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春玲 姚成才
【摘要】去年以來,我校在學習名校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大力推廣實施英語、數學學科分層走班教學。這種獨特的教學模式讓人耳目一新,老師們都在自己的教學中積極嘗試,不斷探索。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也嘗試采用了分層走班教學。實施以來,有順利的時候,也有不太滿意的時候,但在不斷地堅持與探索中,我也慢慢摸索出了一些實施分層走班教學的模式和方法。下面我就英語學科分層走班教學談談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 英語;分層走班;教學
【作者簡介】練春玲,靈臺縣城關中學;姚成才,靈臺縣第一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9年平涼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英語分層走班教學中學生評價激勵機制研究》(立項批準號:(2019)PLG302)的研究成果。
一、 英語學科是否適合分層走班教學
1. 從學生角度分析。目前,自然班的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差異巨大。從學習能力來看,優(yōu)秀的學生擁有較大的詞匯量,能夠熟練運用所學詞匯句型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夠讀懂難度中等的英語文章,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卻連最基本的單詞都沒有掌握,不敢開口表達,閱讀、寫作更是難上加難。從學習成績來看,總分100分的試題,優(yōu)秀的學生能考到90分以上,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卻只能考20分左右。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參差不齊的所有學生放在同一教室,40分鐘的課堂時間很難照顧到所有學生,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只能針對中間層次的學生設置教學內容。這樣一來,優(yōu)秀的學生并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基礎薄弱的學生也還是沒有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而采用分層走班教學就可以很好地大幅度減少同一批教學對象之間的差異,使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更強,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因此,從學生的角度分析,英語學科是適合分層走班教學的。
2. 從英語學科教學內容角度分析。英語學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聽、說、讀、寫四個維度,現(xiàn)行八年級英語教材設置Section A、Section B兩部分。其中Section A 1c、3c,Section B 2c-2e、3b-4等環(huán)節(jié)旨在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閱讀、寫作等語言運用能力,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迫于較大的學生差異和緊張的教學課時,我們通常將這些內容一帶而過,因此優(yōu)秀的學生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口語表達、閱讀、寫作等方面的訓練。若采用分層走班教學,在B班組織教學時,可用較少的課時結束基礎內容的教學,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能力的環(huán)節(jié)上,而在A班組織教學時,則可比傳統(tǒng)教學進一步降低起點,真正夯實基礎,這樣也可以照顧到基礎薄弱的學生,真正實現(xiàn)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應有的發(fā)展。因此,從英語學科教學內容的角度分析,英語學科也是適合分層走班教學的。
二、 英語學科怎樣實施分層走班教學
1. 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分層首先體現(xiàn)在英語教學的總目標上,由于A、B班學生的定位不同,B班學生的教學目標應突出能力提升,而A班學生的教學目標旨在夯實基礎。其次,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應分層,例如,每單元Section A 1a-1c部分,A班學生只需記住重要的單詞、短語、句型即可,而B班學生則應要求他們在熟記的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要能運用這些詞匯句型表達自己的觀點。
2. 教學內容分層。教學內容分層是指每節(jié)課兩個班的教學內容可以不同,即A、B班不需要保持完全相同的教學進度。例如,每單元的第一課時,B班可以考慮上完Section A 1a-2d,第二課時進行能力訓練,而A班可第一課時上1a-1c,第二課時上2a-2d,突出基礎。另外,我認為A班的教學內容不需要面面俱到,可做適當刪減,強調基礎。
3. 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分層是指面對同一教學內容,A、B班組織教學的模式應有所區(qū)別。例如,同樣是考查詞匯,A班應突出記憶,可聽寫單詞,最好叫1-2名學生上黑板寫,便于糾錯,而B班應突出運用,可進行課堂檢測,根據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句子。再如,同樣是1c的對話練習,可要求B班的學生自己編寫對話并練習,而A班學生只需能熟練運用例句對話即可。
4. 習題訓練分層。習題訓練分層首先體現(xiàn)在習題的設置和選擇上,B班的習題除鞏固基礎知識外,應多補充提高能力的題型,如完型填空、閱讀理解、翻譯句子、寫作訓練等,而A班的習題應強化基礎,降低起點,由易到難,層層推進。其次,習題訓練的分層還體現(xiàn)在處理習題的方式上,B班處理習題時,應以學生講解為主,一方面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而A班處理習題時,除簡單的題目可由學生講解外,有難度的題目最好由老師講解,可分析清楚原因,強化記憶。
三、走班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應加大備課投入。分層走班教學意味著每天要上完全不同的兩節(jié)課,這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大大增加了備課的難度。老師只有加大備課投入,真正充分地備好這兩節(jié)課,才能保證走班教學的效果。
2.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這里強調的良好習慣主要是指課間要做好上課的準備,帶全上課需要的資料和文具等。
3.應實施動態(tài)管理。A、B班的學生應在每次大型考試之后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做適當的調整,否則會打擊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4.應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一些學生可能會因為自己分到A班而產生心理負擔,形成消極情緒,因此,老師應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溝通疏導,引導其正確認識AB分班。
5.應加強與兩位班主任的溝通。分層走班教學加大了班級管理的難度。任課老師應加強與兩位班主任的溝通,形成管理合力,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