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綺思
摘要: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了農村中學生文明禮儀的現(xiàn)狀以及缺失原因,并提出了培養(yǎng)農村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農村中學;學生;禮儀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6-0121
本文試從班主任工作實踐對加強農村中學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yǎng)談幾點看法。
一、當前農村中學生文明禮儀現(xiàn)狀及缺失原因分析
首先,農村中學中“隔代教育”“單親教育”現(xiàn)象屢見不鮮,甚至于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留守兒童居多,占學生總人數(shù)的65%以上。他們從小缺乏父母,長輩的關愛和引導,家庭教育嚴重缺失。而這一代的孩子是在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產品的陪伴下長大的,色情電影,網絡暴力游戲對孩子的視覺沖擊大,孩子心理成熟較快。在部分農村家庭里,獨生子女仍是少數(shù),大部分孩子都有兄弟姐妹,但是能真正懂事明理的卻很少,許多孩子表現(xiàn)出自私自利,驕縱跋扈、任意妄為,我行我素,不顧及他人感受,唯我獨尊,難以融入集體生活等情況。
其次,當代中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差。特別是網上傳播的“讀書無用論”,對農村孩子的思想毒害最大。對于“蔣多多”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是在2006年的高考,成績優(yōu)異的她故意違規(guī),文綜科目被判為零分。高考落榜后,她為養(yǎng)活自己輾轉多地,卻連一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她就是受“讀書無用論”影響的第一批學生?,F(xiàn)如今的農村,雖然國家已對農村學校實施免除學雜費、享受免費教課書、住宿生生活補助等政策,但部分農村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本不高,覺得讀書投資成本高。父母沒有教育孩子以后想成為怎樣的人,為什么要努力學習?而孩子自己因為年齡小對學習的目的也迷惑不解。久而久之,孩子對學生缺乏熱情,曠課、逃學、輟學等現(xiàn)象時常在農村學校中出現(xiàn)。
再次,當代學生缺乏文明的生活習慣。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父母總會在生活中不自覺地“溺愛”孩子,殊不知,這種行為正一步步將孩子推向懸崖邊緣。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寵愛,久而久之就成了理所當然。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表面上是一種滿足和富養(yǎng),實則會造成孩子內心的空洞與貧瘠。
二、培養(yǎng)農村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1. 明之以禮,開展禮儀認知教育。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xiàn)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必備的文明文明禮儀知識是一個人養(yǎng)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教育條件和環(huán)境相對落后,農村學生文明禮儀觀念意識淺薄,甚至于有些孩子從小沒有父母長輩在禮儀方面的引導教育。因此,對學生開展禮儀知識的講座是有必要的,但是僅僅想通過一次的文明禮儀的教育講座,或一次文明禮儀的實踐活動,是遠遠不夠的。中華禮儀經典瑯瑯滿目,燦爛多彩, 我們可以讓孩子們閱讀孔融讓梨、黃香溫席、賣身葬父等禮儀故事,熟記“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等禮儀格言,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文明禮儀讀本》系統(tǒng)、具體的告知孩子們什么是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等知識,利用好思想政治課,把文明禮儀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并有機滲透到每一門學科。
2. 動之以禮,踐行禮儀實踐活動。禮儀教育的全部意義在于它的實踐性。學校積極開展文明禮儀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知禮明禮。禮儀教育的實施應從身邊細小的事情做起。因此各種實踐活動的選擇,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農村實際。一是利用文化宣傳造勢。班級里開辟了“禮儀”教育專題黑板報,同時把學校的通道設計成“禮儀廊”宣傳禮儀知識,在校園里樹立“文明禮儀”模范,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課間和午、晚飯后利用廣播進行禮儀專題廣播。在此環(huán)境中,學生講禮儀、聽禮儀、看禮儀、記禮儀、想禮儀、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和心靈的洗滌,情動于衷,便會產生道德的認同。二是結合班級,利用主題班會,開展模擬情景演示。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做客、待客禮儀時,可以創(chuàng)設登門拜訪的情景,從敲門、開門、微笑、問好、讓座、倒茶、走姿、坐姿、送客、道別等所有的動作、語言,體態(tài)要求,都可以在虛擬的情景中得到訓練。三是開展活動競賽。針對學生好勝的心理,開展各類比賽,使其在比賽中獲得成功,產生動力,對加速其技能和習慣的形成有積極的意義。
3. 導之以禮,營造禮儀教育氛圍。禮儀教育是一種德育教育,是學生思想進行自我內化、自我修養(yǎng)、自我完善的一種教育。從根本上說禮儀教育是一項涉及整個社會的系統(tǒng)工程,個人良好禮儀教育有賴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豆竦赖陆ㄔO實施綱要》指出:“家庭教育是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須從小開始培養(yǎng),從娃娃抓起。”禮儀教育也應該從小抓起。我們都知道樹苗越小越好修,孩子越小越好管。每個人來到世界的方式都一樣,但是后天的修養(yǎng)卻是大不相同,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家長首先要轉變育兒觀念,蠻橫無理的“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群于人苛刻,卻對孩子萬分寵愛的長輩。父母評定孩子的好壞不能光看成績,也不能給孩子灌輸“只要讀書好,行為習慣差點沒什么的?!甭浜笏枷?。孩子天性自由,沒有規(guī)矩意識,但是這種天性父母必須要以身作則加以約束,為孩子樹立良好的禮儀形象,為孩子營造充滿文明禮儀氣息的家庭氛圍。
雖然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水平仍有一段差距,但十幾歲的孩子可塑性強,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遵循學生身心特點,從細微之處著手,并持之以恒地訓練,筆者相信農村孩子也能成為翩翩儒雅少年,他們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禮儀習慣帶給他們幸福的人生。
(作者單位:廣西合浦縣公館中學 5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