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文
摘 ? 要: 合作探究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數學課中的合作探究必須做到“形神兼?zhèn)洹?。所謂“形神兼?zhèn)洹敝柑骄窟^程中不僅要有“熱鬧”的形式,即全員參與,又要使師生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必須把握恰當的探究時機,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分組,明確探究目標,提供充足的活動時間,發(fā)揮教師的調控指導作用,才能使合作探究真正實現(xiàn)“形神兼?zhèn)洹薄?/p>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探究;合理分組;教師調控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19)19/22-0067-03
小學數學課是一門基礎性課程,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做到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中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合作探究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然而合作探究并非簡單的活動,它是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的碰撞、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是利用集體的優(yōu)勢互補,促進學生共同進步。那么在數學課教學中如何使合作探究做到“形神兼?zhèn)洹蹦兀?/p>
一、科學的分組——高效探究的基礎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取得最佳的合作探究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探究中得到提高,教師必須根據探究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分組。也就是將組內成員異質結合和組間同質,即每個合作學習小組要將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別、個性、興趣、特長等方面存在差異的成員合理搭配,以此來保證組內成員間的互補性和組間競爭的公平性,要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干是多樣的,只有既了解自我,又欣賞別人,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小組學習成效。
合作小組的人數,可根據學生自身交往能力的強弱和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靈活掌握。一般4~6人最為適宜,合作小組建立后,要進行組內分工,明確各自的職責,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較為擅長的工作,如:善于計算的負責計算,能寫的記錄數據,善說的匯報,善于動手的進行實驗操作等。但應注意組間角色要隨時調整,使每個學生發(fā)展多方面的能力,為學生搭建一個集協(xié)作性和個性化于一體的發(fā)展平臺,這也是有效開展合作探究的基礎。
二、恰當的時機——高效探究的前提
合作探究學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式,但不是任何教學內容都適合探究。如:淺顯的問題,概念性問題等,若刻意去追求合作探究,必然使探究流于形式,抹殺學生的探究興趣。因此教師應從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fā),把握探究的最佳時機才能充分發(fā)揮合作探究學習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有效地進行探究,一般來說,合作探究應當把握以下幾個時機:
(一)靈感激發(fā)時
當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需要學生通過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去驗證猜想,或探尋現(xiàn)象的本質用以解決問題時,學生內心會產生迫切地參與探究的欲望,此時教師要適時地組織合作探究,讓學生帶著好奇、帶著疑問,在同伴的相互協(xié)助下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解決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欲望。
(二)意見相左時
學生在分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同意見并得出相反的結論,雙方各執(zhí)一詞、爭論不休時,教師要適時組織小組討論,進行合作探究。此時探究平臺已成功搭建,學生的探究熱情也十分高漲,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帶入到探索數學規(guī)律、研究現(xiàn)象本質特征的氛圍中,在這個前提下,既能引起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又能讓學生有更多發(fā)表見解的機會。
(三)攻克疑難時
當教學中出現(xiàn)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思維跨度大、綜合性強,僅依靠個人的力量難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學生往往感到力不從心,束手無策,這時需要小組合作,開展討論交流等探究活動,通過相互啟發(fā),共同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策略多樣時
對于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課堂上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有些學生冥思苦想,僅得一解;有些學生思維開闊,妙法齊聚;有些學生則一籌莫展,無從下手。此時組織探究交流,學生在小組內拓寬思路,分享與接受,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思考問題,鍛煉思維能力,體會知識需融會貫通,“山外有山,思無止境”的學習境界。
三、明確的目標——高效探究的動力
在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中,由于學生個體的知識水平、思維水平等差異,探究活動具有一種不可預見性,這也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放任自流而應以明確的目標為導向,每一次合作探究都有它的目標要求和評價機制,學生才能圍繞目標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新知。如果光是把學生簡單地混合在一起,鼓勵其一起學習,這并不足以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只有學生們重視互相間取得的成績,重視本組的成功,他們組員間才自然會提供策略和幫助。但應注意提出的目標要適當,既要有一定的坡度,又要讓學生力所能及,“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方能促進組員共同提高,使探究取得實效。
四、充足的時間——高效探究的關鍵
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無法代替學生的思考,更不能剝奪學生思維的過程。教師往往在呈現(xiàn)探究問題后,要么學生還不曾思考或自主學習,就匆匆宣布“探究開始”,要么探究時間很短就叫“?!?,這樣的合作探究只是走過場而已,使學生很容易失去合作學習的熱情,陷入有“形”無“神”的探究誤區(qū)。
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充分地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并親身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每個學生都是有個性的,當他們面對同一問題時,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在苦思不得其解時進行探究才有成效。因此要有充足的時間作保障,使學生在“思之后動,動后促思”,只有在具備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的探究平臺上,方可使學生思維“追”在其間,“樂”在其中。
五、教師的調控指導——高效探究的保障
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背景下,一定不能忽視教師的調控和指導作用,自主探究并非“自由探究”,需要教師以學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伙伴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活動過程進行適時的調控,以保證探究活動順利進行。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有兩大方面:
(一)“鋪路搭橋”,引導探究
為學生“鋪路”即為探究提供材料。包括適宜的情境材料和充足的操作材料,沒有充足的材料,學生的探究便成了“無米之炊”,教師要在探究伊始,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鋪設懸念,引導學生運用適當的材料,圍繞探究主題,手腦并用,再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學生“搭橋”即為探究提供方向和路徑。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有限,他們的探究活動不能簡單任其發(fā)展,否則就會事倍功半,這也是導致探究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教師應通過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適當點明探究方向來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高效的探究,如“圓的周長”一課,可讓學生思考這些問題:“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分別與什么有關?圓的周長又與什么因素有關呢?你能利用工具求出不同圓的周長嗎?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其實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探究步驟,在這里教師要適時地啟發(fā),點到為止,既給學生指明了探究方向,又給學生的思維留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
(二)“見風使舵”,推動探究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對探究問題進行推理假設時,往往出現(xiàn)千頭萬緒,主次不分,思考停留表面,達不到深度的現(xiàn)象。此時教師不能置身事外,要對學生提出質疑和啟發(fā),揭露知識間的矛盾,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思考。此外,教師還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在探究活動進程中,教師應作為探究活動中的一員全程參與到學生中去,對其在探究內容、探究方法、和課堂秩序等方面進行適時的指導,對于學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如:組內任務不清、學生分工不明、討論偏離主題或結論的形成一時受阻等,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為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提出有效的建議,保證探究活動切實取得成效。
總之,作為廣大一線教師,面對以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改革大環(huán)境,要努力避免使我們的合作探究走向“高耗低效”,要認真研究和領會合作探究的實質,把握科學探究規(guī)律,讓合作探究“形神兼?zhèn)洹保瑥亩嵘龑W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 ? 俊,姚愛祥.別讓科學探究走過場[J].新課程研究,2006,(3):16~17.
[2]紀崢斌.試論有效的科學探究[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5,1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