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沛松 杜娟 何延東 王浩軒 高亮 裴俊杰
摘要:目前我國草莓仍以人工徒手采摘方式為主,摘果效率低。在研究國內外草莓采摘機械現(xiàn)狀及采摘機構原理特點的基礎上,設計一種采摘收集一體化草莓收獲機構,闡述該機構總體方案與工作原理,并加工出樣機進行采摘試驗,結果表明該機構適用于壟作草莓采摘作業(yè)。
關鍵詞:草莓;收獲機構;采摘;收集;一體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S22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19)05-0023-03
我國是農業(yè)大國,也是蔬菜水果供應大國。我國草莓種植面積廣,分布地域較為密集,種植方式主要是壟作。由于草莓果實多汁易損,而國內對草莓采摘機具研究較少,目前草莓采摘仍以人工徒手方式為主,采摘過程十分消耗體力,采摘效率低。農業(yè)勞動力不足及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重,對水果采摘的機械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發(fā)水果采摘機械既能降低勞動強度,又能促進我國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對于加快我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1 草莓采摘機械研究現(xiàn)狀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發(fā)達國家如日本、美國等對水果采摘機器人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設計出蘋果、橙子、櫻桃、甜瓜、草莓、葡萄等水果采摘機器人或樣機。日本近藤等人研制出一種采用真空設備氣吸式采摘草莓的機器人,通過控制真空吸力的強度采摘成熟草莓果實,可減少對草莓果實外皮的接觸。上海交通大學郭峰等人運用彩色圖像處理技術和神經(jīng)網(wǎng)絡理論設計一種草莓揀選機器人,采用氣動驅動器將草莓推到不同等級方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基于4自由度直角坐標機器人研發(fā)出草莓采摘機器人,采用2個CCD攝像機對草莓果實進行識別定位。新疆大學李長勇等人研制出一種高架草莓采摘機器人,能夠自主識別、定位并無損傷采摘高架栽培模式下的成熟草莓。
目前國內外草莓采摘機械尚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普遍采用多機器視覺系統(tǒng),結構復雜,成本較高;二是整體機構龐大,工作所需行走空間大,影響種植密度;三是采摘時需要定位成熟草莓的空間三維坐標,但草莓天然生長位置及形狀各異,夾持果莖時會因定位精度下降影響摘果準確性,造成果實損傷;四是采摘機器人價格偏高,從經(jīng)濟效益方面考慮很難普及,限制了技術成果向生產(chǎn)力轉化。
2 采摘收集一體化草莓收獲機構的設計
草莓種植方式分為高架式和壟作式。目前國內外大部分草莓采摘機械適用于高架式草莓,其先利用圖像處理方式識別出成熟草莓,然后通過剪斷果梗實現(xiàn)果實收集;而壟作式草莓種植在壟上,植株距離地面近,無法使用現(xiàn)有的采摘裝置完成采摘作業(yè)。本課題設計一種適用于壟作草莓的采摘收集一體化收獲機構,相比草莓采摘機器人,其結構緊湊、生產(chǎn)成本低、操作簡便,可大面積推廣。
2.1 總體方案
采摘收集一體化草莓收獲機構的主要工作部件是草莓采摘收集手臂(如圖1所示)。人工采摘時可使用機械手臂輔助站立完成采摘作業(yè),根據(jù)使用者身高調節(jié)手臂的長度。采摘刀具內刃設計為鋸齒形狀,可以更好地固定草莓果莖。刀具內部設有彈簧,剪刀剪完草莓后自動恢復到待剪狀態(tài)。
機械手臂自帶收集槽(如圖2所示),通過收集槽和剪刀的配合實現(xiàn)一剪一收集,一個周期可以收集多個草莓。每剪一次,收集槽在下方驅動機構的驅動下旋轉一定角度,防止草莓上下重疊,保證摘下來的草莓果實均勻分布在圓筒形收集槽內。收集裝置底部和側壁墊有泡沫棉起到緩沖作用,防止草莓被剪下后落入收集槽時磕碰而造成損傷。收集槽中間設有手持部分,一個收集槽裝滿以后可取出更換另一個空收集槽,準備下一個周期的采摘和收集。收集槽裝配時使用折頁作為連接機構。
2.2 工作原理
使用時,采摘者通過把手調節(jié)手臂的空間位置,將剪刀對準要采摘草莓的莖并握下把手,通過鋼絲繩連接,將手握把手的運動分別傳遞到剪刀和收集槽上。刀具受力合攏切斷果莖,使草莓落入收集槽中,松開把手后刀具在彈簧作用下恢復原狀,做好下一次剪切準備;同時,鋼絲繩拉動收集槽下的棘爪,驅動棘輪旋轉一個工位,使收集槽上正對著剪切刀具的位置空出,為下一顆草莓采摘做準備。完成一次草莓采摘與收集的工作流程如圖3所示。
2.3 主要結構設計
采摘收集一體化草莓收獲機構主要由機架、把手、剪切刀具、旋轉機構、收集槽5個部分構成。
2.3.1 機架 機架分上下兩節(jié),上下連接桿用螺栓連接。機架結構相當于延長了采摘者的手臂,實現(xiàn)了由站立采摘代替彎腰或下蹲采摘,極大地緩解了采摘者的勞動強度,提高了采摘效率。
2.3.2 刀具 刀具前端采用圓角過渡,避免碰傷果實。為方便收集裝置的裝卸,將刀具與機架連接桿設計成分體式,二者采用折頁連接。在工作狀態(tài)下,刀具和連接桿呈一條直線,鋼絲從中間的孔中穿過,驅動刀具運動;在非工作狀態(tài)下,刀具連接桿抬起可以更換收集槽。
2.3.3 驅動機構 驅動機構由1個棘輪、2個棘爪、固定棘爪的外殼及為棘爪提供動力和彈力的彈簧構成(如圖4所示)。彈簧支撐桿兩側固定在收集槽外殼上,該彈簧實現(xiàn)了棘爪的前后回彈運動,每次收集草莓時通過手握把手控制鋼絲繩拉緊,鋼絲繩拉動棘爪下殼,帶動驅動棘爪運動,棘爪帶動棘輪逆時針轉動一個齒,制動棘爪阻止棘輪連續(xù)轉動。
2.3.4 收集槽 收集槽(如圖5所示)為帶有錐度的圓筒,圓邊與直線過渡相切。收集槽底部設計6個繞圓周均勻分布的凹坑結構,凹坑與外殼上的6個相似形狀的凸起配合,實現(xiàn)棘輪轉動時帶動收集槽同步運動。
3 應用試驗
制作采摘收集一體化草莓收獲機構樣機,進行草莓采摘試驗。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在整個采摘過程中,采摘者可以始終保持上體直立,使用采摘收集手臂相比傳統(tǒng)采摘方式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該機構操作簡單,普通草莓種植戶均可輕松掌握。在應用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手臂的重心比較靠前,需要兩只手進行操作;采摘操作時需要按下把手,長時間操作手部容易疲勞,應加強整個裝置的潤滑以減小操作阻力;摘果過程中需要定期檢查或更換刀具。今后可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