂層設計。其一,在高校黨委的領導下,建立黨建+思政+素質教育的組織協(xié)調領導機構,明確三者教育職能和主導機構,系統(tǒng)規(guī)劃教育教學內容、統(tǒng)籌工作側重點,定期召開座談會,促進信息交流互動,推動教學內容和資源的有序整合。其二,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建的示范引領作用。一方面,鼓勵和要求入黨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在思政教育、素質教育課堂上亮身份,另一方面,思政教育、素質教育教師要在課堂上加大對這一部分學生的關注和培養(yǎng)力度,引導其在課堂上展現(xiàn)政治素養(yǎng)、發(fā)揮先鋒模范和示范引領作用。其三,整合網絡育人資源,推動思政教育和素質教育向線上延伸。高校充分發(fā)揮網上黨校、超星、慕課等線上教育資源,利用微信、QQ、學習強國、紅星云等線上平臺,打造集黨員培養(yǎng)、素質提升、課程學習、溝通交流于一體的互動化線上平臺,推動學生黨建和思政工作無縫化對接,打造紅色教育網絡育人陣地。
(二)內容融合,抓育人實效。
學生黨建、思政教育、素質教育內容相互關聯(lián),但各有側重。其一,要以思政教育和素質教育為基礎,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史國情的掌握力度,并以此為基礎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生黨建課程體系,針對入黨積極分子和發(fā)展對象、黨員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專題培訓班,有效提升學生黨員的政治素養(yǎng)。其二,進一步厘清思政課和黨課的教學共同點和側重點,明確兩者的承前啟后性和統(tǒng)一性。思政課是一門基礎必修課,旨在對高校學生進行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學生黨課是一門針對有意加入中國共產黨、政治上追求進步、工作學習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少數(shù)學生的專門性課程,前者重全、后者重精,前者抓基礎、后者抓提升,學生黨課要講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講深黨的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講好黨的初心和使命,講透黨的奮斗目標。
(三)隊伍融合,抓協(xié)同聯(lián)動。
高校要充分整合黨務工作者、支部委員、黨校教師、思政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等隊伍,盤活實操型和理論型教師資源,推動構建協(xié)同聯(lián)動、組織育人師資隊伍。其一,以日常性工作溝通互動為基礎,促進隊伍融合。高校黨支部、黨校要充分吸納思政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優(yōu)秀黨員參與學生黨建工作。其二,探索實行思政課程導師制。推動形成高校黨委委員、黨務工作者、黨支部書記定點聯(lián)系思政課程班級制,以每個班級的學生黨員為溝通聯(lián)系的橋梁,及時了解班級思政教育和素質教育實施情況,深入班級講黨課、組織學生黨員及后備隊伍座談會等,既鍛煉學生黨員能力,又可以提升黨員榮譽感。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fā)[2004]16號.
[2]中共中央.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Z].中發(fā)[2010]15號.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Z].中發(fā)[2016]31號.
[4]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Z].教黨[2017]62號.
[5]任鵬,孫雷.整體性治理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良性互構[J].思想研究教育,2014,(4):73-76.
[6]王煉鋼,劉炳春,文婷.論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機融合[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4,(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