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花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生物科學史教育越來越得到高中生物教師的重視,對生物科學內在價值的挖掘力度也日益提高,大大推動了生物課堂的活力、豐富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但由于高考的壓力,教師在實現(xiàn)理想的生物科學史教育方面面臨著困難。本文聚焦于高中生物的教學實際,探尋高中生物開展生物科學史教育的價值,并為高中生物教師開展有效的生物科學史教育提供策略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科學史教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22-0049-01
生物科學史是記錄生物學發(fā)展進程的研究歷史,它涵蓋了歷代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堅持的觀點以及蘊含的科學精神,對學生認識生物學科、理解生物學科的價值具有重要的啟發(fā)作用。
1? ?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生物科學史教育的重要意義
1.1? 有利于提高學生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生物科學史是凝聚了生物學家反復研究、反復總結的智慧結晶,任何一個知識的發(fā)現(xiàn)、觀點的得出均具有其獨特的學習價值。在學習生物科學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了解生物學家的研究歷程,可以形成對科學研究的帶入性認識,并能在未來的生活中自覺、主動地運用其中習得的科學研究能力。
1.2? 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尊重歷史的價值觀
生物科學史的發(fā)展絕非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歷了無數(shù)生物學家或成功或失敗的實驗,伴隨著無數(shù)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而形成的,所有的歷史節(jié)點均體現(xiàn)著偉大的歷史與科學觀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生物科學史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尊重歷史、解讀歷史的價值觀,對科學的發(fā)展歷程形成敬畏意識,從而鼓勵其主動探索、投入到更加努力的學習中去。
1.3? 有利于培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生物學在知識、能力、情感觀念上的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這種核心素養(yǎng)并不能通過簡單的理論教學與重復的實驗獲得,只有在真實可感的情境中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xiàn)。在生物科學史教學中,學生可以形成對生物學科的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生物學科所要求的核心素養(yǎng)。
2? ?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生物科學史教育的策略分析
2.1? 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
高中生物科學史教育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補充,旨在引導學生更高地投入到高中生物的學習中去,培養(yǎng)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高中生物科學史教育的引入應當與日常教學進行有機融合,不能只是歷史進程的講解,更要深度挖掘隱藏在歷史進程背后的科學價值。生物科學史作為課堂教學的“潤滑劑”與“調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學生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形成厭倦,因此更要注意生物科學史教育本身的教學形式,避免過度理論化,而要通過合理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循序漸進的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2.2? 增強學生參與
教師應尊重學生在生物科學史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參與,最大程度發(fā)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在植物生長素發(fā)現(xiàn)過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其通過青年學生喜聞樂見的“角色扮演”形式扮演達爾文、弗朗西斯等歷史人物,從而使學生將書本理論生動化、投入到自我探索、自我學習生物科學史的實踐中去。
2.3? 創(chuàng)新評價模式
由于生物科學史特定的領域特點,對于知識儲備并不完善的高中學生來說,可能存在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而對其學習效果的檢驗如果仍依托于傳統(tǒng)模式下的卷面考試,則會增加學生的畏難情緒,與設置生物科學史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將生物科學史學習成果的檢驗輕松化、趣味化,如可以定期舉辦關于生物科學史的搶答活動,在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和學習小組可以獲得減少一項生物作業(yè),用班費選購一本感興趣的生物科學史的書籍等獎勵,為學生學習生物科學史提供一種正向的激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地積累知識、提升實力,在良性競爭中形成你爭我趕、力爭上游的優(yōu)質氛圍。
生物科學史教育對提升高中生物實效具有顯著作用,高中生物教師應利用好這一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興趣導向、自主能力培養(yǎng)的廣闊空間,讓高中生物的教學進程契合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目標。